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超越了語言。雖然它不會說話,但是看多了,自然會有所領悟。 人們對家具價值往往容易進入有一個誤區(qū):認為它的價值取決于木料,賣家具的人常說紫檀木料很貴,以后會越來越貴,所以做成家具也會升值。 對傳統(tǒng)家具而言,木料只是藝術載體。沒有藝術水準的家具,只能停留在使用層面,并不具備藝術品升值的潛力。而且制作家具會使用榫卯工藝,拆下的料很難再重做家具。雖然木料是自然稀缺資源,的確會逐年升值,但做壞了卻一錢不值。 明末清初 黃花梨素圈椅 看似簡單的明式家具,卻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內(nèi)容,它表達了文人注重內(nèi)心世界肅靜、不張揚的情緒,這種情緒貫穿著明式家具的設計。 一個設計在今天能夠有四五年、十年的生命力就算不錯了,而明式家具已經(jīng)三四百年仍不落伍,可見當時文人設計的經(jīng)典。 明末清初 鐵力木三彎腿羅鍋棖方凳 一件好的木質(zhì)家具成品,中間要反復推敲反復琢磨,才能達到結構和美的功能的結合,這已經(jīng)不是在做家具,而是完成一種文化的傳承。 例如:“面條柜”,又稱“圓角柜”,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歷代流傳至今,備受人們的喜愛。 仔細觀察它的結構,會發(fā)現(xiàn)它上小下大,上部留有空隙,使人產(chǎn)生視覺上的穩(wěn)重感。這就是中國哲學的化身:“做人做事要沉穩(wěn),處事要留有余地。”所以這種柜子能成為明式家具的一個代表性的品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