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姜生||《韓非子》晉陽力士“牛子”考

 9133圖書館 2025-04-30

歡迎轉(zhuǎn)載,轉(zhuǎn)載請注明:文章轉(zhuǎn)載自“史學(xué)月刊”微信公眾號。轉(zhuǎn)載僅限全文轉(zhuǎn)載并完全保留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標題和內(nèi)容。

在《韓非子》文獻整理和相關(guān)研究中,晉陽力士“牛子耕”常被用作人名資料,據(jù)以推測春秋末葉至戰(zhàn)國初期農(nóng)業(yè)使用牛耕的情況。從學(xué)術(shù)研究到中學(xué)教材,殆已相沿成習(xí)。然而,新近發(fā)現(xiàn)的河南新鄭等地一些漢墓模印畫像空心磚殘片上,擒牛人物的“牛子”榜題證明,學(xué)界對《韓非子》這部分內(nèi)容的理解和句讀有誤。事實上,少室周在晉陽與這位正在耕田的不知名男子相遇,睹其徒手擒牛、膂力非凡,與其角力而不勝,姑稱之“牛子”,遂有“至?xí)x陽,有力士牛子耕,與角力而不勝”的描述。以“牛子”擒牛畫像的識別為突破口,可以發(fā)現(xiàn)河南、山東、江蘇等地更多漢墓中所見同類力士伏牛畫像,刻畫的也是“牛子”故事,從而解決長期以來視“牛子耕”為人名的錯誤。該故事畫像出現(xiàn)在漢墓中,表示在死后世界,“有英雄之才”的無名耕者“牛子”亦得尸解而著名仙籍,體現(xiàn)了漢儒“賢圣及英雄者為仙”的“強漢”價值觀。

 

圖片

、“牛子耕”之名辨誤


民國時期國學(xué)整理社纂輯《諸子集成》所收王先慎撰《韓非子集解》,總前賢之大成,其卷十二《外儲說左下第三十三》:

          

少室周者,古之貞廉潔慤者也,為趙襄主力士,與中牟徐子角力,不若也,入言之襄主以自伐也。襄主曰:“子之處,人之所欲也,何為言徐子以自代?”(王先慎注:張榜本代誤伐)曰:“臣以力事君者也。今徐子力多臣,臣不以自代,恐他人言之而為罪也。”(宋本注:有蔽賢之罪也)

    

一曰:少室周為襄主驂乘,至?xí)x陽,有力士牛子耕與角力,而不勝,周言于主曰:“主之所以使臣騎乘者(王先慎注:顧廣圻曰:騎當作驂),以臣多力也,今有多力于臣者,愿進之。”

    

該書較早為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湖南思賢書局木刻本。另,明《正統(tǒng)道藏》太清部所收《韓非子》,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刻二十卷五十五篇本《韓非子評林》卷十二第五頁左面,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所采元代何犿注本,此處文字均無異。按:明刊《韓非子評林》為以往整理注釋諸家所忽視。該刻本在“有力士牛子耕與角力而不勝”句內(nèi)亦無斷句標識。此外,該刻本作者在“少室周”首見處有眉批:“此見周有讓能之美”;在“力士”首見處夾注:“稱有力之士也”;在“徐子角力”下夾注:“較力之強弱也”;在“子之處”下夾注:“所居之位也”。

    

其中言及少室周在晉陽的故事部分,陳啟天《韓非子校釋》、楊寬《戰(zhàn)國史》、梁啟雄《韓子淺解》、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所收鐘哲點?!俄n非子集解》,均在“牛子耕”三字下畫橫線以示為人名。陳奇猷校注本《韓非子新校注》、張覺等撰《韓非子譯注》亦作人名。其他《韓非子》整理者則明確出注:“牛子耕:人名,生平不詳?!?/span>

    

長期以來,基于這份單一文獻資源,學(xué)者大都毫無疑問地將“牛子耕”視為人名,并在歷史考證中,以人名中有“?!焙汀案钡年P(guān)聯(lián)使用,分析春秋時期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牛耕的發(fā)展,較早見于五十年代日本學(xué)者天野元之助《中國農(nóng)業(yè)的展開》以“晉陽有力士牛子耕”為證;詹安泰等編著《中國文學(xué)史》言之愈切:“晉國有力士名牛子耕,耕和牛連用,這也可見春秋后期已有用牛耕的方法?!崩^而《中國農(nóng)業(yè)史》襲之,將“牛子耕”作為人名以證“春秋時代始有牛耕”“牛與耕的結(jié)合”,分析春秋時期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史。其后,《中國經(jīng)濟史》亦襲用之。

    

少室周與晉陽力士的故事,僅見于《韓非子》單一文獻,其句讀判斷缺乏相關(guān)資料支持。然而,新見文物資料可望結(jié)束這種局面。事實證明,將“牛子耕”釋為人名乃失當。

最近作者發(fā)現(xiàn)一批出自河南新鄭(原件照片見圖1,拓本見圖2)的漢代模印畫像空心

圖片

圖片

磚殘片及拓本,畫面主要內(nèi)容除了常見的山中騎射、車馬與雙闕、雙龍交璧之類,最為突出的是一壯男正在徒手控制一頭猛牛。畫面中男子左手執(zhí)牛之尾,右手捉牛左后腿;牛則四蹄奮起,俯首用力,欲掙脫而不能;整個畫面表現(xiàn)出非常強烈的“力”感??淘谀凶忧懊娴陌耦}“牛子”為典型漢隸,“牛”字僅兩橫一豎,作圖片,與馬王堆三號墓出土帛書牛字的寫法圖片圖片相近,其他漢簡亦有類似寫法。出自許昌的另一較大空心磚殘片(高26.5厘米,左右殘長30.5厘米,原件照片見圖3),主畫面基本相同。

圖片

這批帶銘文的模印空心磚殘片,為漢代畫像所未見。磚上所畫應(yīng)是與“牛子”有關(guān)的故事。其中一片較大殘磚(圖1上)的中間一層,畫一隊車馬正在通過雙闕所象征的宮殿,前有二騎為先驅(qū),后有一高頭大馬拉車,車上前面坐一車夫正在駕車,其后坐一高冠大人物;其下一層,畫力士制伏猛牛,榜題“牛子”的出現(xiàn)表明故事的主要人物為“牛子”,主要情節(jié)為擒牛。這兩層結(jié)合起來,在邏輯上可與前引《韓非子》的原本故事梗概相對證。車馬出行和力士擒牛這兩套要素,作為核心內(nèi)容,在不同的空心磚上與其他輔助性畫面一起,構(gòu)成不同的磚面畫像模式,但核心內(nèi)容則始終未變。這表明核心內(nèi)容背后有使這兩套畫面聯(lián)結(jié)共存的故事。

    

結(jié)合《韓非子》中的文獻記述,觀察磚上以力士擒牛為中心的整個畫面及榜題文字,可以推知:“牛子”畫像磚所描繪的人物,應(yīng)即上引《韓非子》中趙襄主的驂乘“少室周”向主君薦舉的在晉陽遇到的那個力士;(2)“牛子”中的“?!保⒎巧偈抑茉跁x陽所遇這位耕者的姓氏,而是姑且對這位能徒手擒牛的耕者的譬喻式指稱;(3)車馬隊伍進出的雙闕表示國君之宮闕所在,即都城晉陽。

    

基于以上特性,這些漢墓畫像磚資料雖得自民間,但其內(nèi)涵之獨特性、可靠性及史料價值殆無疑義。

    

春秋諸君及大夫,多以力士為驂乘,位在御者右邊?!抖Y記·曲禮上》:“君撫仆之手,而顧命車右就車。”鄭玄注:“車右,勇力之士,備制非常者。君行則陪乘,君式則下步行?!薄洞呵锕騻鳌ば辍罚骸摆w盾之車右祁彌明者,國之力士也(何休注:禮,大夫驂乘有車右,有御者),仡然從乎趙盾而入,放乎堂下而立?!庇秩琮R國大夫逢丑父是齊傾公身邊的驂乘:“逢丑父者,頃公之車右也。何休注:人君驂乘有車右,有御者?!?/span>

    

“子”是古時對男子之尊稱。《康熙字典·子部》“子”:“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惫省豆騻鳌でf公十年》曰:“州不若國,國不若氏,氏不若人,人不若名,名不若字,字不若子?!边@個“牛子”的名號本身蘊含著對這位無名壯漢的稱美。須強調(diào)的是,“耕”字在這里是動詞,言少室周與其相遇時這位“牛子”正在耕田。

    

雖然可以推測,或許這位晉陽力士姓“?!?,正如少室周曾經(jīng)角力的中牟壯男“徐子”姓徐一樣,但現(xiàn)在,這批空心磚畫像中一再出現(xiàn)的榜題表明,這種猜測并不符合故事原貌。這些帶有榜題文字的模印畫像磚表明,至少在漢代,人們尚知《韓非子》中的這個故事,其主角為“牛子”。

    

“有力士牛子耕”一句過去的句讀仍可沿用,但須明了,“牛子”與“耕”為主語+動詞結(jié)構(gòu),不可將“牛子”與“耕”連屬釋作人名。丁百辛所撰《韓非子》的普及白話本,將這句譯為:“有個力士叫牛子的在耕田”,近是,但亦未宜將“牛子”釋為其名。

 

圖片

二、漢墓對“牛子”故事的更多圖像呈現(xiàn)


除了新鄭、許昌等地所見的“牛子”榜題畫像空心磚,在中原、魯南、蘇北等地的漢墓畫像石中,尚可發(fā)現(xiàn)更多“力士—猛?!苯M合畫像。這些“力士—猛?!苯M合畫像,事實上同樣屬于“牛子”傳說的圖像呈現(xiàn),盡管其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有所不同。

綜觀不同地區(qū)所見“牛子”故事漢畫像,其圖像呈現(xiàn)模式,大致可分為三種。

第一種,力士從后部控制牛身。表現(xiàn)為雙手捉住牛尾和后腿,使其無力掙脫而被制伏,主要見于新鄭地區(qū)(圖1、圖2,同款見于許昌,見圖3)。類似的表現(xiàn),見于唐河針織廠西漢墓北主室西壁畫像石(南陽漢畫像石博物館藏,圖4),上半部畫面中,上身赤裸的力士站在牛后面,以右手捉住牛的左后蹄、抬右腿以膝蓋撐起牛的右后腿膝關(guān)節(jié),從而將牛的后半身抬高懸空,使其失去平衡而致牛頭前傾觸地。畫面中力士赤裸上身,面目兇悍,所描繪的亦應(yīng)是“少室周”在路上所遇那個耕田中的“牛子”。至于站在牛頭前面、武士裝束的佩劍男子,從故事人物身份構(gòu)成,推測或為“少室周”。

圖片

第二種,力士從前部控制牛身。出土較多的是表現(xiàn)“牛子”以強大的力量控制牛頭。其畫像石南陽地區(qū)出土最多(圖5,圖6上),目前所見均無榜題。

圖片

圖片

仔細觀察南陽這些畫像石,可以看出藝匠對故事之圖像再現(xiàn)方式有所變化,藝術(shù)水準亦參差不一,有些畫像宛如“表演”作態(tài),致使故事原本的強悍氣質(zhì)流失。

從前部伏牛的畫像中,河南永城市酂城漢墓出土的一方畫像石(圖6下),表現(xiàn)為力士站在牛的左側(cè),以右手繞勒牛頸而強力按壓,致使牛的前腿彎曲趴地,牛頭亦觸地,后腿已無力支撐。

第三種,力士捉住牛尾倒背生牛。主要表現(xiàn)為“牛子”以雙手捉住牛尾而將其頭朝下背起來且行走自如,表示其力壯如山,以至猛牛亦無奈其何。徐州漢畫像石藝術(shù)館的兩方“英雄會”畫像石(圖7上、下),均出現(xiàn)了大力士雙手捉住牛尾倒背生牛的英雄形象。

圖片

但南陽和徐州出土的這些力士制伏猛牛畫像石,均無榜題。

由各地漢墓所見不同形式的力士與猛牛畫像構(gòu)圖模式,可以發(fā)現(xiàn),擒牛力士的裝束,均非士大夫形象或者戎裝形象,而是以短褐甚至赤裸上身的形式出現(xiàn)。由此亦可再次推斷,這一形象所呈現(xiàn)的,確為農(nóng)耕者;而“少室周”隨趙襄子出行途經(jīng)晉陽遇到的就是正在耕田的農(nóng)人“牛子”。故可判斷,這些擒牛力士形象所呈現(xiàn)的,就是“牛子”的故事。從這些畫像的多種“人—牛”構(gòu)圖方式來看,究竟“牛子”原本是以何種方式制伏其牛的,漢人亦已不得而知。

圖片

三、“牛子”何以出現(xiàn)在漢墓中


何以“牛子”畫像如此組合并進入漢墓畫像系統(tǒng)?在漢儒主導(dǎo)的舊道教信仰中,英雄與圣賢忠誠貞信一樣,乃至崇之德,亦為死后尸解變仙之前提。“牛子”圖像流行于東漢政治文化中心地區(qū),顯現(xiàn)出漢儒對“力”與“德”之隆崇。

    

本來,耕者“牛子”的故事發(fā)生在春秋末葉晉國大夫趙國的創(chuàng)始人趙襄子(公元前457年—公元前425年在位)的時代,其時趙都為晉陽。趙襄子嬴姓,趙氏,名無恤(或作“毋恤”),史家名之趙籍。謚曰“襄子”。趙國初都晉陽(在今太原),后遷中牟(在今鶴壁),又遷邯鄲(在今邯鄲)。故《韓非子·初見秦第一》曰:“知伯率三國之眾以攻趙襄主于晉陽,決水而灌之三月,城且拔矣?!薄稇?zhàn)國策·張儀說秦王》曰:“智伯帥三國之眾,以攻趙襄主于晉陽,決水灌之,三年,城且拔矣。”少室周與“牛子”的故事即發(fā)生于國都的城外。

    

然而“牛子”圖像的傳播區(qū)域則以河南為主,除了新鄭、許昌空心磚畫像上以唯一榜題的方式、南陽唐河針織廠漢墓畫像以故事情節(jié)截取的方式選擇性地突出了“牛子”,甚至南陽其他畫像石所見,只有“牛子”伏牛的情節(jié)。而“牛子”并非河南本地人物,何以其事在那里盛傳并以畫像形態(tài)得到突出頌揚?

當然,新鄭、許昌這批空心磚畫像中,除了對“牛子”這個帶有榜題的主要角色予以突出表達以外,或許也隱含有對“少室周”不誣能、不蔽賢的讓能之德的稱美?!吧偈摇睘樯矫?,即今河南登封西北少室山,與太室山同屬嵩山。來自“少室”的周姓力士先后在中牟、晉陽兩遇強人,自愧不及,而能薦以代己,可謂忠誠貞信之至,故《韓非子》卷十二《外儲說左下第三十三》曰:“上不過任,臣不誣能,即臣將為失少室周?!狈Q道其人“貞廉潔慤”之德。前引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刊《韓非子評林》注者在“少室周”首見處有注:“此見周有讓能之美?!蓖跸壬饕嘣凇敖裥熳恿Χ喑迹疾灰宰源?,恐他人言之而為罪也”句下注曰:“有蔽賢之罪也。”可見少室周本身即是“貞廉潔慤”的賢者。

    

除了故事的傳播流布本身,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漢儒的選擇。《左傳·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東漢崔寔曰:“量力度德,《春秋》之義?!薄芭W印彼宫F(xiàn)的“力”,正合儒生所崇尚的“量力度德”的價值觀。從那些僅僅出現(xiàn)“牛子”伏牛的畫面中,甚至可以看出,在帝鄉(xiāng)南陽儒生的心目中,對“力”的崇尚,似乎達到了甚于“賢”的程度。如漢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冬,甘延壽、陳湯斬郅支單于,傳其首詣京師,并上疏:“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陣支單于慘毒行于民,大惡通于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并應(yīng),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那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稟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薄皬姖h”何以為強,于斯可知矣。

故陶弘景在注釋《真誥》時曾總結(jié):“自三代已來,賢圣及英雄者為仙?!边@一總結(jié),乃是基于漢代舊道教信仰傳統(tǒng),其中很大一部分遺存于漢墓畫像之中。在王、霸結(jié)合的漢代,“賢圣及英雄者為仙”“有英雄之才者”為仙譜之準繩。為此,烘托仙境氛圍的圖像元素,在新鄭模印空心畫像磚上也得到了體現(xiàn)。其較大一方(圖1上、圖2上)的最上層,畫雙龍交于璧,表明此處絕非世俗空間,而是神仙世界。另外,最下一層(同時參看圖1下的下層)則出現(xiàn)一人騎奔馬馳騁在高山之中,張滿弓搭長箭、反身怒射大虎的情景,或源于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射虎的英雄故事:“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fù)更射之,終不能復(fù)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比羧?,則李廣亦與“牛子”同列仙班。

    

上文引述的唐河針織廠西漢墓北主室西壁畫像(圖4),除了上半部分的“牛子”故事,同時在下部刻有聶政自屠的故事。而研究表明,后者在嘉祥武梁祠漢畫像石上,乃表示其與荊軻等其他英雄一樣,死后已名列仙譜。

南陽漢畫館藏一方畫像石(圖6上),一人伏牛與一人伏虎兩組故事同在一石,其呈現(xiàn)英雄故事、表為同仙之用意甚明。永城市酂城東漢墓一方畫像石上(圖6下),從左向右依次出現(xiàn)巨鳥、神龍、二人伏虎、一人伏牛,可見這里乃是仙界,而伏虎、伏牛者皆英雄;徐州漢畫像石藝術(shù)館藏銅山縣洪樓東漢祠堂三角隔梁畫像石描繪古英雄力士“聚會”(圖7下),畫面中出現(xiàn)騎虎者、拔樹者、倒背生牛者、舉鼎者、抱羊者、抱壺者;另一幅殘石上也出現(xiàn)了舉鼎、背牛等人物(圖7上)。這些英雄人物出現(xiàn)在漢墓中,表示他們已得尸解仙,名列仙譜。這兩方畫像石刻畫的倒背生牛者,亦應(yīng)源于“牛子”的故事。滕州市官橋鎮(zhèn)后掌大村漢墓出土的石槨側(cè)面(圖8),在刻畫英雄伏虎、拔樹的同時,又有孔子拜老子、泗水升鼎以及朱雀、玄武、白虎等,亦表明這里是神仙世界,其上人物皆已得尸解仙。

圖片

可以相信,戰(zhàn)國時期“少室周”遇“牛子”的故事一直流傳到兩漢,其圖像呈現(xiàn)主要見于中原地區(qū),而波及魯南。當漢人構(gòu)建仙譜之時,遂將勇力之士“牛子”選入列仙。這一新發(fā)現(xiàn),揭示了這位大力士耕者獲“牛子”之稱的原因,使我們對先秦時期有關(guān)“牛子”故事的未知情節(jié)獲得了新的認知。

    

作為“仙譜”中的同類人物,沂南北寨漢墓中室北壁東段(圖9)的上半部分,榜題“孟犇(賁)”與“令(藺)相如”的二人被刻在一個空間里。此二人屬于不同時代,在同一空間比肩而立,是因為漢人相信在死后世界他們可以相遇,且符合相同的英雄成仙標準。歷史上,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歸趙;孟賁生拔牛角、勇武過人,素為古人樂道:

    

孟賁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兕虎。

人謂孟賁:牛乎勇乎?曰:勇;貴乎勇乎?曰:勇;富乎勇乎?曰:勇。三者人之所難能,而皆不足以易勇。此其所以能攝三軍、服猛獸之故也。

    

北寨漢墓此石(圖9)的下半部分,刻兩個佩劍男子左右相對,右邊人物除了劍還佩有榜題為“鐵盾”的武器。該人物形象為長須碩髯、眥目怒睜、意氣昂揚,頭發(fā)沖出其冠而上指,張日瞋目作怒吼狀。其所佩兵器“劍+盾”組合流行于西漢(東漢以后多“環(huán)首刀+盾”組合)??贾妒酚洝し畤垈鳌?,當年樊噲闖帳護駕,即手持鐵盾:

          

樊噲在營外,聞事急,乃持鐵盾入到營。營衛(wèi)止噲,噲直撞入,立帳下。項羽目之,問為誰。張良曰:“沛公參乘樊噲?!表椨鹪唬骸皦咽??!辟n之卮酒彘肩。噲既飲酒,拔劍切肉食,盡之。

    

《史記·項羽本紀》鴻門宴一節(jié),亦描述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

圖片   

這里,帶劍擁盾、瞋目、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等極端描繪,比較符合下部右側(cè)人物的形象特征,推測其人應(yīng)為英雄樊噲。

秦漢尚力崇武,秦武王可謂其極?!妒酚洝で乇炯o》:“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鄙形渖袀b之風(fēng)于漢更盛英雄之才與忠孝節(jié)義并為漢儒所崇。這正是歷史上許多英雄力士名上仙箓并出現(xiàn)在漢墓畫像之中的思想根源。

圖片

四、結(jié)語


河南這批漢墓銘文畫像空心磚的發(fā)現(xiàn),為合理理解《韓非子》關(guān)于“牛子”的記述文字,提供了邏輯起點,解決了長期以來以“牛子耕”為人名的錯誤。的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些人以?;蚺8髅?,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馬牛,名耕,一名犁,字子牛,作為春秋時期牛耕農(nóng)業(yè)的歷史材料,皆堪為證。但將“牛子”與“耕”相連屬、以“牛子耕”為人名,則屬理解之誤。

    

“牛子”本晉陽城外一耕者,面目猙獰、袒胸赤膊、徒手搏牛,亦可謂陋矣;然漢儒猶以為美,崇為英雄。何者?“牛子”與孟賁、藺相如、樊噲以及伏虎英雄一樣,其人格特征正合“以霸、王道雜之”的“強漢”所崇之“力”與“德”。在“賢圣及英雄者為仙”和以尸解為仙之上品的漢代舊道教信仰下,以“牛子”榜題畫像空心磚為突破口,可以進一步看出漢畫像中保存的有關(guān)英雄圣賢崇拜的歷史圖景,看出漢儒以圣賢英雄尸解變仙為模本為世人開出的整個人生路線。河南、山東、江蘇等地漢墓中以不同形式出現(xiàn)的力士擒牛畫像,均表明“牛子”已被納入漢儒認定的“有英雄之才”的列仙之中。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作為普通的路邊一耕者,“牛子”在歷史上雖未留下名姓,然而卻因其非常之膂力,幸得“有德者”舉薦而留下了身影。從《韓非子》中的雪泥鴻爪到漢墓圖像中的犖犖大觀,漢儒的褒崇使其最終獲得了宗教意義上的“不朽”。如此微小人物竟亦列位仙班,在傳統(tǒng)“三不朽”價值體系下不可設(shè)想。漢儒的價值觀與歷史觀,亦可由此見其一斑。

 

圖片

作者為四川大學(xué)文化科技中心中國史特聘教授;

原文載《史學(xué)月刊》2020年第8期,注釋從略。

 

圖片

鄭重聲明


據(jù)反映和編輯部發(fā)現(xiàn):近期有不法機構(gòu)和個人盜用《史學(xué)月刊》編輯部名義,向作者發(fā)放稿件錄用證明文件,并收取相關(guān)費用等。在此鄭重聲明:本刊嚴格按照國家有關(guān)政策法規(guī)進行出版,發(fā)表文章不收取任何費用,凡以我刊名義收費者,均系假冒詐騙行為。再次提醒作者,謹防上當受騙。

另,作者來稿,請采用打印稿和電子文本同時寄送的辦法。具體請參照本刊投稿須知(本刊官網(wǎng)與“shixueyuekan”公眾號有詳細說明)。

敬請廣大讀者和作者相互轉(zhuǎn)告周知,感謝您的支持和厚愛。

《史學(xué)月刊》編輯部

2018年9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