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鴻儒解縉,素有“神童”之譽,以驚世才學名垂青史。他七歲能詩,十歲日誦千言,憑借過人的智慧與靈思妙想,在楹聯(lián)藝術領域獨樹一幟。其創(chuàng)作的聯(lián)語或詼諧幽默,或立意深遠,每一副都凝結著非凡的才情,背后更藏著諸多令人拍案叫絕的傳奇軼事,至今仍在民間廣為流傳 。 門對千竿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解縉出身貧寒,卻勤奮好學,小小年紀便飽讀詩書。15歲那年春節(jié),他看著自家門外財主家的一片竹林,觸景生情,在門上寫下“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這副春聯(lián)。這副對聯(lián)對仗工整,既描繪了門外的景色,又展現(xiàn)了自己家中藏書豐富、學識淵博的自信。財主看見后,心生嫉妒,心想:“一個窮小子,也配如此自夸!”于是,他立即命人將竹子砍短,想以此讓解縉的對聯(lián)失去意境。解縉回家看到后,微微一笑,拿出筆墨,在上下聯(lián)末尾各添一字,變成“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這一改,不僅巧妙地回應了財主的刁難,還讓對聯(lián)更具韻味,仿佛在說竹子雖短,但自己的學問卻日益增長。財主見狀,惱羞成怒,干脆命人把竹子連根挖走。他得意洋洋地想:“看你這回還怎么寫!”誰知解縉不慌不忙,再次在對聯(lián)末尾添字,將其改為“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這副對聯(lián)不僅對仗依舊工整,還以一種幽默且有力的方式,展現(xiàn)了解縉對自己學識的堅定自信,讓財主自討沒趣,也在當?shù)貍鳛槊勒?。 小犬無知嫌路窄 大鵬展翅恨天低 曹尚書聽聞解縉才智過人,心中不服,便想找機會考考他。一日,曹尚書派人將解縉請到家中。解縉來到曹府門前,見大門緊閉,仆人說:“我家老爺說了,你若能對出對聯(lián),方可進門?!闭f罷,便念出上聯(lián):“小犬無知嫌路窄”,此聯(lián)明里說犬,實則是在嘲諷解縉年少無知,眼界狹隘。解縉一聽,心中明白曹尚書的用意,毫不示弱,當即對出下聯(lián):“大鵬展翅恨天低”。他以大鵬自比,展現(xiàn)出自己胸懷大志、志向高遠,根本不把曹尚書的刁難放在眼里。此聯(lián)一出,氣勢磅礴,曹尚書聽后,心中暗暗驚嘆,對解縉的才華也有了幾分認可,連忙命人打開大門,將解縉迎進府中。 千年老樹為衣架 萬里長江作浴盆 解縉自幼聰慧,有一天,父親帶著他去江邊玩耍。回家途中,父親見他一路蹦蹦跳跳,興致頗高,便想考考他的才學。父親環(huán)顧四周,指著岸邊一棵高大古老的樹木,出了一個上聯(lián):“千年老樹為衣架”,此聯(lián)想象奇特,想以此難住小解縉。沒想到解縉幾乎不假思索,看著眼前奔騰不息的長江,馬上對出下聯(lián):“萬里長江作浴盆”。小小年紀,竟能對出如此氣勢恢宏、意境壯闊的下聯(lián),將長江的浩瀚與自己的豪邁氣概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父親聽后,又驚又喜,從此更加注重培養(yǎng)他的才學 。 白馬尾拖銀掃帚 烏鴉項帶玉絳環(huán) 一次,解縉跟隨父親外出,路上偶遇一群騎馬的人,其中一匹白馬格外引人注目,馬尾在風中飄動,宛如一把掃帚。父親觸景生情,想出一個上聯(lián):“白馬尾拖銀掃帚”,讓解縉對下聯(lián)。解縉正思索間,忽見天空飛過一群烏鴉,烏黑的羽毛在陽光下泛著光澤,脖子處的羽毛好似戴著一條玉環(huán)。他靈機一動,脫口而出:“烏鴉項帶玉絳環(huán)”。此聯(lián)對仗工整,通過形象的比喻,將白馬和烏鴉的特征生動地描繪出來,展現(xiàn)了解縉敏銳的觀察力和出色的對聯(lián)功底。 閑人免進賢人進 盜者休來道者來 有一回解縉去拜訪一位友人。來到友人家門口,見門上貼著一副對聯(lián):“閑人免進,盜者休來”。解縉覺得這副對聯(lián)雖表明了友人的態(tài)度,但稍顯生硬。他略作思索,拿出筆墨,在上下聯(lián)各添了一個字,變成“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休來道者來” 。這一改動不僅讓對聯(lián)的對仗更加工整,還賦予了新的含義?!百t人”與“閑人”、“道者”與“盜者”形成鮮明對比,既體現(xiàn)了友人對真正有學識有品德之人的歡迎,也展現(xiàn)了解縉的巧思。友人回來看到后,對解縉的才華贊嘆不已 。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解縉小時候在私塾讀書,一日,塾師望著窗外的青山綠水,有感而發(fā),出了一個上聯(lián):“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此聯(lián)運用擬人的手法,把青山因雪覆蓋仿佛白頭的景象描繪得十分生動。解縉看著窗外被風吹起漣漪的綠水,稍加思索,便對出下聯(lián):“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下聯(lián)同樣采用擬人手法,將綠水因風而起波紋比作憂愁皺面,與上聯(lián)相互呼應,對仗工整,意境優(yōu)美。塾師聽后,連連稱贊,對解縉的才學更加看重 。 稻草扎秧父抱子 竹籃提筍母懷兒 解縉回鄉(xiāng)途中,見一農夫用稻草捆扎稻秧,旁邊孩童用竹籃提著竹筍,農夫便以此情景出上聯(lián)“稻草扎秧父抱子”,以稻草與稻秧的關系比作父子,形象生動。解縉望著手中竹籃里的竹筍,當即對出“竹籃提筍母懷兒”,用竹籃與竹筍喻為母子,對仗工整且意境巧妙,既延續(xù)了農夫的生活場景,又以精妙的比喻展現(xiàn)了自然與親情的和諧,令在場眾人紛紛稱絕 。 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一年春節(jié),解縉想寫一副與眾不同的春聯(lián)。他看到家中擺放的各種花卉和植物,靈感突發(fā),寫下“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這副春聯(lián)構思極為巧妙,上聯(lián)中“蒲葉”是草本植物,“桃葉”是木本植物,“葡萄葉”與前兩者諧音,且涵蓋了草本和木本兩類;下聯(lián)“梅花”在春天開放,“桂花”在秋天飄香,“玫瑰花”與前兩者諧音,同時描繪了不同季節(jié)的花香。此聯(lián)一出,鄰里紛紛稱贊,成為當?shù)貜V為流傳的經(jīng)典春聯(lián) 。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解縉在科舉考試中嶄露頭角后,名氣越來越大。一些自命不凡卻才疏學淺的秀才對他十分嫉妒。一次,解縉參加一個文人聚會,這些秀才想借機羞辱他。席間,一位秀才故意出了一個上聯(lián)挑釁,解縉不慌不忙,觀察四周環(huán)境,看到墻上搖曳的蘆葦和山間的竹筍,便對出“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副對聯(lián)表面上是描寫蘆葦和竹筍的形態(tài),實則是對那些沒有真才實學,卻喜歡夸夸其談、自高自大的輕薄秀才的辛辣嘲諷。對仗工整,寓意深刻,讓那些秀才們面紅耳赤,無言以對,也讓眾人對解縉的才華和膽識敬佩不已 。 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 地當琵琶路當弦,哪個能彈 解縉的才名傳到了皇宮,明成祖朱棣聽聞后,也想試探他的才思。一日早朝,朱棣出了上聯(lián)“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敢下”,此聯(lián)以天地為意象,氣勢宏大,意在考驗解縉能否在如此壯闊的命題下對出絕妙下聯(lián)。解縉微微沉吟,隨即目光掃過朝堂之外廣袤的大地,高聲對道“地當琵琶路當弦,哪個能彈”。下聯(lián)同樣以天地為載體,將大地比作琵琶、道路比作琴弦,與上聯(lián)的意境完美呼應,不僅對仗工整,更展現(xiàn)出超凡的想象力與磅礴氣勢。朱棣聽后龍顏大悅,對解縉的才學愈發(fā)賞識,這副對聯(lián)也在朝堂內外迅速傳開,成為解縉才思敏捷的又一佳話。 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 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 解縉成名后,不少文人墨客慕名與之交流,但也有一些心胸狹隘之輩想借機刁難。一次,解縉與幾位文人同游深山,其中一人見兩只猿猴正在伐木,便想借機羞辱解縉,出了上聯(lián)“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巧用“鋸”與“句”的諧音,暗指解縉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猴子” 。解縉不惱不怒,忽見路旁一匹馬不慎陷入泥潭,立刻回應道“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以“蹄”諧音“題”,反唇相譏,既對仗工整又妙趣橫生。眾人聽聞,先是一愣,隨后紛紛為解縉的機智與才學拍手叫絕,那位出聯(lián)刁難的文人則滿臉通紅,尷尬不已。 ![]() |
|
來自: 云語禪心 > 《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