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的提出 教學中區(qū)分冷鋒與暖鋒的一個方法是根據(jù)鋒面坡度,鋒面坡度大為冷鋒、小為暖鋒。其成因是什么?鋒面坡度主要受哪些因素影響? 本文主要內(nèi)容 ①鋒面坡度 ②典例剖析 歡迎關注與交流 ![]() 鋒面坡度 定義 鋒冷暖氣團交界的地帶。 鋒區(qū)是密度不同氣團之間的過渡區(qū)。(下圖1上界和下界之間區(qū)域)其溫度水平梯度大而窄,隨高度向冷氣團傾斜。其水平寬度約為幾十千米到幾百千米,一般是上寬下窄。 鋒面:在天氣圖上由于比例尺小,鋒區(qū)的寬度表示不出來,為了便于研究,常把它看作為空間的一個面,稱為鋒面。 鋒線:鋒面與地面的交線。 ![]() ▲圖1 鋒結構示意圖|來源:參考文獻[1] 坡度:如下圖2所示,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距離(L)的比,即坡角的正切值: 角a的正切=高度/水平距離 或 tan∠α=h:L ![]() ▲圖2 坡度示意圖|來源:網(wǎng)絡 形成過程 由于冷氣團溫度較低,密度較大,導致產(chǎn)生冷氣團指向暖氣團的水平氣壓梯度力(G)(下圖3),迫使冷空氣呈楔形伸向暖氣團下方,將暖氣團抬擠到上方,形成鋒面。 當水平氣壓梯度力開始作用時,地轉(zhuǎn)偏向力(A)開始作用,地轉(zhuǎn)偏向力(A)不斷改變冷空氣的運動方向,使之逐漸與鋒線平行。 當地轉(zhuǎn)偏向力和水平氣壓梯度力平衡時,氣流平行于鋒面做地轉(zhuǎn)運動,冷暖界面不再向水平方向過渡,呈傾斜狀態(tài)。 ![]() ▲圖3 鋒結構示意圖|來源:參考文獻[2] 鋒面坡度:在當鋒面保持穩(wěn)定時,鋒面與地平面的交角稱鋒面傾斜角,即封面坡度(α),其表達式為: ![]() 其中f為地轉(zhuǎn)參數(shù),g為重力加速度,ΔT=T2-T1(T2、T1分別為冷、暖氣團氣溫),Tm=(T1+T2)/2, ΔVg=Vg1-Vg2(Vg1、Vg2分別為冷暖氣團平行于鋒線的風速分量)。上式被稱為馬古努斯(Margules)鋒面坡度公式。 鋒面坡度公式推導過程如下: ![]() ![]() ▲圖4 鋒面坡度公式推導過程|來源:參考文獻[1] 影響因素 結合公式可得出以下結論: (1)如果其他條件不變,鋒面坡度是隨緯度增高而增大。當鋒面南移時,其坡度變小;在赤道上緯度為0,tanα≈0,故沒有鋒面存在的可能。 (2)鋒面兩側溫差愈大坡度愈小;當溫差ΔT=0時,tanα=∞,α=90°,實際上就不會有鋒面。鋒面兩側平均溫度越高,鋒面坡度越大。 (3)鋒面兩側平行于它的地轉(zhuǎn)風分速應具有氣旋性切變。而且鋒面坡度與鋒兩側風速差值(即風切變)成正比。風速差值增大,鋒面坡度亦增大;風速差值減小,鋒面坡度亦減小。然而,溫差ΔT和風速差 ΔV,是相互聯(lián)系的,當溫差ΔT增大時,風速差也往往增大,有相互抵消作用。因此,鋒面坡度也就改變得不多。 地轉(zhuǎn)風 氣壓梯度力和地轉(zhuǎn)偏向力相平衡時,空氣作等速、直線的水平運動。 結論 (1)我國南方鋒面坡度約為1/200~1/500,北方鋒面坡度約為1/50~1/200。 (2)冷鋒坡度較大,暖鋒和準靜止鋒較小。 ![]() 典例剖析 阿克蘇地處天山南坡,塔里木盆地北側,2019年8月出現(xiàn)一場持續(xù)3天左右的大風天氣,風速忽大忽小具有階段性。大風天氣時,天山南坡鋒面發(fā)育,鋒前觸發(fā)了強對流,翻山氣流下沉補償了對流上升的空氣。下圖示意阿克蘇本場大風天氣風速較大時典型的環(huán)流形勢。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 ▲第1-2題圖 1.本次鋒面觸發(fā)了強對流,主要因為鋒面 A.長度大 B.坡度陡 C.維持時間長 D.兩側差異大 2.本場大風天氣具有階段性,根本原因是由于階段性的 A.水汽供應 B.受熱對流 C.氣流入侵 D.鋒面擺動 答案 24.B 25.C 解析 1題:由圖可知,強對流出現(xiàn)在鋒面南側(鋒前)。由于鋒面坡度大,鋒前暖空氣急劇抬升,形成強大的對流,B正確;鋒面長度在垂直于紙面的方向無法判斷,A錯誤;維持時間長主要是受地形約束,與強對流關系不大,C錯誤;強對流只出現(xiàn)在鋒面南側,與北側無關,D錯誤。 2題:本場大風關鍵在于翻山下沉氣流與冷鋒觸發(fā)的大風疊加,根據(jù)材料“翻山氣流下沉補償了對流上升的空氣”,因此大風具有階段性說明翻山下沉氣流具有階段性,或者氣流入侵具有階段性,C正確;而對流抬升主要是因為鋒面陡峭,而不是受熱對流,B錯誤;階段性的天氣和水汽供應,鋒面擺動關系不大,AD錯誤。 END 參考文獻 [1]天氣學原理和方法(第四版).朱乾根等編.氣象出版社.2007 [2]氣象學與氣候?qū)W(第三版).周淑貞等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