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rèn)祖歸宗1 在海外流落381年的家族,回中國認(rèn)祖歸宗,稱:我們的根在廣平府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后來啊,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zāi)?,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庇喙庵袑懙囊皇住多l(xiāng)愁》,字里行間表達(dá)著對家鄉(xiāng)濃濃的思念。 381年前,就在朝鮮也有一人與他是同樣的心境,明明與祖國相隔不遠(yuǎn),卻只能遠(yuǎn)遠(yuǎn)望著故鄉(xiāng),空自悲嘆。 一.落魄高麗被人識 他是田好謙,字遜宇,1610年出生于廣平府風(fēng)正鄉(xiāng),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鄲,是田氏第九代傳人。 田氏祖上能人輩出,第七代的時候出過御史大夫和兵部尚書,家庭顯赫一時,而田氏家族一代代家教嚴(yán)格,因此田好謙從小便博覽群書,寬厚待人,而且面貌英俊,一派正人君子之相。 他沒有像第七代的家人一樣選擇進(jìn)入仕途,而是喜歡經(jīng)商,頗懂理財之道。再加上他很懂得為人處世,因此生意也做得風(fēng)生水起,最遠(yuǎn)能做到朝鮮。然而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1637年,田好謙前去朝鮮催賬,從此終其一生也沒再回過自己的家鄉(xiāng)。 那時的大明王朝已是王朝末期,政權(quán)行將就木,因此當(dāng)時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田好謙去朝鮮催賬時,正巧趕上吳三桂率領(lǐng)兵馬從關(guān)外氣勢洶洶地殺來,一路上聲勢浩大,伏尸萬里。田好謙也未能幸免,被清兵抓了個正著。 吉人自有天相,田好謙利用自己的智慧躲過殺身之禍。本想回鄉(xiāng),可是回鄉(xiāng)之路上滿是虎視眈眈的清兵,回去與送死無異,加上他以這種面目回鄉(xiāng),根本無顏面對家鄉(xiāng)父老。因此田好謙干脆一路北上,跟隨逃難的人越過鴨綠江,向高麗一個小島而去。 身在異鄉(xiāng),田好謙本是落魄逃難。可是他并沒有露出末路窮途之態(tài)。當(dāng)時逃難的人極多,有口飯吃就很難得,因此進(jìn)了兵營,哪怕兵士用侮辱的方式將食物隨手扔在地上,都有一群人圍上爭搶,生怕沒得飯吃??匆娔侨弘y民趴在地上狼吞虎咽,田好謙卻恍如沒有看見,肚子再餓也不吭一聲,只是安靜地站著。 這一舉引得身邊的高麗士兵好奇,都問他都已經(jīng)餓到這份上了,怎么不去搶食。不料田好謙卻臉色鄭重道:“我中華乃禮儀之邦,寧死不能失節(jié),怎能為小失大?”田好謙字字?jǐn)蒯斀罔F,談吐與眾不同,引得士兵們的贊嘆。 與他又交談了幾句,士兵們都覺得他很有見識和才學(xué),直接將他引薦給了他們的將軍具公。具公很懂得賞識人才,與田好謙聊了幾句后,發(fā)現(xiàn)果然非同一般,于是向田好謙伸來了橄欖枝,希望田好謙為自己做事。 作為大明之人,田好謙也有自己的傲氣,他婉言拒絕了田好謙的邀請——大明之人,不為高麗做事。具公明白田好謙的心思,但也不愿就此放棄,于是退了一步,真誠請他來做自己府中的賓客。田好謙盛情難卻,便答應(yīng)了具公,在具公門下做了一名賓客,后來又不斷遷升,逐漸從哨官、校尉升到管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