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A娃家長們經常吐槽買藥困難,這是事實,有的進口藥退市,有的供應經常斷貨,給家長們帶來很大困擾。問題是,獲得藥物治療,家長們就完全可以省心嗎?恐怕沒幾個家長能給出肯定的回答。我們經歷過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階段,最大的感受是藥物有效,但并非萬能!無論是哪個階段,家長的教育理念才是排在第一位,治療只是其次。不僅僅局限于A娃家長,但是對于A娃家長卻至關重要,因為與普娃相比。他們更容易在學習和生活中產生挫敗感,格外需要鼓勵去支撐。然而現實問題是很多家長更容易聚焦ADHD所帶來的“糟糕表現”:粗心大意,缺乏耐心,記憶力差,經常叛逆……有的家長直言,我知道孩子需要表揚鼓勵,但我在孩子身上根本就找不到表揚的“點”。對于A娃家長來說,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別人家的孩子為啥就那么省心,我為啥經常被老師請去學校收拾娃的一堆爛事?我已經努力教育孩子要遵守紀律,努力學習,為啥周圍人還指責我教育缺位?說實話,大多數A娃家長經常處于這種“內憂外患”的糟糕心理狀態(tài),甚至發(fā)展成抑郁狀態(tài),這就很難帶領孩子對抗ADHD的困擾,走出困境,有的家長說,藥物也吃了,五花八門的辦法也都嘗試過了,但是孩子進步緩慢,自己心急如焚,卻無能為力。沒有真正跨越“接納”這道坎,就很難實現孩子“逆襲”。這些年,看到過太多“成功”案例,背后無不是家長遵循了“迷茫困惑——接納理解——共同成長”這樣的規(guī)律。有讀者會問,究竟要怎樣才算接納?不打不罵,任其所為,不管不顧?先給大家說個真實案例:同事的孩子在一所重點高中,成績不算拔尖,但在我們看來也屬于優(yōu)等生,如果用大學錄取等次來說,成績應該是處于985和211之間那種,同事為此格外焦慮,覺得孩子成績處于尷尬位置,平時是各種高價補習,孩子情緒問題很大,媽媽同時也擔心抑郁問題,經常說我接納孩子成績,不逼她,然而孩子的感受卻完全不是這樣,說自己的成績就是媽媽臉色的晴雨表,進步了,媽媽就喜形于色,各種獎勵,退步了,就趕緊找家教補課,取締一切娛樂活動,并且不斷分析女兒的“對手們”最近使用了什么招數?家長真的像自己說的那樣接納了孩子嗎?其實是口是心非!為什么孩子反感?因為無力感!已經努力了,也按照媽媽的要求去做了,卻還是無法超越“對手”,這就和很多A娃一樣,盡管也積極治療,家長也盡力輔導,成績卻還是無法達到優(yōu)秀水平,不接納這樣的現實,往往是家長和孩子之間親子關系惡化的根源。首先,降低目標,沒必要死盯的985大學和考試滿分,個別孩子能達到,那是天賦異稟和各種綜合因素,大多數孩子其實都很普通,A娃也是一樣,高智商的彌補了注意力不足,也可能成績斐然,但大多數無法做到特別優(yōu)秀,所以對于家長來說,有什么不能接受呢?切不要拿自己童年和孩子比,遺傳未必可信!其次,家長心態(tài)穩(wěn)了,才有可能發(fā)現孩子的“微進步”,前段時間一位家長說去參加孩子家長會,看到孩子數學考試破天荒進入前十,喜極而泣,這不是靠運氣,是家長接納轉變鼓勵的結果,從她的朋友圈就能看出,親子關系越來越融洽,做到了和孩子共同成長。家有A娃,家長不僅要了解科學治療,更要學會情緒管理,A娃的成長,也教會我們應該怎樣成為合格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