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詩豪劉禹錫:65歲時寫了一首詩,大徹大悟,把人生看明白了

 激流一舟 2025-04-30


圖片

01.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公元824年,53歲的劉禹錫卸任夔州刺史,平遷和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和縣。此時,距離他首次被貶已經過去了整整20年,刺史雖然是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一般掛京職,但劉禹錫身為謫官,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實權,還經常受到排擠。

因此,劉禹錫剛到和州,縣令就開始故意刁難他。

按規(guī)制,劉禹錫應該分到三間三廂的官舍,可縣衙卻把他安排到了江邊很偏遠的地方,辦公極不方便。強龍不斗地頭蛇,劉禹錫不但沒有生氣,反而住得很開心,還在門板上題了兩句詩: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衙役把這件事告訴縣令后,縣令很惱火,就又找借口把劉禹錫的住處調到了城北,房屋減為一間半。劉禹錫依舊好脾氣,搬完家后又在門板上寫下了: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這次縣令就更加氣憤了,直接把劉禹錫的住處調到了城中,房屋減為一間,僅能放下一床、一桌、一椅。

欺負人沒有這么欺負的,因此劉禹錫決定不再忍,他找人搬來了一塊石碑,直接擺在了縣衙門口,然后在上面寫下了這篇《陋室銘》,從那以后,縣令就再也不敢惹劉禹錫了。(見《劉禹錫詩傳》)

據(jù)《歷陽典錄》載:陋室,在州治內,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

從這篇《陋室銘》中,也能看出劉禹錫豁達、豪放的性格,因為過于耿直,也讓他的命運跌宕起伏。

用現(xiàn)代話說,劉禹錫就是中唐詩壇的“刺頭”,三番五次闖禍,因此他的故事也很精彩。

圖片

02.

劉禹錫自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后,當初劉備也這么說。

實際上,這些都不好考證,因為劉勝喜好酒色,有子孫120余人,后世劉姓之人都喜歡認劉勝為祖,因為安全,不容易被否定。

尤其古人講究出身和門第,李白也說自己是李唐宗氏后裔,可一直沒有得到官方認可,不得已又稱自己為布衣。

劉禹錫的父親劉緒官至殿中侍御史,所以劉禹錫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精研詩詞歌賦,曉古通今。

安史之亂以后,劉緒為了避難,遷居嘉興,劉禹錫就是在嘉興出生的,當時詩僧皎然、靈澈也居江南,劉禹錫曾跟他們學詩,因此成名很早。

19歲時,劉禹錫就開始游歷兩京,結交了很多名士,當時曾有人說,劉禹錫有宰相之才。

22歲那年,劉禹錫與柳宗元同榜登進士第,兩個人從此時起,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中唐詩壇,“元白”“劉柳”之情,一直是千百年來的美談。

登科后兩年,劉禹錫又參加了吏部的考試,擢太子校書,不過他父親劉緒卻在此時病逝了,因此劉禹錫不得不去官歸鄉(xiāng)守孝三年。

29歲時,劉禹錫入淮南節(jié)度使杜佑幕府,出任掌書記。別小看幕僚這個不起眼的工作,如果跟對人,可以一步登天,所以很多人寧愿棄官也要入公卿權臣幕,比如高適、岑參、杜牧等。

在杜佑幕任掌書記期間,劉禹錫工作勤勤懇懇、事無巨細,每天都是挑燈夜忙,因此深得杜佑賞識。

三年后,杜佑升相,劉禹錫跟隨回京,出任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不久后升監(jiān)察御史,當時韓愈、柳宗元都在御史臺。

雖然三個人感情很好,但值得一說的是,韓愈與劉禹錫、柳宗元屬不同政治陣營,因此后來他們之間也有許多小摩擦。

能在御史臺任職,就說明此時的劉禹錫已經站到了權力的核心地帶,而他僅僅用時三年,這種升官速度是非??斓摹?/span>

通常來講,樹大容易招風,爬得越高摔得越疼。

03.

公元805年,是中唐歷史上極為動蕩的一年,許多人的命運都在這一年發(fā)生了改變。

首先,這一年年初唐德宗李適(kuò)駕崩,而太子李誦因中風已經兩個月沒有見到他父皇了,更別提入宮侍疾。

因此,唐德宗死的當天,朝堂一片混亂,太子伴讀王叔文連夜找到劉禹錫、柳宗元,聯(lián)合其他親太子的官員封鎖消息,次日凌晨,太子李誦遵遺詔登基,為唐順宗。

當時李誦已經病得不能起床,甚至不能開口講話,所以旨意都是王叔文與寵妃牛美人代擬,因此大權在握的王叔文決定推動“永貞革新”,首腦人物為王伾、柳宗元、劉禹錫等人。

柳宗元和劉禹錫都有“中興”的夢想,政治才華卓越,很有干勁和沖勁。因此,為了革新能順利推行,王叔文開始拉攏朝臣,對于不能與自己為伍的,就排擠在外。

當時武元衡任御史中丞、裴度為監(jiān)察御史、起居舍人,他們倆與王叔文的政治理念有些不同,因此在王叔文拋出橄欖枝后,武元衡委婉地拒絕了,這讓王叔文懷恨在心。

德宗安葬時,原本是武元衡擔任山陵儀仗使,可劉禹錫非要充任儀仗判官,所以王叔文就肆意誹謗,將武元衡罷職,降為太子右庶子。

這件事對劉禹錫、柳宗元的一生影響極大。

“永貞革新”推行半年后,宦官俱文珍發(fā)動了宮廷政變,逼迫唐順宗“內禪”,太子李純即位,為唐憲宗,史稱“永貞內禪”。

李純登基后第二天,李誦就崩了,當時這件事在朝堂上諱莫如深,誰也不敢提。

武元衡是李純的老師,極受李純重視,因此革新被叫停,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柳宗元等人紛紛貶為遠州司馬,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

當時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刺史,還沒到任就又加貶為司馬,一去10年整。

對劉禹錫而言,這是他的人生谷底,可劉禹錫天性達觀,并沒有很沮喪,正如他在朗州貶謫期間所作的《秋詞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圖片

04.

時光驚鴻照影,一晃10年就過去了。

公元815年,劉禹錫和柳宗元同時被召回京,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說明復官有望。

當時依舊是武元衡當權,他在李純登基后的第二年,就升任宰相了,而他對“王叔文舊黨”始終耿耿于懷。

同時,劉禹錫又是個不認慫的人,回京后適逢春季,桃花盛開,因此劉禹錫游玄都觀時,就寫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來諷刺當權的新貴: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武元衡一生氣,就將他貶去了更遠的播州。當時劉禹錫有年邁的老母親,不適合長途奔波,所以柳宗元就提出要和劉禹錫換官,可朝廷不但沒答應,還將柳宗元貶去了柳州。

為此,裴度上書與唐憲宗論孝道,憲宗雖然非常生氣,但最終還是同意將劉禹錫改官更近一點的連州。在那里,劉禹錫度過了整整5年時光,最終因母親病逝才得以離開。

赴連州任時,劉禹錫與柳宗元同路而行,最終在江邊依依惜別,相互各寫了三首詩贈別。

弱冠同懷長者憂,臨岐回想盡悠悠。

耦耕若便遺身老,黃發(fā)相看萬事休。

這是劉禹錫寫給柳宗元的詩,但讓劉禹錫沒想到的是,他與柳宗元此一別,竟成了人生的永別。柳宗元在柳州病重時,曾臨終托孤,他死后,劉禹錫一直將他的孩子撫養(yǎng)成人,并為柳宗元整理了詩集。

就在柳宗元病逝那一年,劉禹錫喪母,丁憂三年后,改任夔州刺史。已經到了知命之年的他,心境更加開闊,因此寫下了一組《竹枝詞》11首,以及《浪淘沙九首》等。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二首·其一》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其八》

對于此時的劉禹錫而言,早已把人生諸多磨難看作是一場修行,因此筆下的詩極為開闊。

圖片

05.

公元826年,已經55歲的劉禹錫奉調回洛陽,結束了長達23年的貶謫生涯。

回洛途中經過揚州,與白居易偶遇,雖然同朝為官,但這卻是他們倆首次見面,并一見如故。

實際上,白居易與劉禹錫神交已久,白居易貶江州司馬時,正是劉禹錫的堂兄劉十九資助他,在廬山香爐峰建造了草堂。而劉禹錫能得到裴度的幫助,這其中少不了白居易的美言。

所以,兩個人把酒言歡,席間白居易為劉禹錫這些年的遭遇抱不平,寫下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而劉禹錫則回酬《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這就是“詩豪”劉禹錫的樂觀,萬事都朝好的一面看,人就能活得更加輕松一點。不過,脾氣好不代表任人欺負,回長安領命時,劉禹錫再游玄都觀,寫下了: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所以你看,劉禹錫是個性情中人,敢作敢為,不畏權貴。

復官后,劉禹錫先后歷集賢殿學士、禮部郎中、蘇州、汝州、同州刺史。公元836年,劉禹錫以太子賓客、秘書監(jiān),回到洛陽養(yǎng)老,經常與裴度、白居易一起把酒言歡,吟詩作賦,日子過得很逍遙。

白居易晚年多愁苦,常在詩中感嘆,比如他寫給劉禹錫的《詠老贈夢得》: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

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情于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余。

劉禹錫見到詩后,就回了一首《酬樂天詠老見示》來安慰他: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寫下這首詩的時候,劉禹錫已經65歲了,對人生有了新的領悟。他有“詩豪”之美譽,除了詩歌熱情奔放外,為人也是豁達通透。

正如“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這兩句詩,就體現(xiàn)了劉禹錫良好的心態(tài),想他前后貶官23年,青春全耗盡,理想也沒有實現(xiàn),還要經常遭人冷嘲熱諷,可是他始終都很開闊,沒有自憐自艾,更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寫下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一點著實令人敬佩。

公元842年,71歲的劉禹錫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追贈戶部尚書。在詩壇,他與白居易并稱“劉白”,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筆下經典詩篇俯拾即是。

而且,劉禹錫哲學成就也很高,他的《天論》三篇,是唯物主義的先驅。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這就是劉禹錫的豪放,他不拘一格,我行我素,率真的品質和清透的人生觀,影響了后世許多人。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