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地點:奉賢博物館

第四單元:盛唐氣象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公元617年,李淵于晉陽起兵,次年(618年)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太宗、高宗、武則天、玄宗等幾代君主勵精圖治,先后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為后人所稱道。唐朝疆域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jù)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貝加爾湖,唐太宗被四方各族尊為“天可汗”。盛唐時期,絲綢之路空前繁榮,各國商旅云集,萬國來朝,文化交流頻繁,綜合國力與對外影響力達到了頂峰。陜西地處于政治開放、經(jīng)濟發(fā)達、民族融合、文化昌盛的唐王朝中心,出土有大量精美絕倫的唐代文物,見證了唐王朝曾經(jīng)的盛世輝煌。
第—組:東方名都
唐長安城,始建于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年),總面積達84平方公里,城墻高一丈八尺(約六米)寬約九至十二米左右,由外郭城、皇城、宮城、禁苑和坊市組成。宮城是皇帝起居、聽政和朝見群臣之所,皇城內(nèi)分布著社稷壇、太廟和中央高級官署。11條南北向大街和14條東西向大街將外郭城劃分成棋盤式格局,其間布列108坊和東西兩市。唐長安城總體按照南北軸線對稱布局,其建筑形式及風格對東亞及中國后代都城規(guī)劃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是當時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建筑最宏偉、布局最規(guī)范的國際化大都市,也是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


唐長安城布局規(guī)整,功能齊全,建筑技術高超。從內(nèi)到外由宮城、皇城、外廓城三部分組成,面積近百平方公里,是當時世界面積最大的都城。人口曾超過100萬,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擁有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會。與開羅、雅典、羅馬并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鎏金馬飾
唐
陜西省咸陽市乾縣唐懿德太子墓出土
乾陵博物館藏

蓮花紋瓦當
唐
陜西省西安市唐大明宮遺址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指紋磚
唐
陜西省西安市唐青龍寺遺址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劉鉥等進奉銀鋌
唐
陜西省西安市公安局移交
西安市長安博物館藏
第二組:盛世華章
盛唐時期,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力獲得極大發(fā)展,耕地面積擴大,人口大量增長,水利設施完備,大大提高了糧食產(chǎn)量,“四方豐稔,百姓殷富”。畜牧業(yè)興旺發(fā)達,高宗時養(yǎng)馬達70余萬匹。手工制造業(yè)達到了一個高峰,大量的絲綢、金銀器、三彩器、瓷器,展現(xiàn)了唐代絲織印染、金屬鑄造和陶瓷燒造的高超技藝。商業(yè)繁榮興盛,長安城中的東市和西市聚集了四方財物和各地商人,是國際性的商品交易中心。賦稅制由租庸調法變?yōu)閮啥惙?,是中國賦稅史上的重大改革。商業(yè)稅收的出現(xiàn),在中國古代經(jīng)濟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彩繪墮馬髻女俑
唐
陜西省西安市東郊郭家灘國棉四廠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綠釉驚鵠髻女俑
唐
1970年陜西省咸陽市唐契宓明墓出土
咸陽博物院藏

彩繪雙髻披帛女俑
唐
1970年陜西省咸陽市唐契實明墓出土
咸陽博物院藏

青釉蜂紋瓷粉盒
唐
1980年陜西省西安市黃河機械廠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三彩帶銙
唐
陜西省西安市東郊長樂坡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鎏金簪花銅尺
唐
1997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移交
西安市長安博物館藏

金釵
唐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出土
西安市長安博物館藏

鑒若止水銅鏡
唐
陜西省咸陽市乾縣唐章懷太子墓出土
乾陵博物館藏









三彩女立俑
唐
陜西省西安市郊區(qū)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受到少數(shù)民族和中亞、西亞、南亞及其他東亞地區(qū)影響的長安音樂舞蹈和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坐部、立部使且歌且奏,曲調優(yōu)雅。胡騰舞矯健剛勁,綠腰舞優(yōu)美柔婉。勇猛激烈的打馬球等體育活動十分盛行,表現(xiàn)了健康向上的時代精神。
① 節(jié)日與習俗
唐玄宗時代官修了一部禮儀著作《大唐開元禮》,內(nèi)容涉及唐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蘊含著禮樂教化、協(xié)和萬邦的理念,以達到“四海之內(nèi),和敬同愛”的目的,是唐代禮制的集大成者?!洞筇崎_元禮》里記載了很多唐代的節(jié)日和習俗,有些節(jié)俗流傳至今仍然被我們所沿襲。眾多的節(jié)日,豐富的習俗,將唐代的社會生活點綴得絢麗多姿,也體現(xiàn)了唐人樂觀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

② 狩獵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通長2.78米,高2.1米。狩獵是唐人最鐘愛的活動之一,據(jù)《新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列傳》中記載,齊王李元吉曾曰:“我寧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獵”,可見唐王朝統(tǒng)治階層對狩獵的熱愛。壁畫是唐人架鷹帶犬、縱馬獵場盛大場面的縮影,正是在這種狩獵活動中,蘊含了唐人雄強的時代精神。



三彩騎馬狩獵俑
唐
陜西省咸陽市乾縣唐懿德太子墓出土
乾陵博物館藏

綠釉辟雍硯
唐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出土
西安市長安博物館藏
③ 打馬球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通長2.78米,高2.25米。打馬球,亦稱擊球,這項運動不僅要訓練球技,還要學習馬術。唐代的皇室、王公貴族都癡迷于這項運動,長安城內(nèi)的太極宮、貴族家中多建有球場。馬球是用質量較輕、韌性較好的木料制成,外層涂紅漆并有彩繪。球杖為一端呈月牙形的木質長桿,通常也有彩繪。


④ 樂舞
唐代樂舞藝術既有專為朝廷服務的禮儀性和娛樂性的宮廷樂舞,又有在士大夫私宅及市井巷陌中表演的非官方樂舞,二者都大量吸收少數(shù)民族和外國樂舞成分,并與漢族樂舞融為一體,甚至直接引進域外樂舞。社會上廣為流傳的送西域“胡騰”“胡旋”舞,都是先風行于民間,后逐步成為達官顯貴及文人墨客的共同愛好而風靡一時。

隋唐手工業(yè)是中國古代手工制造業(yè)的一個高峰。隨著市場和需求的擴大,官營、私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使手工制造技術較前代有了顯著提高,產(chǎn)量有了明顯增加。大量制作精美的絲綢、金銀器、三彩器、瓷器和銅鏡,展現(xiàn)了隋唐手工制造業(yè)高超的技術水平。

“五兩朝”銀板
唐
1970年陜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十四兩半”墨書銀碗
唐
1970年陜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七兩三分”墨書折腹銀碗
唐
1970年陜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素面銀盤
唐
1970年陜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銀杯
唐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出土
西安市長安博物館藏


三彩提梁罐
唐
1955年陜西省西安市東郊郭家灘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白瓷帶蓋盂
唐
1978年陜西省文管會移交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白瓷四系罐
唐
1997年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五府井村出土
西安市長安博物館藏
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正如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源源不斷運向西方一樣,西方各國的物產(chǎn)也大量傳入長安。中外文化在長安進行著廣泛的交流,產(chǎn)生出多彩多姿的隋唐文化。在空前繁榮的絲綢之路上,無數(shù)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使者、商人、僧侶、遷徙者,駕馭著沙漠之舟駱駝,穿越一望無際的戈壁沙漠,為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貢獻。




三彩胡人牽馬俑
唐
陜西省咸陽市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乾陵博物館藏

三彩胡人俑
唐
陜西省西安市小土門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綠釉胡人牽馬俑
唐
1970年陜西省咸陽市唐契宓明墓出土
咸陽博物院藏

三彩鞍馬
唐
1959年陜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彩繪胡人俑
唐
陜西省西安市王家墳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彩繪胡服牽駝俑
唐
陜西省西安市裴氏小娘子墓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彩繪陶風帽男俑
唐
1953年陜西省咸陽市底張灣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載物駱駝
唐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出土
西安市長安博物館藏
唐代國運昌盛,加之統(tǒng)治者的提倡,各種宗教和民間信仰得到廣泛傳播。傳統(tǒng)的道教、佛教備受推崇,佛寺、道觀遍布全國,教派和理論有了新的發(fā)展。許多西方的宗教這一時期也傳入中國,如襖教(拜火教)景教(基督教分支)、摩尼教、伊斯蘭教等,神祗畢至,使得隋唐宗教文化達于鼎盛。以佛道為主流的多種宗教兼容并蓄,是唐文化繁榮的一個側面表現(xiàn)。




漢白玉造像石門
唐
1997年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香積寺出土
西安市長安博物館藏

三彩鎮(zhèn)墓獸
唐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韋曲鎮(zhèn)出土
西安市長安博物館藏

彩繪天王俑
唐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出土
西安市長安博物館藏

彩繪塔式罐
唐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出土
西安市長安博物館藏






彩繪陶十二生肖俑
唐
陜西省西安市郊區(qū)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法門寺位于陜西省扶風縣法門鎮(zhèn),東距西安120公里,相傳創(chuàng)建于東漢桓靈之間(公元二世紀中期),弘盛于唐代,為李唐一代安置釋迦牟尼真身指骨的著名皇家寺院之一。1987年發(fā)掘的法門寺地宮,除佛骨外,出土金銀器121件,琉璃器20件,珍珠、寶石近400件(顆),瓷器17件,石質文物12件,漆木器及雜器19件,鐵質文物若干件,各類銅錢幾萬枚,還有大批絲織品及衣物。尤其是地宮隧道中出土的《大唐成通啟送岐陽真身志文》及《監(jiān)送真身使隨真身供養(yǎng)道具及金銀寶器衣物賬》兩通碑石,對了解地宮沿革、勘校文物名稱及數(shù)量都具有重要意義,后者更是國內(nèi)現(xiàn)存的篇幅最長、物主最多、種類最繁的衣物賬,可與多數(shù)寶物逐一對應,堪稱彌足珍貴的文物。

鎏金團花紋葵口圈足銀碟
唐
陜西省寶雞市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
唐
陜西省寶雞市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
法門寺博物館藏


陜西曾是中國古代歷史的中心舞臺,先后有14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余年。周秦漢唐四個大一統(tǒng)王朝創(chuàng)造了高度發(fā)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譜寫了中華文明最華彩的樂章,為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文物不僅展示了華夏民族的崇德尚禮、奮發(fā)有為和兼收并蓄的精神,還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