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此句出自王宗岳《太極拳論》,是太極拳核心理論之一,強調動靜、開合、屈伸的辯證關系。洪均生等后世拳家進一步闡釋其科學性與實踐意義,將其與螺旋纏絲、陰陽相濟的拳理結合。 釋文 - 無過不及:動作與勁力需精準適度,不越界(過)也不欠缺(不及),如琴弦張弛有度,過則勁散,不及則頂抗。 - 隨曲就伸:順應對手或自身動作的曲直變化,以螺旋纏絲化解外力,如水流繞石,柔中寓剛,借勢反擊。兩者合一,體現(xiàn)“舍己從人、因勢而變”的太極智慧。 實操 1. 推手應用:對手推按時,以胯為軸松腰轉脊,屈身引化(隨曲),同時以丹田為核心催動手臂伸展(就伸),形成“化發(fā)一體”的勁路。 2. 走架要領:行拳時如滾圓球,動作弧線中暗含直線(曲中求直),如云手轉腰時肘膝相合,保持“外圓內方”的張力。 3. 勁力控制:肌肉松活如棉,骨骼撐拔如傘,松而不懈,開而不過,以“筋骨對拉”維持動態(tài)平衡。 總結 “無過不及”是規(guī)矩,“隨曲就伸”是方法,二者融合于太極拳的圓轉、松沉與虛實變化中,既是攻防策略,更是身心合一的修煉之道。正如陳鑫所言:“千變萬化由我運,下體兩足定根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