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沒有更新,是因為春天屬木生發(fā)的季節(jié),作為三重火的我,感覺做點事出去一趟就好疲憊,能量有些低的。去找中醫(yī)看了看,準備吃點中藥,中和一下。 想聊這個話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和人交往的過程中,有些人善于問,而像我這樣的剛工作的,基本就是“善于真誠回答”。但是,我們是否應該這樣? 前段時間參加活動認識一個伙伴,得知我的身份后,她見到我的時候,不僅稱呼我L老師,還總是各種夸獎。我就覺得很奇怪,首先我們不是同事,為什么要叫我X老師?難道不應該叫姐妹嗎?再說,各種夸獎,我們沒有那么熟,也沒有那么了解,為什么說那么多情緒價值的話? 不過這可能也是因為我和人相處,從不以利益為先,也不會為了什么利益去討好誰,頂多就是舒服就接觸多一些。我對于這樣的人,總是持有一種“自我的偏見”。 后來我就發(fā)現(xiàn),她試圖通過吐槽工作來拉近和我的距離,但是她對工作的負能量,就讓我成為了一個垃圾桶。中間我也提供一些如何使用AI幫助工作的建議,她突然說了一句,跟著L老師就是有收獲,沒有白來。 也是同一天,她抱怨他們單位如何扣績效,突然問我工資多少。 我立刻警惕了起來。因為我就吃過很多次這樣的虧,別人問什么就說什么,但是我卻不會問別人這些或者也得不到對方同等的回復。后來,復盤之后,就發(fā)現(xiàn),不管是別人出于八卦還是出于什么目的,我都不應該透露過多自己的信息。 我直接反問,你呢?她這個時候才意識到自己越界了。她說了一句8打頭,我說我7,沒有你們多。是啊,她其實知道自己問這個是不妥的。 我以前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以前我自己的分享欲也比較強一些,但那個時候總歸是學生時代?,F(xiàn)在打工人,身份變化了,對于很多事情,也有了一些個人保護的意識。 我現(xiàn)在覺得,如果有任何人問了你并不那么想回答的問題,你完全可以不回答。這和學會拒絕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想讓對方知道問的這個問題不那么合時宜,你也可以采取反問的方式。 有時候,人也要放下自己的好奇心,不必去打聽別人的很多事。打聽本身,有時候蘊含著的是,一顆比較多心。因為你總想知道別人過的怎么樣,來對比一下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但是生活是一個人的,無須為了別人而彰顯自己。 我覺得現(xiàn)在的人,人和人之間總歸是多了一些邊界感和距離感。所以我上的這門課,收學生作業(yè)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學生表達了自己的隱私、家庭故事,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能夠在他們安全的范圍內(nèi)收集和這個作業(yè)。后來,學生也跟我證實了這個事情,作業(yè)只有我可見的時候,他們感覺到很安心。而我,也同時收獲到了最真實的作業(yè)。 人真的是很神奇,工作前后的想法竟然也有很大的變化。我覺得很多想法,在我工作后,和我的學生時代有了很大的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