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葉菡萏 【1】《富春山居圖》 【2】《漢宮春曉圖》 【3】《千里江山圖》 【4】《韓熙載夜宴圖》 【5】《虢國夫人游春圖》 【6】《步輦圖》 【7】《洛神賦圖》 【8】《百駿圖》 【9】《清明上河圖》 【10】《五牛圖》 [高清大圖,請橫屏欣賞] 【1】《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chuàng)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家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1350年繪制完成,后幾經(jīng)易手,并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xiàn)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1]后半卷:無用師卷,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2] 富春山居圖,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干濕并用,極富于變化。富春山居圖所畫內(nèi)容約80%在桐廬境內(nèi)富春江的景色,20%為富陽的景色。[3] 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4]屬國寶級文物。2011年6月,前后兩段在臺北故宮首度合璧展出。 【2】《漢宮春曉圖》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時節(jié)宮闈之中的日?,嵤?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yǎng)、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斗草、對鏡、觀畫、圖像、戲嬰、送食、揮扇,畫后妃、宮娥、皇子、太監(jiān)、畫師凡一百一十五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tài)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顯示了畫家過人的觀察能力與精湛的寫實功力。人物皆唐以來衣飾,取名漢宮,是當時對宮室的泛指。 【3】《千里江山圖》 ![]() ![]() ![]() ![]() ![]() ![]() ![]() ![]() 《千里江山圖》又名“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是宋代王希孟書畫作品。該畫作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絹本,青綠設(shè)色,無款,據(jù)卷后蔡京題跋知系王希孟所作,收藏于故宮博物院。作品以長卷形式,描繪了連綿的群山岡巒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嶺、坡岸、水際中布置、點綴亭臺樓閣、茅居村舍,水磨長橋及捕魚、駛船、行旅、飛鳥等,描繪精細,意態(tài)生動。景物繁多,氣象萬千,構(gòu)圖于疏密之中講求變化,氣勢連貫,以披麻與斧劈皴相合,表現(xiàn)山石的肌理脈絡(luò)和明暗變化;設(shè)色勻凈清麗,于青綠中間以赭色,富有變化和裝飾性。作品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充分表現(xiàn)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 ![]() 【5】《虢國夫人游春圖》 《虢國夫人游春圖》描繪的是公元752年(天寶十一年),再現(xiàn)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huán)的三姊虢國夫人及其眷從盛裝出游,“道路為恥駭”的典型環(huán)境。虢國夫人游春圖,絹本,設(shè)色,縱51.8厘米,橫148厘米。畫中這八騎人馬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進的行列中,從頭至尾,充滿了舒情,閑適,勃勃生氣。畫面描寫了一個在行進中的行列,人馬疏密有度,以少勝多。全畫共九人騎馬,前三騎與后三騎是侍從、侍女和保姆,第一個為虢國夫人。從馬的鬃毛來看,經(jīng)過精心修剪的只有兩匹,一個是最前面的身著男裝的,一個是帶著一個小孩的侍女。《虢國夫人游春圖》是工筆人物畫樣式的確立者張萱的代表作品之一。 ![]() 《步輦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作品設(shè)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gòu)圖錯落富有變化,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恫捷倛D》所繪是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現(xiàn)存畫作被認為是宋朝摹本。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絹本,設(shè)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恫捷倛D》是唐代畫家閻立本的作品,內(nèi)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漢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誼的歷史見證。 《洛神賦》,是著名的畫家顧愷之依據(jù)曹植《洛神賦》內(nèi)容畫的作品,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繪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堵迳褓x圖》在古代曾被很多畫家畫過,而且有很多宋代摹本,都被認為是顧愷之原作的摹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兩卷,人物形象基本上類似,只在構(gòu)圖上有景物繁簡的不同。那一景物較簡的,在風格上具有更多的六朝時代的特點。畫卷的開始便是曹植和他的侍從在洛水之濱遙望,那寄寓著他的苦戀的、美麗的洛水女神,出現(xiàn)在平靜的水上。畫面上遠水泛流,洛神含情脈脈,似來又去。 【8】《百駿圖》 【9】《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的代表作,描繪了北宋故都汴京的景色,曾經(jīng)為北宋宣和內(nèi)府所收藏。絹本、淡設(shè)色,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原作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猶如一首韻律和諧的樂曲,真實地演繹著900年前汴梁城的都市生活。它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張擇端成功地描繪出汴京城內(nèi)及近郊在清明時節(jié)社會上各階層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現(xiàn)的是勞動者和小市民。對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樹木、水流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的處理,非常巧妙,整體感很強,具有極大的考史和藝術(shù)價值。 【10】《五牛圖》 韓滉《五牛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少數(shù)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xiàn)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堪稱“鎮(zhèn)國之寶”,現(xiàn)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段迮D》麻紙本,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無作者款印,有趙構(gòu)、趙孟頫、孫弘、項元汴、弘歷、金農(nóng)等十四家題記。畫中五頭不同形態(tài)的牛,韓滉以淳樸的畫風和精湛的藝術(shù)技巧,表現(xiàn)了唐代畫牛所達到的最高水平,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五牛目光炯炯,深邃傳神,將牛既溫順又倔強的性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畫者著重刻畫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圍的皺紋,還用尖細勁利的筆觸細心描繪了五牛眼眶邊緣的睫毛,通過細節(jié)的刻畫,把每頭牛獨具的個性加以強調(diào),使它們鮮明地顯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觀者分明能感覺到這五頭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內(nèi)心世界,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