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曾有這樣一本書法字帖,出版即脫銷。短短一年時間銷量就達100多萬冊,可謂是一時間洛陽紙貴,在當時的萬馬齊喑年代成了屈指可數(shù)的書法界奇葩。 周慧珺先生的這本書當年為什么這么火爆,馬嘯對周先生書法的批評是否適當呢。下面跟隨黑土找來周先生的部分代表字帖一起欣賞,一探究竟。1985年出版的這本《古詩楷書學生字帖》, 可謂是融唐楷的法度,魏碑的險峻一爐。點畫明凈,力透紙背,從此帖你能清晰地體會到唐楷的端莊與魏碑的天趣意蘊。1986年出版的《長恨歌》是周體行楷里程碑式的作品,整體風格矯健無絲毫“小女子”態(tài),通過五分魏碑、四分唐楷外加一分古隸的完美結(jié)合,通篇清氣逼人,毫無濁味,將書法美學景象直接放入了1000年前的盛唐時空框架。如果說70年代她的書風還未擺脫古人秀美之遺韻,80、90年代她已經(jīng)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秀美之外,增添了力度、險度。在章法布局上,她追求整體精神聚焦,局部間奇正錯落、濃淡枯潤、疏密虛實的完美統(tǒng)一,連綿行草可謂元氣淋漓,線條圓潤健拔,筆鋒游轉(zhuǎn)之間透露出逼人的華氣,自此可以說她將米字的風墻刷韻與黃山谷的恣肆遒美,神閑意濃地作了吐故納新。以上是近年出版的《行楷千字文》, 她在帖形碑質(zhì)風格成熟的同時卻已帶有較多的周氏風格習氣。確實如批評家所言:許多字的結(jié)體過于生峭、藏拙、偏側(cè),呈一定的習慣定勢,字缺少質(zhì)樸生氣。 以上是最近出版的《真草千字文》,你可能一眼見到此作,真不敢相信是周先生的作品。當然,這幅作品依然融合了了周慧珺先生強烈的米芾風格,但依我個人之見,斗膽說兩句:此作品不平不正少厚壯,筆意直白放肆無所規(guī)矩,筆氣略有連貫而不知所止,縱得運腕熟而無韻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