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建業(yè) 在上饒帶湖、瓢泉兩地,辛棄疾賦閑鄉(xiāng)居一兩年。一位立志“補天裂”的帥才,在人生的盛年投閑置散,一開始無疑會感到痛苦、屈辱和憤激,在鄉(xiāng)村會感到壓抑、拘束、單調(diào)甚至煩躁。 但很快他就適應了鄉(xiāng)居,民風的淳樸厚道給他慰藉,村民的勤勞樂觀給他激勵,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更讓他陶醉。因此,他用自己生花的妙筆,寫下了許多田園詞的杰作,為我們留下了一幅幅美麗溫馨的鄉(xiāng)村風情畫。 先看他的《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是鄉(xiāng)村一家日常生活的搶拍鏡頭。 一棟低矮的茅屋,一條清澈的小溪,一片綠油油的青草——一個典型的江南世外桃源,簡樸、寧靜而又秀麗。 一對白發(fā)夫妻,一臉紅酡微醉,用一口吳儂軟語,好像在對著鏡頭給我們秀恩愛。什么叫“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什么叫“有難同當,有福同享”?這個鏡頭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這讓我想起十幾年前,曾看過的一篇新聞報道,好像是安徽一個山村的一對夫妻,老奶奶臨終前回光返照,拉著老伴的手說“我們回家吧”。老爺爺一聽到這話就淚流滿面,哭著對老奶奶不斷重復“我們回家吧”“我們回家吧”。 老奶奶走后有人問老爺爺,“我們回家吧”是什么意思?老爺爺說他倆從小在一所小學念書,老奶奶比他低兩個年級。每次放學他倆總等著對方,小姑娘一見到他就說“我們回家吧”。這小姑娘后來就成了他的新娘,他們一生形影不離,老來滿堂兒孫。雖然兒孫都很孝順,可老爺爺和老奶奶仍舊單獨開火,因為老奶奶怕老爺爺吃不慣別人做的飯。老奶奶剛走幾天,老爺爺就念著“我們回家吧”離開了人世,到另一個世界與老奶奶團聚。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和安徽那對老夫妻“我們回家吧”一樣,向人們展示了愛情的真摯、溫暖和崇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