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買茶的人,都應(yīng)該知道怎么存茶,不然的話,再好的茶也會放壞。 買茶的時候花了幾百上千,結(jié)果存放不當(dāng),一年后一股怪味、毫無茶香,直接進(jìn)了垃圾桶,真是心疼得想掉眼淚。 尤其是那些本來可以越陳越香的茶,比如普洱、白茶、黑茶,稍微一不小心就“長毛”“走味”“酸敗”……根本沒法喝。 所以今天咱們就說一說——家庭存茶的6大忌諱,條條致命,不避開這些坑,再貴的好茶也白搭! ![]() 忌諱一:冰箱存茶,圖涼快反而害慘它你家是不是也有親戚朋友跟你說:“茶怕熱,放冰箱里最保險?!?/span> 錯!大錯特錯! 冰箱儲茶,殺茶無聲! 為什么? 冰箱里濕氣重、異味多,茶葉特別容易吸味兒。一不小心,就能喝出“大蔥味”“鹵蛋味”…… 尤其是散裝的茶葉,一旦吸濕、回潮,茶性全變了。 茶葉屬于“活物”,需要呼吸、需要干燥環(huán)境,冰箱低溫高濕、封閉悶著,會讓茶葉“憋死”。 除非你是真空密封包裝、短期存放綠茶這類怕熱怕氧化的茶,才考慮冷藏。 所以一句話總結(jié): 除非你對存儲條件控制得像實驗室一樣精準(zhǔn),不然別把茶放冰箱。 忌諱二:陽光直曬,曬的不止是茶,還有錢很多人以為,茶葉干燥的,不怕曬。 錯了! 茶最怕的就是——陽光直射。 陽光會加速茶葉中的茶多酚、氨基酸、芳香油的氧化。結(jié)果就是: 香味跑了,湯色變暗,口感發(fā)澀,整個人都不想喝了。 一句話:曬太陽的茶,等于老得快的茶。 所以,家里存茶,一定要放在避光、陰涼、通風(fēng)、干燥的地方,柜子里比茶幾上更靠譜。 忌諱三:一袋喝一年,不密封就是毀有些人買來一斤好茶,喝一次,封口隨便一卷,就放抽屜里了。 過幾天再拿出來,香味散了一半,茶味也變了。 你以為它“陳化”了?不,那是變質(zhì)了! 茶葉一旦接觸空氣,氧化速度就開始加速。尤其是白茶、烏龍、普洱這類香氣型或需要轉(zhuǎn)化的茶,開封后不密封,存得越久越可惜。 怎么辦? 分裝! 大包裝買回來后,建議用密封罐分裝,最好是真空袋、陶瓷罐或厚實錫罐。喝一罐,封一罐,不暴露、不串味。 記住一句話:“喝的是茶香,不是灰塵味?!?/span> 忌諱四:茶葉亂堆,混放等于混味綠茶、紅茶、白茶、烏龍、普洱……你家是不是也像“茶葉小超市”? 很多人家茶葉亂堆一起,一打開柜子,五六種茶味撲鼻而來。 別以為這是“豐富”,其實這是災(zāi)難。 茶葉特別容易吸味,尤其香型茶,比如茉莉花茶,跟普洱、白茶放一起,串味跑香,一鍋端。 還有些人把茶葉和香皂、調(diào)料、臘肉、干果一塊放,結(jié)果一年后打開——喝的是臘肉味綠茶。 解決方法很簡單:
忌諱五:環(huán)境潮濕,茶香變霉香“濕”是存茶最大的敵人。 空氣濕度一高,茶葉回潮,輕則失香重則生霉。一旦生霉,再曬也沒用,直接報廢。 有些人把茶放廚房邊、陽臺角,或者靠近窗臺,春天一潮濕,茶葉直接“爆雷”。 所以怎么做?
一句話:存茶不防潮,存的是發(fā)霉不是發(fā)家。 忌諱六:頻繁翻動,讓茶“傷筋動骨”很多人存普洱、老白茶,隔三差五就翻出來聞一聞、看看有沒有變色,甚至拿出來晾一晾。 你以為這是關(guān)心它,其實是折騰它。 茶葉長期靜置才能穩(wěn)定轉(zhuǎn)化,頻繁翻動會破壞茶的“微環(huán)境”,反而影響陳化質(zhì)量。 尤其是普洱、老白茶這類走“時間線”的茶,需要“靜養(yǎng)”。 還有人買茶餅,拆了外包裝又換個紙包,放盒子里又拿出來曬,結(jié)果幾年下來,一點香氣都沒了。 所以,真心建議:
【寫在最后】存茶,其實就是在存時間、存香氣、存歲月的饋贈。 但歲月不是萬能的,錯的方法只會讓茶葉老去,不會讓它變好。 正所謂:“藏茶如藏金,毀茶只在疏忽間?!?/span> 6大忌諱,做錯一個,等于錢打水漂、好茶打爛。 茶養(yǎng)人,人也要懂得養(yǎng)茶。別讓你的心血和金錢,毀在一點點不當(dāng)心上。 希望你每一杯泡出來的茶,都能香氣四溢、溫潤如初。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用,歡迎收藏、轉(zhuǎn)發(fā)給也愛茶的朋友。以后再慢慢喝,也不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