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26天臺迷道戶外23位驢友包車來到三門橫渡鎮(zhèn),車停龍母山大峽谷谷口的公路盡頭。起點就是漁鹽古道。三門龍母山漁鹽古道也叫鬼叫嶺,位于三門縣城東南15公里處,始建于宋代,呈東南-西北走向,北起三門縣海潤街道葉家村,南至橫渡鎮(zhèn)大橫渡村,長6公里,塊石路面。 漁鹽古道是古代橫渡、花橋等港南地區(qū)通往海游、寧海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沿海漁民、鹽民往返商貿(mào)的交通要道。因山坑兩旁灌木叢生,谷聲回蕩、鳥啼如嬰,且舊稱“佹橋嶺、桂橋嶺”,“佹橋、桂橋”與“鬼叫”諧音,所以又名鬼叫坑、鬼叫嶺。葉家村至風車公路那一段,我們中的部分隊友已經(jīng)在2021年走過了。今天我們走的是橫渡鎮(zhèn)至風車公路這一半。 ![]() 鬼叫嶺山道高懸、谷底幽深、諸水爭鳴,有碧潭飛瀑、怪石奇洞,如雙龜石、龍須瀑、屏風潭、迷宮洞等景點。沿途群峰競秀、崖壁刀削,還有蛤蟆巖、千丈巖、梅花峰、仙人頭尖、金童玉女峰等奇特景觀。 走進三門龍母山大峽谷,仿佛踏入了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峽谷四周,青山綠樹環(huán)繞。山上樹木郁郁蔥蔥,四季常青。高大的喬木遮天蔽日,低矮的灌木錯落有致,藤蔓纏繞其間,形成了一個天然的綠色屏障。植被種類豐富多樣,散發(fā)著陣陣清新的草木香氣,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天然的氧吧。 ![]() 春天溫暖的陽光灑下,喚醒了沉睡的大地,也催熟了那誘人的覆盆子和桑椹。覆盆子一蓬蓬地生長在古道旁、山坡上,小小的果實飽滿圓潤,色澤鮮艷奪目,像一顆顆紅瑪瑙點綴在翠綠的枝葉間。有的果實紅得透亮,仿佛輕輕一碰就會溢出甜美的汁水;有的還泛著微微的青色,羞澀地躲在葉片背后。微風拂過,它們輕輕搖曳,散發(fā)出陣陣清甜的果香。古道旁還發(fā)現(xiàn)了一棵桑樹,桑椹掛滿了枝頭,一串串紫黑色和紫紅色的果實沉甸甸的,如同晶瑩的寶石。熟透的桑椹飽滿多汁,輕輕一觸,那濃郁的紫色汁液便會染上手背,空氣中彌漫著醇厚的香甜氣息。 ![]() 當隊友們發(fā)現(xiàn)這些美味時,眼睛里閃爍著驚喜的光芒。大家興奮地穿梭在灌木叢和桑樹下,小心翼翼地采摘著。有的迫不及待地將一顆紅彤彤的覆盆子放入口中,輕輕一咬,酸甜的汁水在舌尖散開,臉上瞬間露出滿足的笑容;有的則摘下一串桑椹,大快朵頤,紫色的果汁順著嘴角流下,卻也顧不上擦拭,只顧享受這春天的饋贈。還有些隊友一邊采摘,一邊相互交流著,分享著哪顆果實更甜,哪里的果子更多。歡笑聲、贊嘆聲回蕩在大峽谷中,與這美麗的春光、誘人的果實交織成一幅充滿生機與歡樂的畫面。在這龍母山大峽谷的春天里,隊友們盡情享受著采摘的樂趣,品味著大自然的美味,留下了一段段美好的回憶。 ![]() ![]() ![]() ![]() ![]() 古道走了一公里多,發(fā)現(xiàn)一個岔路口,右側有一條小路通往山上。不知什么原因,前鋒“青鳥”把大家?guī)狭艘吧铰贰?/span>踏上那以野山路為主的小道,仿佛踏入了一個被塵世遺忘的秘境。小道較為崎嶇,需穿過柴草叢,有時還得手腳并用。腳下層層疊疊的落葉鋪就了一條天然的地毯,踩上去發(fā)出沙沙的聲響,仿佛是山林在低聲細語。泥土松軟得恰到好處,卻也暗藏“危機”,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會滑倒。 ![]() ![]() ![]() ![]() ![]() ![]() ![]() ![]() ![]() ![]() ![]() ![]() ![]() 爬到半山抬頭一看,只見兩支石筍直插云天,看不清像什么,可能“不識巖石真面目,只緣身在巖腳底”吧! ![]() ![]() ![]() ![]() ![]() ![]() ![]() ![]() ![]() ![]() ![]() 穿過石峰沿著小路往下走。 ![]() ![]() 回頭看,那對“金童玉女”面對面牽起了小手,似在分享各自心中的小秘密。 ![]() 在澄澈如洗的碧空下,石縫林宛如一幅凝固的水墨畫卷——灰黑色的巖壁刺破云層,嶙峋的石峰間倔強地探出翡翠般的華蓋,它們的剪影與棉花般的云朵交織,在陡峭的巖壁上投下靈動的韻律。 ![]() ![]() 從金童玉女峰下來,仿佛踏入了一條鮮有人問津的神秘之路。蜿蜒曲折的前驢友踏出的若隱若現(xiàn)的野山路,腳下松軟的泥土帶著自然的溫潤,卻也如無形的陷阱,每一步都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稍有不慎便會滑下深澗,讓人心驚膽戰(zhàn)。 ![]() ![]() ![]() 下山途中,坡陡,一不小心就會踩著石頭至石頭滾落,那“簌簌”的聲音和“小心石頭”的喊聲在空寂的山林中格外刺耳,讓人不得不時刻警惕腳下和頭頂?shù)奈kU,小心翼翼地快速通過易落石的路段。 ![]() ![]() ![]() ![]() ![]() ![]() ![]() ![]() ![]() ![]() 走在彎彎的古道上,隊友們有說有笑的,非常地放松。 ![]() ![]() ![]() ![]() ![]() 春日的古道裹著松軟的“被褥”——枯葉。最妙是那一路相伴的溪流聲,時而是細語般的潺潺,時而是跌過矮崖的叮咚,混著頭頂新葉舒展的“沙沙”響,織成天然的白噪音。鞋尖碾過腐葉時騰起的潮氣裹著泥土的腥甜,混著山花若有若無的淡香,讓人走著走著便松了肩頸——哪里是什么“鬼叫”,分明是草木在抽枝、流水在私語,連腳底的落葉都在輕輕托著步子,生怕擾了這嶺間毛茸茸的春天。 ![]() ![]() ![]() ![]() 漁鹽古道南線最驚艷的是這座仙人橋,站在橋上往上看,兩掛瀑布從大石間側出匯成一股溪流從橋洞下直沖而下;站在橋上往下看,是深十幾丈的谷底。 ![]() ![]() ![]() ![]() ![]() ![]() 古老的石板路隱藏在這青山綠樹之間,歷經(jīng)歲月的打磨,變得光滑而又滄桑。沿著古道前行,仿佛能聽到昔日鹽工和漁民們沉重的腳步聲,感受到他們?yōu)樯畋疾ǖ钠D辛。古道兩旁,能看到一些古老的石屋、小廟.......它們默默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見證著歲月的變遷。 ![]() ![]() ![]() ![]() ![]() ![]() ![]() ![]() ![]() ![]() ![]() ![]() ![]() ![]() ![]() ![]() 沿著風車公路漫步,腳下是堅實的路面,身旁風車悠悠轉動,遠處山巒連綿,清風攜著草木香拂過,仿佛身心都融入這壯闊又寧靜的天地間,煩惱盡消。 ![]() ![]() ![]() ![]() ![]() 走幾公里的風車公路,運動鞋的占了上風,登山鞋要被嫌棄了。 ![]() ![]() ![]() ![]() 在風車公路邊發(fā)現(xiàn)有許多神仙豆腐柴葉,墨綠油亮,帶著自然的清新,在風中輕輕招搖。驢友們雙眼放光,興奮地穿梭在枝葉間,雙手快速采摘著,笑聲和驚嘆聲不時響起,滿心期待著能做出那嫩滑的神仙豆腐。 ![]() ![]() ![]() ![]() ![]() ![]() ![]() ![]() ![]() 白栲嶺位于三門縣境中部,橫渡鎮(zhèn)北部,跨橫渡鎮(zhèn)、三門縣林場、海潤街道。東南起東屏村大岙坑自然村,西北至海潤街道孫家村,呈東南-西北走向,長6公里,塊石路面,嶺頭海拔571.3米。因嶺旁生長著茂密的白栲樹而得名,又因東屏山舊名誥山,邑人訛傳為白栲嶺。據(jù)說清嘉慶年間,東屏族人陳邦泰、陳大雄等率民眾舉全族之力,歷時兩年開辟出白栲嶺商道,使其成為新的漁鹽古道。 ![]() ![]() 一座石拱橋橫跨在山溪上,條石砌筑,造型古樸,藤蔓纏繞,與周圍山林溪流相映襯,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見證了古道曾經(jīng)的繁華。 ![]() ![]() ![]() ![]() ![]() ![]() ![]() ![]() ![]() ![]() ![]() ![]() ![]() ![]() ![]() ![]() ![]() ![]() 覆盆子、桑葚、豆腐柴葉......金童玉女峰、鬼叫嶺古道、風車公路、白栲嶺古道......今天的收獲滿滿的。 ![]() 同行人員:青鳥、竹鳥、紅山楂、云臺山之巔、陳紅、秋高氣爽、清花、金土地、TTCHB、袁正超、飛飛、東哥、雨后彩虹、蒼山一木、張華平、竺林美妝、上善若水、一張一弛、平民五金店、紫藤花、笑笑童裝、余君飛、殊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