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老中醫(yī)內科雜病治驗4則,有錢也難買,一定要收好

 滄海一滴水8uba 2025-04-30

名家醫(yī)案:盧永兵內科雜病治驗4則

盧永兵對內科疑難病頗有研究,療效卓著。筆者有幸跟師學習,受益匪淺,現(xiàn)擷其驗案4則介紹如下。


失眠


張某,女,46歲,2004年4月15日初診。患失眠已半年。

診見:頭暈健忘,心悸心慌,時有汗出,面色少華,每晚睡3小時左右,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診斷:失眠(不寐)。證屬營氣衰少,衛(wèi)氣不足,治宜調和營衛(wèi),益氣安神。方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加味。

處方:桂枝、炙甘草各8克,白芍12克,生龍骨(先煎)、生牡蠣(先煎)各30克,黨參、炒酸棗仁各15克,黃芪20克,龍眼肉、遠志各10克,生姜3片,大棗5枚。

每天1劑,水煎服。服5劑,夜寐轉安,頭暈健忘、心悸心慌大減,汗出減少。繼服10劑,頭暈不寐明顯好轉,每晚能睡6~7小時,余癥皆除。續(xù)以上方去生龍骨、生牡蠣,加茯苓、炒谷芽各15克。調治1月以鞏固療效。隨訪1年無復發(fā)。

本例失眠辨為營氣衰少、衛(wèi)氣不足證。營衛(wèi)不和,氣血運行失調而致不寐,治以調和營衛(wèi)、益氣安神法,以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生龍骨、生牡蠣潛鎮(zhèn)安神;加黃芪、黨參益氣生血;酸棗仁、龍眼肉、遠志養(yǎng)血安神。諸藥合用,共奏調和營衛(wèi)、益氣安神之功。


哮證


李某,女,55歲,2002年10月20日初診。

患者哮喘近10年,加重2月余。10年前因淋雨受涼,致咳嗽遷延不愈,經常發(fā)作,繼之哮喘,今年8月受寒后哮喘發(fā)作不愈。

診見:喉中痰鳴有聲,氣喘息促,不能平臥,咳嗽,痰多色白、黏稠,胸悶,夜間較甚,納差,舌淡、苔薄白膩,脈細滑。經用抗生素、解痙平喘和化痰止咳藥等治療無效。X線攝胸片示:兩肺紋理增粗,未見滲出性病變。

診斷:哮證。證屬痰濁壅肺,肺失肅降。治宜祛痰利肺,降氣平喘,方以射干麻黃湯加減。

處方:炙麻黃、法半夏、炒紫蘇子、葶藶子、紫菀、款冬花、僵蠶、白前各10克,茯苓15克,射干、白芥子各6克。

每天1劑,水煎服。服7劑,癥狀好轉,喘促減輕,仍少許咳嗽,痰少、色白,胃納增加,睡眠可,夜間仍有氣急,舌脈同前。守方去葶藶子、白芥子,加黨參15克,生姜3片,大棗5枚。續(xù)進7劑,諸癥明顯好轉。以參苓白術散調治3月善后。《證治匯補·哮病》曰:“哮為痰喘之久而常發(fā)者,因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三者相合,閉拒氣道,搏擊有聲,發(fā)為哮病?!?/span>

本例辨證屬痰濁壅肺,肺氣不降。治以祛痰利肺,降氣平喘。方中以炙麻黃、射干宣肺平喘,豁痰利氣;白芥子、紫蘇子、葶藶子降氣除痰,瀉肺平喘;白前降氣平喘,祛痰利氣;紫菀、款冬花潤肺化痰;法半夏、茯苓燥濕化痰;加僵蠶助化痰平喘。因“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故二診加黨參、生姜、大棗補氣健脾,以杜絕生痰之源。

圖片

眩暈


周某,男,65歲,2002年12月16日初診。

眩暈約8月,起身及轉動頭部時加劇。近1月來出現(xiàn)眼前發(fā)黑,足軟難行,惡心嘔吐,右手指麻木,握物無力,伴耳鳴,腰膝酸軟,舌淡暗、苔白厚膩,脈細尺弱。檢查:C1-5椎旁壓痛,血壓正常,排除美尼爾氏綜合征。頸椎X線攝片示:頸椎退行性病變。TCD檢查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診斷:眩暈。證屬脾腎虧虛,痰瘀阻滯,治以健脾補腎,化痰袪瘀。

處方:黨參、山茱萸、白芍、丹參各15克,法半夏、川芎、當歸、天麻、茯苓各10克,白術、熟地黃各20克,陳皮8克。

每天1劑,水煎服。服10劑,諸癥好轉,效不更方,繼服20劑,諸癥消失。本例乃脾腎虧虛,內生痰濁,痰濁阻滯,血滯成瘀,痰瘀互結,阻滯脈道,血行不暢,發(fā)為眩暈。《丹溪心法·頭?!份d有“無痰不作?!敝f,提出治痰為先而兼用他藥。《景岳全書·眩暈》強調“無虛不作?!保J為治當補虛為主,提出培補脾腎,以杜絕生痰之源。故方中以黨參、白術、茯苓、白芍、熟地黃、山茱萸健脾補腎;法半夏、茯苓燥濕化痰;當歸、丹參活血化瘀;川芎為血中氣藥,能通達氣血,上行頭目;酌加天麻祛風化痰。藥證相合,故療效快捷。


頭痛


邱某,男,40歲,2003年12月20日初診。

患者左側偏頭痛4年,每至入冬嚴寒時發(fā)作。近2天疼痛加劇,痛自左額角向后腦轉移,上至左頭頂,得溫或用手按壓,稍能緩和,舌淡、苔薄白,脈弦。血壓正常。TCD檢查示:左大腦前、中動脈痙攣。

診斷:頭痛。證屬厥少兩經經氣虛寒,不勝寒邪,治宜溫養(yǎng)肝腎,辛散寒邪。

處方:柴胡、白芍各10克,熟地黃25克,吳茱萸5克,細辛3克,藁本8克,沙苑子、蒺藜、菟絲子、枸杞子各15克。

每天1劑,水煎服。服3劑,頭痛消失。隨訪1年未復發(fā),僅感冒時稍有頭痛。

患者頭痛4年,可知非單純外感,每至嚴冬發(fā)作,又與寒邪相關。證屬經氣虛寒,不耐寒邪,且其痛自左側向后移至后腦,向上移至頭頂,而顳部為厥陰、少陰兩經循行之處,故辨證為厥少兩經經氣虛寒。方中以熟地黃、沙苑子、菟絲子、枸杞子甘溫以養(yǎng)肝腎;吳茱萸、蒺藜、細辛、藁本辛溫散寒;柴胡為厥少兩經引經藥;白芍斂肝陰,以制辛散太過。諸藥集辛溫、升散、補養(yǎng)之法,標本兼治,故獲良效。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yè)中醫(y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