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4214天看到一則熱搜,不免讓人有些心酸。 題主今年30多歲,在一線城市生活,育有一娃。 雖然無房貸車貸,月薪2萬,但題主卻感覺自己活得十分窩囊。 雖然薪資較年輕時相比有了提升,但年紀越大,渾身上下越是充滿著不安全感,擔(dān)心害怕一不小心就失業(yè)了。 昨天下班后,題主路過一家面包店,原本想著買點糕點當(dāng)作第二天全家的早餐。 但當(dāng)她走進面包店,看到一袋吐司標著32元的單價時,題主猶豫了。 回想起自己20幾歲時,收入不過幾千元,卻也熱衷于逛商場,購買奢侈品。 如今只是幾十元的消費,自己反倒縮起了手腳。 題主不明白,為什么曾經(jīng)花錢無腦的自己,如今卻慢慢變得精于細算了。 覺察到自己這些年的變化,題主不自覺地心里一驚。 匆匆忙忙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就改變了一個人的消費觀。 想起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說過一段話: “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 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 還要時刻關(guān)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票子不停周旋?!?/span> 說到底,中年人每一個消費選擇的背后,都藏著對金錢的掂量。 看到一位網(wǎng)友的自述。 因為社交需求,網(wǎng)友和她老公請兩個朋友一起吃飯。 由于當(dāng)天點的菜品太辣,網(wǎng)友老公吃不習(xí)慣,所以吃得很少。 盡管如此,結(jié)賬的時候,網(wǎng)友突然發(fā)現(xiàn)這頓飯花費了500元,一時十分心疼。 事后,網(wǎng)友不停自責(zé),為什么不吸取之前的教訓(xùn),點了那么多的菜。 網(wǎng)友此前和朋友在這家火鍋店吃過兩次,那次是朋友點了太多菜。 但因為是朋友請客,網(wǎng)友并不知道具體菜品價格。 盡管網(wǎng)友知道朋友間需要你來我往,但到了結(jié)賬的那一刻,看著刷走的金額網(wǎng)友內(nèi)心還是波動很大。 想起家庭運轉(zhuǎn)每天需要的生活成本,再看著桌子上吃剩的菜盤,網(wǎng)友更明白了生活的不易。 或許,這才是成年人生活的真相。 經(jīng)歷過社會的種種,他們深知,不是負擔(dān)不起一頓體面的晚餐,只是相比之下,他們更要考慮綜合生活開銷,例如房貸、車貸等等。 這讓我想起了余華在《活著》里曾寫道: “沒有什么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么比活著更艱辛?!?/span> 是啊,有太多人,一邊向往活著的快樂,一邊忍受活著的艱辛。 UP主@阿福曾發(fā)布過一段視頻,視頻中他采訪了凌晨3點在東莞街頭忙碌的一個年輕人。 他是一位95后代駕小哥,每天晚上他騎著車在街頭不停地轉(zhuǎn)悠,只為了等待訂單的到來。 被問到為什么會在凌晨3點做這份工作時,代駕小哥非常坦白地告知: “像我以前正常生活的話,我每天早上都是5點鐘就醒了。你知道為什么嗎? 因為被窮醒的。” 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代駕小哥寧愿犧牲一點睡眠時間,多干一點活。 UP主追問他:“你羨慕那些跟你同齡的人嗎?他們可以在外面玩不用拼搏?” 代駕小哥聽完并未流露出一絲羨慕,只是表情坦蕩地說到:“有些東西是羨慕不來的?!?/span> 作家路遙在《人生》這本書中這樣寫道: “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 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 沒有完美的工作,更沒有完美的人生。 生活有多累,柴米油鹽有多碎,經(jīng)歷過生活的人,都有深刻的體會。 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在低配的生活中,繼續(xù)前行。 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