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一種性格,都有它的好處和壞處。唯獨“懦弱”的性格,只有壞處,而沒有好處。 這是一個充滿內(nèi)卷、競爭的社會,誰要是性格懦弱、退縮,基本就不用混下去了。 不說其他的,就說職場,過分老實懦弱,不就容易被人算計、拿捏、套路了嗎? 既然性格懦弱不好,可為什么還有無數(shù)人,依舊性格懦弱呢? 很遺憾,這跟原生家庭的教育有關。 有這些舉動的父母,正在培養(yǎng)性格懦弱的孩子。 02 天天比較,日常貶低,永遠都說“你比不過XX”。 99%的父母,都會說一句話:“還是別人家的孩子好?!?/span> 就是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優(yōu)秀,所以父母都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最后得出“你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的結論。 孩子聽到父母這番話,會有什么感想呢?只會內(nèi)心自卑,自我否定。 99%的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鼓勵???9%的父母,都會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否定自己的孩子。 這,豈不是有點矛盾, 而又諷刺嗎? 其實,別人家的孩子,未必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好。畢竟,都是普通人,在能力、性格方面,都是差不多的,本質(zhì)上差距不大。 不要去貶低自己的孩子,而是要適當鼓勵、肯定他們。要知道,你所否定的,是他們的努力;而鼓勵的,是他們的光明前途。 03 打罵不斷,給孩子的內(nèi)心,留下無法抹除的陰影。 民間有一個說法:“棍棒下出孝子?!?/p> 這種棍棒教育,并不是素質(zhì)教育,而是原始人的教育。試想,除了喊打喊殺,還是喊打喊殺,又能教育出什么樣的孩子呢? 有的孩子,在父母的棍棒教育下,變得愈發(fā)自卑、膽小、怕事。這,就是性格懦弱的根源,沒有之一。 有的孩子,在父母的棍棒教育下,變得愈發(fā)兇殘、暴戾、狠辣。小的時候,父母打罵他們;長大后,他們打罵父母。 你會發(fā)現(xiàn),棍棒教育,會扭曲一個孩子的內(nèi)心。 在現(xiàn)代社會,沒必要強調(diào)棍棒教育,而應該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教育孩子成為一個高素質(zhì)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以往,沒文化是第一大忌;如今,沒素質(zhì)才是第一大忌。 ? 04 否定孩子的想法,不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 上文說過,要培養(yǎng)有素質(zhì)的人才。真正有素質(zhì)的人才,究竟具備什么特點? 毫無疑問,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試想,要是牛頓沒有自己的主見,那他如何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呢? 試想,要是愛因斯坦沒有自己的主見,那他如何提出“相對論”呢? 主見是什么?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力。 我們常說“培養(yǎng)不出創(chuàng)新型人才”,本質(zhì)就是扼殺了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也就是扼殺了他們的主見。 身為家長,要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見。老一套,終究是落后于時代的。也許孩子們的新一套,才是創(chuàng)新科學,甚至于引領時代的關鍵。 05 寫到最后 上文談到的這3個錯誤,其實,普遍存在于每一個家庭當中。 基本上,屏幕前的各位,都可以對號入座了。 天天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而否定自己家的孩子,自毀長城,這有什么意義呢? 看孩子不順眼,就打罵孩子,棍棒教育,扭曲孩子的心性,這有什么意義呢? 不讓孩子反駁,也不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不就扼殺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性嗎? 所以說啊,培養(yǎng)孩子,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簡單。 以往的長輩,也許會用這般錯誤的教育方式,來教育我們。但是,如今的我們,身為父母,就不該用這般錯誤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后代。 錯誤,不該延續(xù),而應該及時糾正。為了自己,也為了孩子,本該如此。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