作者:曾昭安 古代縣令(宋朝以后稱知縣),被戲稱為“七品芝麻官”。然而他們中有不少人雖然官階不高,卻很有智慧,而且勇于擔(dān)當(dāng),具有安邦利民的胸懷,體恤民情,關(guān)心民生,造福一方,為百姓所擁戴和點贊。 ![]() 1、改種茶為種桑 宋朝張詠當(dāng)湖北崇陽縣令時,當(dāng)?shù)厝艘苑N茶為業(yè)。張詠到任,讓老百姓把茶樹都拔了,改種桑樹養(yǎng)蠶。老百姓怨聲載道,都說新來的知縣是個“二百五”?!安枋俏覀兂珀柨h的特產(chǎn)、招牌,我們世世代代以種茶為業(yè),你怎么拔了我們的茶樹,改種桑樹?你還讓不讓我們活?”張詠耐心地解釋說:“種茶的利潤太大,朝廷必然會對咱們這里征收重稅,百姓負(fù)擔(dān)會太重,到時候就來不及了?!苯Y(jié)果,周圍的縣依然種茶,只有崇陽改種桑樹。 果然,如張詠所言。次年朝廷“以茶利厚”,以茶課數(shù)縣重稅。只有崇陽縣稅最輕,而崇陽的桑樹也長成了,一年養(yǎng)蠶能收獲百萬匹綢絹。老百姓因而致富,非常感謝張詠,還給他修了廟。 ![]() 2、砍梨樹拒進(jìn)貢 明朝文征明的父親文林,在永嘉當(dāng)縣令。永嘉出產(chǎn)一種梨子,味道非常好,有人從永嘉帶梨給朝廷的宦官。宦官品嘗后,覺得味道太好了,又推薦給皇帝?;实蹏L后也連說好吃。于是朝廷就下令,永嘉縣年年進(jìn)貢這種梨。 文林拿到通知,憤怒地說:“梨能給百姓帶來多少好處?如果進(jìn)貢梨子成為永例,永嘉百姓就要世代受窮遭殃?!彼尠傩瞻牙鏄淇彻??;鹿僦篮笳鹋幼镂牧?。后來,還是朝中正直的官員求情,才使文林免了一場災(zāi)禍。而永嘉的梨,從此不再進(jìn)貢。 3、大堂收蝗 清朝時,董天工剛到河北香河縣當(dāng)縣令,就碰上了百年不遇的蝗災(zāi)。稻子快給啃光了,莊稼沒有收成,怎么辦呢?董天工坐臥不安。他換上便服來到鄉(xiāng)間,見老百姓有的燒香祈禱,有的拖兒帶女去逃荒。 他當(dāng)機(jī)立斷,拿出自己的俸祿和部分家財,又變賣了夫人的頭飾和手鐲,然后命公差四處張貼告示,叫老百姓去捉蝗蟲,送到縣衙大堂來換銀子。消息一傳開,十里八鄉(xiāng)的老百姓連夜打著燈籠火把去田里捉蝗蟲,然后送上大堂按升論斗換銀子。 沒過多久,全縣的蝗蟲都被捉光了,香河縣災(zāi)年變成了豐年。百姓們聯(lián)名向朝廷為董大人請功?;噬弦豢炊旃び羞@等才氣,便將他調(diào)往江南池州當(dāng)知府去了。董天工要走了,香河的百姓依依不舍,十里長街夾道相送,把董天工送了好遠(yuǎn)好遠(yuǎn)。 ![]() 3、親自拉纖 唐朝時,益昌縣令何易于忽然接到上司崔樸的急信,說他和朋友要坐船來游覽春景,命縣里派幾個民夫為他的船拉纖。時值春耕,農(nóng)夫們一人當(dāng)幾人用都忙不過來,哪抽得出人手來?何易于感到很為難。無可奈何,想了個辦法。 那天,崔樸坐船到了益昌縣,覺得船走得很慢,才發(fā)現(xiàn)岸上只有一個民夫拉纖。他問手下人:“拉纖的民夫都上哪兒去了?”回答說:“到了益昌縣,民夫換班了。益昌縣只派了一個民夫來?!?/span> 崔樸一聽大怒,叫來民夫,剛要責(zé)罵,一瞧,原來那民夫正是縣令何易于。他吃驚地問:“你為何自己來拉纖:”何易于說:“大人來游山玩水,本來應(yīng)該多派人來給您拉纖。可是現(xiàn)在正春耕大忙,沒有閑人,只有我能抽出點時間,所以只好自己來了。” 崔樸一聽,羞愧難當(dāng),趕忙掉轉(zhuǎn)船頭,溜回去了。何易于的做法實在是聰明極了。 ![]() 4、買飯平叛 南宋嘉熙年間,江西一帶山民造反,身為吉州萬安縣令的黃炳,調(diào)集大批人馬,嚴(yán)加守備。 一天黎明前,探報來說,叛軍即將殺到。黃炳立即派巡尉率兵迎敵。巡尉問道:“士兵還沒吃飯怎么打仗?”黃炳胸有成竹地說:“你們盡管出發(fā),早飯隨后送到。” 黃炳并沒有開“空頭支票”,他立刻帶上一些差役,抬著木桶,沿著街市挨家挨戶叫道:“知縣老爺買飯來啦!”當(dāng)時,城內(nèi)居民都在做早飯,聽說知縣帶人來買飯,便趕緊將剛燒好的飯端出來。黃炳命手下付足飯錢,將熱氣騰騰的米飯裝進(jìn)木桶抬走。 這樣,士兵們既吃飽了肚子,又沒耽誤進(jìn)軍,打了一個大勝仗。這個縣令黃炳的買飯之舉,妙就妙在利用別人的力量獲得成功。 ![]() 5、迂回解難 清朝康熙年間,鄴城縣令奉旨修堤,動員堤邊百姓搬遷。告示一出,飽受水患的百姓無不歡呼雀躍,只有一戶做豆腐的不僅不喜,反而拒不搬遷,當(dāng)起了“釘子戶”。 正當(dāng)縣令為此一籌莫展時,有人來報,說修堤的工匠已來了不少,問縣令按什么標(biāo)準(zhǔn)準(zhǔn)備飯菜。縣令一聽,計上心來,說:“修堤辛苦,千萬要保證工匠們吃飽吃好,尤其是這豆腐,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價格又便宜,因此要多多購買?!?/span> 從那以后,縣令還不時到后廚出主意,變著花樣給工匠們做豆腐,而且他點明要去河堤“釘子戶”家采辦豆腐。如此一來,豆腐的消耗非常大,自然原料也得多準(zhǔn)備,堆放原料和成品就成了問題。老板不得不尋找更大的作坊。 正當(dāng)老板發(fā)愁的時候,縣令忽然登門,說是縣衙后有一空地,可以賣給他擴(kuò)大作坊。豆腐店老板因為這些天買賣興隆,賺了不少,幾兩銀子自然不在話下,當(dāng)即將豆腐店按照官家修堤拆遷補(bǔ)償標(biāo)準(zhǔn)折算成銀兩,又加了幾十兩銀子,舉家搬遷了。這鄴城縣令迂回解難的智慧確實值得點贊。 ![]() 6、巧戲鹽商幫小販 “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在山東濰縣任知縣時,有一天某鹽商將一個販私鹽的小販扭送到縣衙門,要求縣令鄭板橋重處。 鄭板橋為官一向很清正,特別同情平民百姓。他一見那個小販?zhǔn)莻€可憐的窮人,頓生憐憫之心。于是,他想戲弄一下這個一向哄抬鹽價、利用官商的牌子坑害百姓的不良鹽商。他對鹽商說:“我準(zhǔn)備給他戴上枷鎖,立街示眾,好不好?”那鹽商笑瞇瞇地答應(yīng)了。 鄭板橋命衙役抱來一些蘆席,用細(xì)木片作托,認(rèn)真扎好,中間挖一個大圓孔。他又畫了許多竹子和蘭花,題了字,貼在蘆枷上。然后讓小販套在脖子上,站在鹽商的門口示眾。 大家都知道鄭板橋是個著名的大畫家,許多人都想看到他的畫。那位小販戴著蘆枷往鹽商門前一站,立即招來了許多人前來觀畫,整個縣城都轟動了。觀畫的人蜂擁而至,把鹽商的門堵得水泄不通,一點生意也做不成了。鹽商只好到縣衙去哀求鄭板橋把那個小販給放了。 【作者簡介】曾昭安,湖南省洞口縣文旅廣體局退休干部,文學(xué)、文史愛好者,碼字筆耕近半個世紀(jì),小有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