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駕車行為 是預防道路交通事故 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 駕駛過程中 一次“防御性”操作 可能就會避免一次潛在事故的發(fā)生 ![]() 什么是防御性駕駛? ![]() 防御性駕駛,是駕駛人在駕駛過程中,能夠準確地“預見”由其他駕駛人、行人、不良氣候或路況引發(fā)的危險,并能及時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發(fā)生。這種可避免危險發(fā)生的駕駛方式稱為“防御性駕駛技術”,是提前預見路上潛在危險,主動采取措施規(guī)避事故的駕駛理念。 ![]() ![]() 防御性駕駛的五大要素 ![]() ![]() ![]() 一、預估風險 做好風險分析,預防潛在危險。行車過程中要注意認真觀察,根據(jù)觀察取得的道路、車輛、環(huán)境等外界動態(tài)信息,做好危險分析預測。想要規(guī)避危險,首先要知道危險從何而來。 1 看得見的危險——提前減速 路口車輛準備左轉彎,注意到右前方的電動車已越過實線,說明電動車也要左轉,駕駛人提前預判減速,避免事故發(fā)生。 ![]() 2 看不見的危險——鳴笛警示 在被遮擋視線的路段,要警惕會不會出現(xiàn)人或者車輛。必要時,通過之前先鳴笛告知并減速慢行。 ![]() 3 看不見的危險——超車不超齊頭車 在行駛至路口時,要注意觀察左右兩側齊頭車的行駛狀態(tài),若左右車輛啟動后又突然減速,就要注意前方可能會出現(xiàn)行人或車輛,此時需減速或停車等待,避免發(fā)生危險。 ![]() 4 看不見的危險—— 起步/下車/變道注意盲區(qū) 駕駛人必須留意到自己的盲區(qū)。即:駕駛人位于正常駕駛的位置,其視線被車體遮擋所不能夠直接觀察到的那部分區(qū)域。 ![]() 駕駛人或車上乘客在下車前要注意觀察車輛側后方道路情況,避免“開門殺”。 如果在前方車輛的側后方或隔一個車道,前方駕駛者是看不到你的。安全地加速或放慢速度,別讓車子停留在經(jīng)常出車禍的位置。 ![]() ![]() 二、放眼遠方 探知交通狀況,掌握制動時間。要觀察四面八方,開車過程中,眼睛要多關注前方,盡量觀察到車輛10秒以后到達的位置情況,為我們緊急制動留出時間,根據(jù)自己的車速來判斷跟車的安全距離。例如: 車速60km/h,我們大概要看到150米遠的路況。 車速80km/h,我們大概要看到220米遠的路況。 ![]() ![]() 三、顧全大局 ![]() 移動視線,探知周圍情況。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過程中,看到前面車輛行駛突然緩慢,就會想到是不是前方發(fā)生交通事故了,第一反應就是踩剎車,更要想到給后續(xù)車輛一個警示,打雙閃燈,提醒后面車輛,前方出事故了“要注意”,這樣就會避免發(fā)生二次交通事故。 ![]() ![]() 四、留有余地 ![]() 保持正確跟車距離,預留制動時間。駕駛過程中保持四周合適空間和距離,要給自己留有足夠空間,更要給他人也留一定的空間,前后、左右盡可能留有足夠空間,遇到險情時才有躲避的路線空間。 ![]() ![]() 五、引人注意 ![]() 遇到情況,積極做出回應。路過繁華路口、隧道、沒有紅綠燈的路口時,其他道路使用者需要看見你的存在、了解你的意圖甚至和你達成一致,你應該積極的使用燈光、喇叭、手勢和眼神與他們做溝通。同時,你也應該注意溝通時的態(tài)度,不要催促和警告其他人,這可能適得其反。 ![]() ![]() 最后牢記以下五大原則 伴你平安回家 防御性駕駛五大原則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洞察危機,預估風險 環(huán)回視野,縱觀全局 留有余地,保持車距 引人注意,警示車輛 來源 | 普洱交警 德州交警 舟山交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