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覺當下境,體悟事上圓。
佛學經(jīng)典存在一個核心邏輯:“破妄破執(zhí)”,因為人心里藏了“虛妄我執(zhí)”。
(這4個字,是方便說。能串聯(lián)經(jīng)典,但不一定囊括所有經(jīng)典內(nèi)容。)
一
人都以為心生所想、所說都是真實。
不知、不見所謂的真實藏了虛妄我執(zhí)。
這是心作用——也就是明心見性的性——一個常態(tài)。
所謂破妄,破的是原以為的真,原本是妄。妄是心所。
所謂破執(zhí),要破妄在我執(zhí)中。執(zhí)是心能。
我執(zhí)虛妄在哪里?在自心。
要破:
你以為真的,
你以為存在的,
你以為重要的,
你以為必然的。
能知這是我執(zhí),才能破我執(zhí)。
能知這是虛妄,才能破虛妄。
二
經(jīng)典里的一個核心邏輯,即是讓人知見自心中的是虛妄我執(zhí),同時,破虛妄破我執(zhí)。
《阿含經(jīng)》說:“緣起性空”。
緣起和性空,生出心中虛妄和我執(zhí),也可以依緣起和性空,破掉虛妄和我執(zhí)。
《心經(jīng)》說:“五蘊皆空”。
五蘊,色、受、想、行、識都是空相。以空相為實相,生出虛妄我執(zhí)。
《金剛經(jīng)》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相即虛妄,相生虛妄我執(zhí)。
《壇經(jīng)》說:“無相,無念,無住”。
以無相,無念,無住破心中虛妄我執(zhí)。
禪宗說:“直指人心”。就是把目標指向自心。直指人心后呢?也還是見到心作用,見到自心虛妄我執(zhí),破妄破執(zhí)。
唯識論說:“心中唯識,破法執(zhí),破我執(zhí)。”為何要破?因為心識生虛妄我執(zhí)。
三
修行:就是真實見到自心虛妄我執(zhí),做到破除心中虛妄我執(zhí),不被虛妄我執(zhí)困礙。
頓悟:直指自心,當下悟見心作用,見破心中虛妄我執(zhí)。
明心見性:先前不明不見,見心作用,破開虛妄我執(zhí),才能明心。
內(nèi)觀:也是內(nèi)觀自心的心作用中,有虛妄我執(zhí)。如,被人罵了生氣,不僅要觀照到,我生氣了,而且,還要觀照到生氣過程中的虛妄。
般若:以般若智慧,照見和破除自心虛妄我執(zhí)。
正精進:破除了虛妄我執(zhí),正向精進。
定:心定,即是不被虛妄我執(zhí)所迷,所動。
慧:心慧,即是自心觀照見虛妄我執(zhí),破開虛妄我執(zhí)。
無生法:即是心不生虛妄我執(zhí),破虛妄我執(zhí)。
不二法門:分別為二,也是虛妄我執(zhí),以“不二”圓通二邊。
如來藏:煩惱即菩提,如來藏中有真如。虛妄我執(zhí)的空相中即是實相。
合十禮:面對他人言行舉止,自心不生虛妄我執(zhí),不被虛妄我執(zhí)所困礙。
轉(zhuǎn)識成智:為什么轉(zhuǎn)?因為有虛妄我執(zhí),如何轉(zhuǎn)?照見虛妄我執(zhí),破開虛妄我執(zhí)。
……
經(jīng)典和內(nèi)容,可以用“破妄破執(zhí)”的核心邏輯串聯(lián)起來。
我是張三君,從心和心作用,說王陽明心學,儒道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