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是起夜小便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脾腎兩虛了。 脾主運化水濕,脾能調節(jié)人體的水液代謝,脾虛了,就不能正常運化水濕。 腎主水,負責調節(jié)全身水液的平衡,如果腎陽不足了,就無法固攝尿液,進而出現(xiàn)尿頻,尤其是中老年人,往往夜間起夜頻繁。 基于這兩種情況,我們分享一個中成藥解決——腎寶合劑。 其組成共二十二味藥: 蛇床子、川芎、菟絲子、補骨脂、茯苓、紅參、小茴香、五味子、金櫻子、白術、 當歸、覆盆子、制何首烏、車前子、熟地黃、枸杞子、山藥、淫羊藿、葫蘆巴、黃芪、肉蓯蓉、炙甘草。 補脾用了五味藥: 紅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黃芪。 紅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組成了四君子湯,這是專門調理脾胃虛弱的一個方子,能夠健脾益氣、改善氣色、增強免疫力。 黃芪益衛(wèi)固表,黃芪是補衛(wèi)氣的,衛(wèi)氣循環(huán)于皮膚肌肉之間,在人體的體表形成了一個保護層。 四君子湯和黃芪一護里、一護外,強強聯(lián)合。 補腎,我們側重點在于補腎陽,因為陽氣有固攝的作用,能夠將人體的體液固定在體內,防止其外泄,而腎陽是一身陽氣的根本。 補腎陽用: 肉蓯蓉、淫羊藿、葫蘆巴、蛇床子、補骨脂、小茴香。 這六味藥都可以溫補腎陽,腎陽足了,固攝有力了,小便就不會頻繁了。 但腎陽不能單獨補,補腎陽需建立在補肝腎精血的基礎上,因為陽代表著熱量,是身體內的動態(tài)功能,陰代表著滋潤,是身體內的靜態(tài)功能,陰陽平衡是息息相關的,補陽不滋陰的話就會導致陰陽失衡。 而我們補肝腎精血,就是在滋陰。 熟地黃、制何首烏、枸杞子、菟絲子、山藥、當歸、川芎。 熟地黃、制何首烏、枸杞子、菟絲子這五味藥都可以補益肝腎,山藥是益氣養(yǎng)陰的,當歸補肝血。 川芎活血行氣,既疏通氣機、又促進血行,加入川芎使得補而不滯。 接著,為了加強療效,我們又加入了三味固澀的藥。 五味子、金櫻子、覆盆子。 五味子可以收斂固澀,金櫻子可以固精縮尿,覆盆子可以益腎固精。 最后用一味車前子。 為什么用車前子呢?因為有補就得有瀉,“補”的目的是增強體質,“瀉”的目的是清除體內過剩的病理產物,所以這里用車前子清除體內的濕邪和熱邪。 腎寶合劑:調和陰陽、溫陽補腎、扶正固本,用于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夜尿頻多、畏寒怕冷;婦女月經(jīng)過多、白帶清稀。 版 | 權 | 申 | 明: |
|
來自: 從現(xiàn)在開始健康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