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壽縣游記 安徽壽縣又稱壽春、壽陽、壽州,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最后一個都城。春秋時期,楚文王定都在郢城(今湖北江陵西北),據說楚國人對郢都十分有感情,凡遷都至所在城市都被稱為“郢”,故壽縣(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遷都于壽縣)也可稱為郢都的。 我們詩社一行32人于三月二十八日晨,乘大巴赴壽縣采風,所謂采風,也等于是旅游。壽縣距離南京約275公里,中午11點半就到達了目的地。安頓好住宿,就吃午飯。提吃飯并非贅述,而是說壽縣餐飲還是比較便宜的,11人一桌,每桌500元,有葷有素有豆腐,菜沒吃完。 下午,壽縣詩詞學會的洪秘書長(縣公安局的干部)陪我們參觀了壽縣歷史博物館。壽縣歷史博物館是國家重點展館,在安徽省僅次于安徽省博物館,有不少國寶級的文物??h城有國家重點博物館,在全國都是罕見的。 ![]() 展館以收藏壽縣域內出土的歷史文物為主,并側重于楚文化體系的文物,較全面地展示了壽縣大地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越王者旨于賜”劍,“郢愛”、“金”楚國金幣,北宋時期的“金棺”都是該館的鎮(zhèn)館之寶。 晚飯后,游覽了壽縣古城夜景。 ![]() ![]() 29日上午,洪秘書長又帶我們游覽了“孫叔敖祠堂”、“安豐塘”、“春申君墓”。 孫叔敖(前630—前593)是春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楚國名相,被譽為“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任宰相時,楚國的都城郢都,還在湖北荊州一帶)祠堂里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楚莊王有一個寵臣叫虞丘子,楚莊王經常與他徹夜長談。一日莊王很晚才回,王后樊姬問莊王為何回來這么晚,莊王說:“與賢臣虞丘子談論國事?!狈α耍f“虞丘子聰明,但未必賢明。他當宰相十多年,除自己的子弟與親屬外,從來沒舉薦過其他賢人,也沒有罷黜過哪個庸人。知道別人賢能而不舉薦,這叫不忠;不知道什么樣的人是賢能之人,這叫不智,楚國這么大,需要無數賢才來管理,可虞丘子當宰相以一己聰明,遮蔽無數賢才,哪里稱得上良相賢臣呢?”第二天,楚莊王把樊姬的話告訴虞丘子,虞丘子驚恐之余,舉薦了孫叔敖。楚莊王得孫叔敖,如齊桓公之得管仲,成就了楚國的霸業(yè)。 孫叔敖出身貧寒,《孟子-告子下》中那段著名的話“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益其所不能?!雱t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這段話的前面就提到“孫叔敖舉于?!薄?/span> 孫叔敖最主要的功績,一是“邲之戰(zhàn)”(楚莊王與晉景公之間在邲地的一場關鍵的戰(zhàn)役)中,以其出色的軍事才干和戰(zhàn)略部署,協助楚莊王指揮戰(zhàn)斗,楚國因此戰(zhàn)得勝,而成就了霸業(yè)。 二是興修水利,孫叔敖祠堂對面,就是著名的安豐塘水庫,古名芍陂(que去聲,bei陰平),建于公元前597—前591年,是孫叔敖主持修建的,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型灌溉工程,與后來的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安豐塘(芍陂)解放后經過整治,現在仍發(fā)揮著灌溉作用。它于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單。 ![]() ![]() 接著我們又驅車一個多小時,去拜謁了春申君黃歇(?——公元前238年)墓。黃歇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政治家、軍事家,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并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以禮賢下士、門客三千而聞名。 黃歇游學博聞、擅長辯辭。他曾上書秦昭王,當時秦昭王正派大將白起攻打楚國,黃歇向秦昭王陳述攻楚的利弊,勸其與楚國友好,于是秦昭王令白起罷兵。此舉不僅拯救了楚國,改寫了戰(zhàn)國的歷史走向,更展現了其軍事、外交才能。 楚考烈王元年,拜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其淮北地區(qū)12個縣的領地。十五年后,黃歇獻出12個縣,請求封到江東,考烈王答應了。春申君就在原吳墟筑城以為都邑。春申君在其封地大修水利工程,傳說黃浦江原名“黃歇浦”,上海現在簡稱“申”,都與黃歇(春申君)有關。 還有一種說法,成語“移花接木”就是講黃歇的。楚考烈王沒有后嗣,春申君手下有一門客叫“李園”,把自己美貌的妹妹獻給黃歇,得到黃歇的寵幸而懷孕。懷孕后,李園的妹妹又勸說黃歇把自己獻給楚王,這樣楚王的兒子,實際上是黃歇的兒子,就可以保持楚王對黃歇的寵信。黃歇就把李園的妹妹獻給考烈王,李園的妹妹生了一個兒子,被考烈王立為太子,她也成了王后。從此考烈王開始重用李園。考烈王死后,李園就殺了黃歇滅口,并盡滅了黃歇全家。 ![]() 黃歇墓是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原名“黃泥孤堆”,足見其墓地之荒涼。近年壽縣政府正在修繕其墓地。 午飯后,游覽了八公山風景區(qū)及附近的淮南王劉安墓。八公山原名北山,又稱淮山、楚山、壽春山等等,因西漢淮南王劉安與其門下八位著名的門客,在山上煉丹而得名八公山。八公分別是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晉昌。其實這八位都是學識淵博、才能出眾之人,被劉安封為八公,常與劉安在山上著書立說、研究天象,并參與編撰《淮南子》。 ![]() ![]() 劉安陵墓就在八公山附近。傳說劉安在煉丹過程中,偶爾發(fā)明了豆腐。壽陽餐館的豆腐十分有名,尤其是涼拌的,滑嫩爽口,鮮美異常。 ![]() 站在八公山上,可遠遠望見淝河,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八公山附近。淝水之戰(zhàn)發(fā)生在公元383年,是一場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前秦向南方的東晉,發(fā)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戰(zhàn)役中的決定性戰(zhàn)役。淝水之戰(zhàn)東晉的勝利,粉碎了前秦苻堅妄圖一統天下的計劃,穩(wěn)固了東晉政權,使得江南的經濟與社會文化得到發(fā)展。 淝水之戰(zhàn),產生了幾個流傳很廣、耳熟能詳的成語:“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淝水之戰(zhàn)是由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謝安指揮的,因謝安曾隱居在會稽郡的東山,故有一些文章中把“東山再起”也歸納在淝水之戰(zhàn)產生的成語之列,其實“東山再起”雖是謝安軼事,但與淝水之戰(zhàn)是不搭界的。 下午三點半左右,我們到了壽縣古城墻。壽縣古城墻始建于北宋熙寧年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墻有四門:東門稱為賓陽,南為通淝,西為定湖,北為靖淮。第一天晚上看到的夜景,是南門通淝門。今天下午,我們到的是東門——賓陽門。(下為東門網絡圖片) ![]() 壽縣位于淮河南岸,素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壽縣的古城墻兼有軍事和防洪的作用。城墻外立面為磚墻,城磚之間用糯米汁與石灰等粘結,十分堅固;城內用土夯筑,并形成坡狀,約八、九米高,上端有約三米寬的道路,供游人行走觀賞。每逢佳節(jié)慶典,壽縣人民就在城上載歌載舞,放鞭炮,舞龍舞獅,歡慶節(jié)日。 ![]() 壽縣北臨淮河,經歷過無數次的水災,但城內一直沒被淹沒過,這也歸功于古城墻的堅固和城內完善的排水、防水系統。古城中現存兩處“月壩”,實為涵洞,平時排出城中雨水,當城外洪水洶洶來臨,涵洞則自動關閉,水位即使高達城垛,洪水也不會倒灌,十分神奇。 天色漸暗,我們結束了今天的游程。 ![]() 30 號上午,去八公山觀賞梨花。這也是我們此次采風活動的重要內容。 安徽省詩詞學會的副會長陪同我們一起到了梨花盛開的郝圩村。八公山梨花,名不虛傳。簇簇梨花,白潤純凈,在和煦春光里,如白雪般堆滿黝黑的枝頭,花蕊的嫩黃與花瓣的冷白形成了生動的反襯。大作家汪曾祺曾贊美:“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真實地傳遞、渲染了梨花純潔、柔美、清冷而富有詩意的意象。 ![]() ![]() 穿行在繁花競開的梨樹間,淡雅的清香,陣陣襲來,如夢幻般,仿佛進入了芬芳的世外閬苑。同行的女詩友們驚嘆著,歡呼著,奔向樹下,擺出各種美妙的姿態(tài),讓倩影在瞬間定格。 南京有桃李杏花,還有海棠花、櫻花,唯獨很難看到成片的梨花,確實是一種遺憾。 我們又去了廉頗墓,這位曾叱咤風云的趙國大將軍在中國歷史上留下許多故事與傳說,但老年過得卻是十分的凄慘。趙國悼襄王即位后,用樂乘代替廉頗,廉頗打敗樂乘后,即投奔魏國。然而魏國并不信任他。后來趙國因多次受到秦國的圍困,想啟用廉頗,就派使者去魏國探望廉頗。廉頗的仇人郭開賄賂使者,讓其誹謗廉頗。接著就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故事。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就秘密派人迎接廉頗到楚國。廉頗到楚國后,一直未立戰(zhàn)功,最后客死壽春。 廉頗墓現在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前叫“頗古堆”。 ![]() 上午十點半,我們南京和兩淮的詩友與壽州詩詞學會一起,唱詩作詞,共襄梨花詩詞盛會。會上,我們一行與多才多藝的安徽詩友交流,獲益匪淺。會后,壽州詩詞學會宴請了我們。 下午,我們驅車回寧。 壽州歷史文化悠久精深,此次采風使我們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的部分歷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直觀的了解,詩友們都認為此行非常值得,意義非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