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學校好還是公立學校好?
——一個普通家長扒開教育真相的深夜嘮嗑
最近我閨蜜小王差點為孩子上學的事兒和老公打起來。她非要花一年十萬送娃去私立雙語,說“貴有貴的道理”,她老公卻拍桌子:“公立九年義務教育不香嗎?你錢多燒的?”倆人吵到半夜,最后小王哭著給我打電話:“你說這教育到底選啥路?。吭燮胀彝フφ??”
我聽著電話那頭她的哭腔,突然想起自己當年給娃選幼兒園時,半夜三點爬起來查資料、做表格對比的場景。教育這事兒,真不是“貴=好”或者“公立=穩(wěn)”這么簡單。今天我就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用大白話跟大伙嘮嘮這兩類學校的門道,順便給糾結的家長們支支招。
一、私立學校:砸錢買“自由”,還是掉進“營銷陷阱”?
先說私立學校,這幾年它就像教育界的“網(wǎng)紅產(chǎn)品”,宣傳語一個比一個抓眼球:
· “雙語教學,直通藤校”
· “小班制,老師1對3輔導”
· “馬術、擊劍、編程課,貴族式培養(yǎng)”
(1)私立學校的“真香”瞬間
我表姐家孩子上的私立小學,每天放學回來能跟我用英語聊半小時恐龍,把我都聽懵了。她說學校有外教全天跟班,連體育課都是中英雙語教學。更絕的是,學校搞“項目制學習”,孩子自己設計過“社區(qū)垃圾分類方案”,還去市政廳匯報過。這種培養(yǎng)方式,確實能讓娃眼界大開。
但私立的坑,深到你不敢信
· 費用黑洞:除了學費,校服、游學、課外班全是額外收費。有家長吐槽,某私立學校一年花銷20萬,結果發(fā)現(xiàn)“貴族運動課”就是每周兩節(jié)高爾夫理論課,連球桿都要自己買。
· 師資流動大:私立老師沒有編制,干兩年就跳槽是常態(tài)。我鄰居家孩子班主任三年換了四個,孩子直說“老師像走馬燈”。
· 內(nèi)卷嚴重:某私立初中被爆出“凌晨作業(yè)打卡群”,學生每天要拍背誦視頻到群里,凌晨一點還有家長在交作業(yè)。
根據(jù)教育部《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民辦普通小學在校生占比9.8%,但民辦初中占比高達14.6%。這說明啥?私立初中競爭更激烈,因為很多家長想通過“掐尖”上好高中。
二、公立學校:穩(wěn)如老狗,還是“佛系躺平”?
再來說公立學校,這可是中國教育的“基本盤”。優(yōu)點很明顯:
· 性價比高:九年義務教育,學費就幾百塊,教材還免費。
· 師資穩(wěn)定:有編制的老師至少不會半路撂挑子,經(jīng)驗也豐富。
· 政策保障:升學有指標,特殊孩子有資源教室,比私立更規(guī)范。
但公立的“槽點”,也是真扎心
· 班級人太多:50人一個班是常態(tài),老師根本顧不過來。我家孩子小學時,后排同學上課說話老師都聽不見。
· 填鴨式教學:為了應付中考,很多公立學校把體育課都砍了。有家長說:“孩子初三一年沒上過美術課,結果中考藝術分還是照扣?!?br> · 資源分配不均:重點公立學校和普通公立學校的差距,比私立和公立的差距還大。北京海淀某公立小學有游泳館、機器人實驗室,郊區(qū)公立學校連操場都是土的。
教育部要求小學每班不超過45人,中學不超過50人,但實際執(zhí)行中,很多一線城市班級人數(shù)超標。比如深圳某重點小學,一個班62人,后排學生要坐小板凳。
三、選私立還是公立?關鍵看這3點!
作為過來人,我總結了三個“靈魂拷問”,家長們選學校前一定要問自己:
1. 錢袋子夠不夠鼓?
私立學校學費只是冰山一角。有家長算過賬:某私立小學學費8萬/年,但校服2000元/套(要備兩套),游學2萬/次(每年兩次),課外班3萬/年,算下來一年至少15萬。如果家庭年收入不到50萬,送孩子去私立就是“打腫臉充胖子”。
2. 娃是“雞血型”還是“佛系型”?
私立學校適合抗壓能力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我同事家娃在私立初中,每天作業(yè)寫到11點,周末還要上補習班,結果初二就抑郁了。公立學校更適合需要老師“手把手教”的孩子,但前提是家長要配合盯作業(yè)。
3. 家長能不能“卷”起來?
私立學??此啤八κ终乒瘛?,其實家長更累。有私立家長群流傳一句話:“周一到周五老師教,周末家長教,寒暑假培訓班教。”公立學校雖然老師管得多,但家長也不能完全當“甩手掌柜”,至少要盯作業(yè)、簽字、開家長會。
四、過來人的血淚經(jīng)驗:選錯學校比離婚還可怕!
我鄰居張姐就是個反面教材。她家孩子性格內(nèi)向,結果被忽悠進了某“雞血”私立初中。孩子每天哭著說“同學都比我聰明”,期末考試從班級前10掉到倒數(shù)。張姐花10萬轉學費把孩子轉回公立,現(xiàn)在孩子才慢慢恢復自信。
選校避坑指南:
· 別信宣傳冊:去學校門口蹲點,問在讀家長真實情況。
· 看升學率要看“分母”:某私立宣傳“90%學生考入重點高中”,結果一看總人數(shù)才50人,公立學校一個年級就500人。
· 試聽課程:私立學校一般有開放日,帶娃去體驗下課堂氛圍。
五、終極結論: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適合的
說到底,教育不是買奢侈品,不是越貴越好。我有個朋友,夫妻倆都是普通工薪族,硬是把孩子送進私立,結果孩子自卑,家長焦慮,最后全家一起看心理醫(yī)生。
我的建議:
· 普通家庭:選公立重點校,用課外班補短板。
· 中產(chǎn)家庭:選口碑好的私立,但別超支。
· 土豪家庭:隨意,但建議送孩子去國外讀高中,國內(nèi)私立未必能銜接國際課程。
最后說句大實話:教育就像種地,私立學校是“大棚種植”,公立學校是“露天田”。大棚里長出來的菜可能更漂亮,但露天田的菜更皮實。關鍵看你是想要個“盆栽”還是“能經(jīng)風雨的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