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作家原創(chuàng)作品 文學愛好者交流園地 」 孔孟之鄉(xiāng) | 禮義之邦 | 物華天寶 | 人杰地靈 

作者:陳成來  生活中的人們常常喜歡注重去贊美與欣賞春天那草長鶯飛,萬木爭榮,春意盎然的壯麗景色,而我卻感覺在這明媚的春光里,大自然所賜予我們的一些純天然的美食更具有一定的魅力。在那沉睡中蘇醒的田野里,人們往往踏著春色,提個竹籃去剜一些薺菜、青蒿、蒲公英等野菜,回家后烹飪成餐桌上的美味,可是,一些狡猾的春天的味道卻躲在了枝頭上,春柳枝條上的嬌嫩的柳芽,香椿枝頭吐蕊的春芽,榆樹上那簇擁著榆錢,等等,等等。我認為在這諸多的春光孕育的大自然饋贈的美食中,最有心計的莫屬槐花了。它總是在這蕩漾的春風中姍姍來遲,惟恐被別人捉了去,遭受那份煎炒烹炸的罪??晒湃嗽疲涸俳苹暮傄蔡硬涣双C人的槍口。有人說:春天留給我們的最好的美味在樹上,那槐花作為本是案頭的一道菜想躲也自然也是躲不掉的。“雨生百谷,風送槐甜?!惫扔曜鳛榇耗┫某醯慕惶鏁r令,卻也正是槐花飄香的時節(jié)。我有時望著那一簇簇,一串串潔白的小花掛在茂密的枝葉之間,聞著它散發(fā)著的淡淡的清新的幽香,時不時的腦海中浮現出兒時用長竹竿勾槐花的情景和母親烹飪槐花的身影?;睒渲ι祥L有許多尖銳的小刺,因而,爬上去掰極易傷著身體,要想吃槐花最穩(wěn)妥的辦法便是在長竹竿上綁個鐮刀去也勾邊削,記憶里母親就是這樣給我們勾槐花的。母親站在槐樹下,踮起腳尖,伸長了竿子,極目尋找那些鮮嫩些的槐花,有時腳下還要墊上一只小板凳去勾槐花。槐花就這樣在人們一鐮刀一鐮刀揮舞中,帶著嫩枝攜著綠葉心不甘情不愿的從枝頭上飄落下來。我那時與姐姐只管在地面上撿拾,那一束束槐花的笑臉往往勾起我肚子里的饞蟲,于是邊撿槐花,邊忙里偷閑地擼上一把塞進嘴里面咀嚼,讓那一陣陣濃郁的芬芳在鼻孔中飄蕩,讓那一絲絲的微甜在咀嚼中品嘗,至于衛(wèi)生不衛(wèi)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此時此刻姐姐是不往嘴里面塞的,她只知道向母親去告狀:娘,你還管不管弟弟呀?他已經吃了幾大串槐花了。母親便停下?lián)]舞著的長竿,嗔怒地對我說:“不要再吃了,吃多了會炸腮的(腮腺炎)”。我不知道母親說的話是真實的恐嚇,還是善良的欺騙,但我確實見過村里的王二叔炸得腮幫子腫得很高,看到他用手捂著臉,嘴里發(fā)出的“唉喲、唉喲”那痛苦的呻吟。我是不希望自己遭那份罪的,于是也便只好讓肚子里的饞蟲忍受了些饑餓。長大了才知道,這槐花雖然說可以做許多美味佳肴,但有些人的體質還真的不能大量享用?;被ǖ纳Σ皇呛茴B強,它只有谷雨前后的十多天,因而,要想常年吃到新鮮的槐花還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和熙的陽光透過綠葉的縫隙灑落在大地上;我們在采擷中歡樂的笑聲在空氣中飄蕩,這歡歌笑語與自然的寧靜共同交織成一曲溫馨和諧的樂章。這份樂趣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流淌,成為記憶深處最溫暖的一抹色彩。槐花有很多種吃法,如炒雞蛋、烙槐花餅、蒸槐花等等,等等。如果你擁有足夠的槐花,還可以晾干了與菊花等搭配成槐花茶。我最喜歡吃母親做槐花炒雞蛋。這種做法非常簡單,把那槐花精挑細選之后,淘洗干凈瀝干,與雞蛋液攪拌在一起,適量放些鹽與蔥花,倒入七八成熱的油鍋里攤開后稍等一下,定型后再去翻炒。母親常說:做這菜簡單是簡單,可也有技巧,油太熱容易糊,翻太早容易碎。當然,我是不關心這個的,因為,我是姐姐口中常說的“吃貨”,我只是瞪大眼睛垂涎欲滴地看著,等待著。至于蒸槐花程序太過繁瑣,母親是很少去做給我們吃的。要挑選一些嫩槐花,去梗后洗凈,瀝干,均勻地拌上面,還要放在蒸布上蒸上八九分鐘左右,再適當用蒜泥、蔥花、辣椒醬等攪拌調制一番,最后瀝上一些香油,這道菜才算出爐了。那味道我至今不敢多想,怕那肚子里的饞蟲從嘴巴里爬出來。每當一家人品嘗這濃縮了槐花靈魂的美食的時候,父親經常給我們講山西洪洞大槐樹的故事。他告訴我們在明朝的洪武年間,官府強行把當地的老百姓進行大遷移,把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集結于大槐樹下,然后遷移到了當時人口稀少的山東、河北、江蘇等許多地方,至使無數的百姓骨肉分離,背井離鄉(xiāng)。他還告訴我們現在我們這個地方原始居民很少,大部分祖籍都是山西大槐樹那里的;并說祖籍是不是山西人,看小腳趾甲就可以辨認,小腳趾上的腳趾蓋是一大一小兩部分的人祖籍就是山西的。聽了老人家的話后,我還真的把那黑不溜秋的腳丫從母親做的那千層底的布鞋里解放出來,用手掰著腳丫仔細看了看,發(fā)現確實小腳趾甲是兩瓣的,于是對父親說:“爹,咱這也算外來戶嘍。”父親品口老白干,笑著說:“都是,都是,多了去了”。于是,我從心里不再怨恨那明朝的大遷移了,是這大遷移讓大槐樹的子孫們在神洲大地上,在五湖四海里,枝繁葉茂,遍地開花,傳承與弘揚著那大槐樹追根溯源的精髓,從這一點來看當初這洪洞的大槐樹是可以得以靈魂的慰籍的。我不禁想:當初人們選擇在大槐樹下集結,是不是心里懷揣著那份對故土難離的“懷”想與“懷”念呢?因懷而思槐,見槐而懷念。我們就這樣吃著槐花的美味,聽著槐樹的故事與傳說。尤其是父親給我們講起家鄉(xiāng)濟寧的古槐時,更是滔滔不絕,繪聲繪色。講唐時敬德勒馬看古槐,講漁山老翁與古槐,講高僧與金鑰匙等等充滿了傳奇色彩的故事,以至于我們都聽得有些舉箸忘食。而我最喜歡聽的還是槐公子的傳說,據說這山陽古槐吸收多年的天地之精華,修煉成了槐樹精,它化為一位倜儻的公子去南方行醫(yī),在南方邂逅了一位美女而后結婚生子;過了多年,這古槐也有些思念故土,可孩子小經不起長途跋涉,自己依依不舍地告別了親人返回到了濟寧,離別時,他告訴妻子:“等孩子大些,要是找我的話,濟寧漁山之陽是我的家?!焙髞恚赣H攜子來到濟寧尋根,可在漁山之陽找了個底朝天也沒有找到,正在娘倆一籌莫展時,這母親夜里做了個夢,夢中丈夫把她們母子領進了一豪華府第,一家人久別重逢后團聚了一番后,丈夫贈予她們銀兩,勸母子返回江南。醒來卻發(fā)現母子都倚偎在那大槐樹下,丈夫早已不知去向。從此,濟寧大槐樹成精的公傳說也就在當地傳開了。當然故事歸故事,傳說是傳說,信不信都是自己去把握。當時我還真把父親講的這古槐成精的事信以為真了,心想自己要是像那山陽古槐一樣成個精多好,即可治病救人,又可以娶個俊老婆。現在想想有些事還并非空穴來風的?;惫幽懿荒芸床∥也恢?,那是沉淀到歷史的長河中的事,可槐花是有些清熱解毒,殺菌涼血的功效的,有的人甚至于稱它是“痔瘡的克星”、樹上的“青霉素”,當然,這是不是有點夸張我就不知道了。我們就這樣在餐桌上說笑著,談論著,那槐花再也不是槐花,槐樹自然不是那槐樹了。它們在父親地講述中演變了歷史的回憶與美好的傳說。我想這也許能算的上餐桌上的文化吧。春風吹拂季,槐花飄香時。每一朵花瓣對乘載著對美好時光的眷戀,每一次品嘗都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個槐花飄香的時節(jié)都喚醒我那融合了槐花香甜的珍惜回憶。我想這槐花不僅僅是大自然的饋贈,它更是對美好時光中記憶里的希望的播種?;被ú粌H僅是一種植物,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記憶的載體。它開放在每個人的心中,成為生命旅途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無論是大人的陪伴,還是孩子的歡笑,都在這片槐花盛開的春天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這些印記,隨著時間的流逝,會愈發(fā)清晰,成為每個人心中最珍貴的回憶。
作者簡介: 陳成來,濟寧太白湖新區(qū)退休教師,文學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