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入郢都,城門就被關上,他的兵權立刻被收回,然后得到一個噩耗:楚悼王死了!吳起心里咯噔一下。 出來混了這么多年,該還了。 楚悼王一死,楚國的封君恨不得將他千刀萬剮,而他們的恩怨要從吳起跳槽說起。 吳起本是魏文侯留給兒子魏武侯的1個利器,奈何吳起手握重兵,功高震主,魏武侯對他很不感冒,甚至想除掉他,但環(huán)境不允許。 公元前389年,秦國發(fā)兵攻打魏國,吳起以5萬魏卒擊潰50萬秦軍后,晉升戰(zhàn)神之位。 這場戰(zhàn)役也讓吳起成了相國公叔痤的眼中釘。 公叔痤因老婆是公主,才在名相李悝死后成了相國,但人品很挫,因為嫉妒吳起,一心想著將其趕走。 只是,他想的辦法很低劣。 那天,他先讓妻子將公主請到家中,讓公主故意打罵他,再把吳起請到家里,吳起一看公主連相國都敢打罵,瞬間不敢娶了。 之后,公叔痤就進宮向魏武侯進言,將公主許給吳起。 吳起聽后,嚇得夠嗆,當場拒絕,魏武侯大怒,下令撤銷吳起一切職務。 其實,魏武侯真正的目的是想拿吳起開刀,吳起敏感的神經很快嗅到國君的意思,立馬跑路了。 他跑路的地點就是半死不活的楚國。 當時得楚國國君就是楚悼王熊疑,身為君王,楚國王氏羋家人不僅沒人聽他的,還對他吆五喝六的,只因他們的身份是封君。 自春秋起,國君將土地分封給親戚功臣,受封的人可以在土地上經商、享受賦稅收入,但楚國的封君,與他國不同,可以世襲,領地一般都很大,他們可以在領地上肆意妄為,嫣然一個土皇帝。 對楚悼王而言,他們有的人比自己輩分都大,見了還得喊聲叔。 整天因為封君頭疼的楚悼王聽說戰(zhàn)神吳起來投奔,差點笑出豬叫聲。 因為楚悼王的支持,吳起在楚國轟轟烈烈搞起變法。 吳起變法的起刀便是封君。 朝堂上,他對著眾臣直言:楚國土地富足,但封君數(shù)量太多,如果發(fā)展下去將上逼君王,下逼百姓,造成國柄失衡,與各國對戰(zhàn)時不堪一擊。 朝臣一片嘩然,楚國最大的封君陽城君立馬站出來說,以前治理國家的人,沒有人會破壞傳統(tǒng)。 這話一出,現(xiàn)場瞬間燃起來,有人按耐不住要上前暴揍吳起。 楚悼王一句,“王卒何在!”眾人這才安靜下來。 那么吳起究竟是怎么變法的呢? 他制定了三條措施,對封君而言條條都是晴天霹靂。 其一,降低封君爵位,且爵位只能傳到孫子輩,之后會被朝廷收回爵位與封地。除此之外,貴族太多,不干活還浪費糧食,得去開荒。 其二,整頓吏治,罷黜無能的官員,不準走后門,更不準縱橫家來楚國游說。 其三,將爵位授給在戰(zhàn)爭中立下戰(zhàn)功的百姓。 經過吳起一系列的變法,當初爛攤子一樣的楚國,果然有了起色,楚悼王看著楚國再度富強,開始開疆擴土,而吳起也干起了老本行,率領楚軍大殺四方。 公元前383年,吳起的前上司魏武王破壞三晉同盟,與趙國打了3年,只是魏國不僅沒討到一絲便宜,還一直落于下風。 就在魏趙兩國打得忘我時,吳起趁機從南方攻打魏國,吞并陳、蔡兩國,之后又橫掃中原,眼看就要進入魏國腹地飲馬黃河。 此時的魏武侯才頓覺,核心人才流失對魏國造成的傷害真不是一般大呀! 魏武侯為了守住老家,迅速撤軍回家救援,趙國因此得救。 吳起的這個策略,給了諸侯靈感。那些曾經被魏國欺負的諸侯,反復使用這個萬金油戰(zhàn)術對抗魏國,這也造成倒霉的魏國始終無法與對手決戰(zhàn)。 吳起就這樣輕輕松松的得勝了。 只是天有不測風云,之后就發(fā)生了開頭的一幕。 被卸去兵權的吳起帶著為數(shù)不多的親兵,走向王宮,想與楚悼王道別。 豈料,他剛步入王宮,宮門立刻緊閉,周圍滿是身著素服,滿臉仇恨的封君。 吳起沒有理會,他靜靜走向楚悼王遺體,磕頭行禮那一刻,他才驚覺,太子不在。 突然,封君們怒吼著,拔劍沖向吳起,親兵抵擋不住,吳起飛快地跑向楚悼王遺體,趴在上面。 封君們朝吳起射箭,有的劍射在楚悼王遺體上,有的封君揮劍砍向吳起,吳起被砍楚悼王,也不幸被砍。 吳起就這樣死了,封君們依舊不解恨,將他的遺體拖到大殿外的廣場上肆意劈砍。 數(shù)日后,楚肅王繼位,就在封君們眼巴巴等著新王封賞時,楚肅王如當初父親一樣喊出了那句“王卒何在?” 之后,黑壓壓的王卒登場,楚肅王宣布:“按律法,凡是兵器碰到楚王尸體者,一律處死,夷滅三族!” 在場70多人瞬間被拿下。 封君們終于在臨死前明白過來,他們的克星不是吳起,而是楚肅王。 果然,帝心如淵。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楚肅王,不僅借封君之手除掉了功高震主的吳起,還借著父親的尸體將封君一網打盡。 如此看來,不管是戰(zhàn)神吳起,還是權勢滔天的封君們,都不過是楚肅王手里的棋子而已。 你怎么看?歡迎評論區(qū)留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