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綬」 《云錦錄》中記載, "吐綬之色,承天之露,飲月之華", 這種顏色既像謙謙君子那樣溫和有修養(yǎng), 又像春天泥土里剛冒出的新芽, 帶著低調(diào)含蓄的美, 又藏著萬物破土而出的那股子鮮活。 「柔紅」 《瓶花譜》曾嘆, “此色藏半窗花影,含一硯心事”。 它比朱砂淺淡了三分, 在朦朧中裹著蜜桃熟透時的絨光。 古時女子以它染就羅裙, 名曰“軟煙羅”, 即,行走時如霞靄輕移。 「焦月」 北宋《營造法式》記載 焦月“取窯火歇而陶胎冷”之色, 含著薪火燃盡的余溫, 帶夜露初降的沁涼。 它介于檀木年輪與陳年普洱之間, 細看時能辨出松煙墨層層暈染的肌理。 「藤蘿」 《織色譜》記載 藤蘿“承星芒而染云魄”。 它就像春雨后架子上垂落的紫藤花, 帶著被雨水洗過的清透淡紫色, 又像透過薄紗看到的朦朧光影。 「青揪」 《山居錄》曾載 其“采嵐氣以為骨,汲天光而成魂”, 就像深山老林里被溪水常年沖刷的石頭, 青得發(fā)黑卻又透著潤亮。 既有老松樹皮的滄桑感, 又有上好煙墨那種細膩的光澤。 「瑁影」 宋人《髹飾錄》稱其 “取龜甲玄紋,承露華而凝星屑”。 就像老玳瑁梳子上 那種深棕色里透出的金絲紋路, 這種顏色看著有一種 古董漆盒上被歲月摩挲出的包漿感。 *以上圖片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