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祖歸宗2 不過具公雖然一直待他不薄,可是田好謙心心念念的只是自己的家鄉(xiāng),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回歸自己的家鄉(xiāng),因此常常向具公表明想要回家的想法。 可是上天總是不給田好謙這個機會。1644年,具公一個部下發(fā)動兵變,對具公形成威脅。田好謙為報具公之恩,便帶領人馬前去平叛,利用自己的才學將叛亂平息。危機化解后,具公大感高興,將田好謙舉薦給了高麗國王,在朝廷之中任職。 二.思鄉(xiāng)之憾寄子孫 田好謙獲得了高官厚祿,但是回到家鄉(xiāng)卻更加困難。隨著在高麗結婚生子,田好謙望著家鄉(xiāng)的方向,長自嘆息,他覺得自己或許沒有機會再回家鄉(xiāng)了,于是對自己子孫們說:我們是中國人,永遠不要忘了我們中國人的身份。我們的老家就在廣平府風正村,將來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回到家鄉(xiāng)認祖歸宗。 除此之外,田好謙和他的家人也一直保持著漢民族的習俗,書寫用漢子,過年吃餃子,初一走親戚,漢族的習俗一個不落。到了中秋節(jié)和春節(jié)的時候,田好謙也會帶著自己的兒孫前往海邊祭祖,遙望或許一輩子也回不去的故土,田好謙的眼淚流滿眼眶,向祖先訴說著自己對故土的思念。 他的兒孫見田好謙對故鄉(xiāng)如此思念,便根據田好謙記憶中的故鄉(xiāng),特意為他打造了另一個“風正村”,以解田好謙的思鄉(xiāng)之情。 這個村的布局與家鄉(xiāng)幾乎一模一樣——村中央是家廟,家廟左邊是關帝廟,家廟門前種了一顆老槐樹。每當田好謙懷念故鄉(xiāng)時,他的兒孫就把他慢慢推去村里,緬懷故土。 可是假的畢竟不如真的,田好謙看到眼前的“風正村”,思鄉(xiāng)之情反而愈加濃烈,終日以淚洗面。到了晚年,田好謙回鄉(xiāng)不得,竟然為此哭壞了雙眼。而他遠在家鄉(xiāng)的家人,也對他無比思念,自田好謙離開家鄉(xiāng),杳無音信后,他的母親哭瞎了雙眼,妻子也十分焦急,帶著他的兒子田存去東北尋找田好謙的蹤跡,可是根本無跡可尋。 1687年,田好謙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回鄉(xiāng)不得的遺憾,悵然離開人世,直到死后,也沒有機會埋進故鄉(xiāng)的黃土。 三.子孫不忘身中血 然而田好謙雖然逝去,他的子孫們卻一直沒有忘記祖訓。他們都記得自己的根在中國,老家在廣平府風正村,他們流淌的是漢族人的血液。正是在田氏一代代的信念之下,他們終于在后來找尋到認祖歸宗的機會。 1706年,高麗朝廷照例向自己的宗主國——清國朝廷進貢。這件事本來有專門的使者負責,但是田好謙的兒子田會一敏銳地抓住了機會,主動成為向清廷進貢的使者。 一到北京,他就到吏部四處打探那里是否有來自故鄉(xiāng)的舉人。終于,他打聽到有個叫田思齊的舉人,也來自廣平府雞澤縣,并且與自己血脈相連。 田會一激動萬分,這是自己聯系家鄉(xiāng)的一個機會。不過田思齊這時正巧因母親病逝,還在家里服喪,距回來很有比較長的期限。因此田會一只好先回高麗復命,臨走之前,在吏部留下了一幅田好謙的畫像、書信和一本田氏家譜,帶著小小的遺憾和一絲希望離開了北京。 不多久,遠在廣平府風正鄉(xiāng)的田氏族人收到了田會一交給田思齊的畫像、書信和家譜。他們又驚又喜,這才知道失蹤多年的血脈已經在高麗安身立命。 這樣一來,家譜的空白得以填補,他們按照田會一補充的譜系將田好謙以后的家譜空白延續(xù)下來,如此,田好謙的子孫正式完成了認祖歸宗,彌補了田好謙的遺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