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多次練習,發(fā)現(xiàn)他們不會提取文章關鍵信息以及補充思維導圖內(nèi)容,這一節(jié)課我主要根據(jù)課堂上解決的三個大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整理課堂筆記。 ![]() 一、摘抄教師板書 “這三首分別寫了溪邊、江上、林中的什么情景?” 這個問題沒有讓學生個別回答,而是允許他們思考后自由發(fā)言,“溪邊釣魚”“林中采蘑菇”一下子就答出來了,“江上戲水”是在我的引導下,才總結出來。他們想到的是“江上玩水”。 “老師寫了課題的板書內(nèi)容,要原封不動的抄好在語文書上,基本上都是課文整體框架。” 通過多次隨機檢查,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會抄寫在書上,但是不會按我的格式寫。 板書上的內(nèi)容就是一堂課濃縮后的重點,因此學生摘抄下來應該也利于后面的復習。 二、圈畫關鍵信息 “第一首《溪邊》描寫了哪些景物?請你用圓圈圈出來?!?/span> 因為之前讀了五遍,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再給兩分鐘給學生讀,因此有一半的學生分神,連一處景物都沒有主動去圈,都是在我在教室四處檢查時才開始。 我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逐一在黑板上展示。第二首《江上》和第三首《林中》,讓他們自己去圈,自己也是快速在黑板上寫出。雖然用了不同顏色的粉筆寫出來,可是隨機抽查了四個學生的才發(fā)現(xiàn),一大部分學生沒有圈。 為什么要引導學生在書中圈畫景物,這是課后習題一的答題線索。同時,我也想引導他們在自己做閱讀時也可以在試題時關鍵語句做些標記,方便后續(xù)檢查。 三、記錄課堂收獲 “這篇課文是由幾首詩組成的,我們也可以說是組詩?!碑斘覄傉f完這句話,就有學生在書上寫下“組詩”二字。 “'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大部分同學可以回應是“比喻”,但是只有我表揚何文婷及時做筆記后,才有更多的人也寫了“比喻”在這句話的后面。 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是小學六年級需要掌握的能力,我雖然在分析課文的時候,也忍不住提了一下,但沒有要求做筆記,不過還是有幾個善于積累學習收獲的學生做了記錄。 最開始要求學生在書上做筆記,只是為了方便家長查閱學生學習情況,后來發(fā)現(xiàn)這也是確實是檢驗學生是否學習的方式之一,更是反饋自己上課是否吸引學生的依據(jù)。假如,學生在自己的語文課上有很多收獲,他怎不會記錄下來呢?假如,學生在自己的語文課上很認真聽講,他怎不會寫筆記呢?假如,他寫了許多筆記,當他再次讀課文的時候,這些文字是不是也主動跳入了他眼簾呢? 這一課時學生讀了五遍課文,也根據(jù)重要內(nèi)容做了筆記,但課后習題二并沒有解決,為第二課時留下了一個任務。 果然,吳丹不在后面聽課,自己的課也呆板了不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