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造是一個復(fù)雜而精密的過程,可以大致分為前段(FEOL, Front-End of Line)和后段(BEOL, Back-End of Line)兩個主要階段。前段工藝是指對芯片有源部分的制造工序,即在硅片上光刻出的晶體管區(qū)域,這是芯片的核心所在;而后段工藝是指在晶體管上部建立若干層的導(dǎo)電金屬線(一般選用銅),不同層金屬線之間由通孔相連的制造工序。 ![]() 01 前段工藝(器件制造) 器件制造就是在單晶硅片上通過光刻、刻蝕,離子注入,濺射、化學(xué)氣相沉積,物理氣象沉積、化學(xué)機械拋光、晶圓整平等工藝步驟,制造出被我們稱為功能細胞的晶體管、電阻、電容、二極管等。這一部分這里不再展開,感興趣的同學(xué)可以自行百度了解。 02 后段工藝(金屬互連) BEOL是連接晶體管及焊盤的結(jié)構(gòu),主要由金屬線、介電材料、過孔組成的多層堆疊結(jié)構(gòu)。每一層中都包含有大量用于傳輸信號的金屬互聯(lián)線,互聯(lián)線的周圍用用低介電系數(shù)絕緣材料填充,以降低金屬線間的寄生電容,從而降低信號傳輸?shù)难舆t。橫著的金屬互聯(lián),我們叫作Line;豎著的金屬互聯(lián),我們叫作Via。在IC制造構(gòu)造BEOL形成Cu金屬互聯(lián)的流程,是先沉積出整層絕緣材料,接下來刻蝕出來用于形成line或者vias的凹槽,然后往里填入金屬形成互聯(lián),這部分主要采用的工藝為大馬士革工藝(Damascene)。 不同層中互聯(lián)線的功能和排布會有所不同,層的類型包括局部互連線(Mx)、中間互連線(My)和(半)全局互連線(Mz)等。BEOL結(jié)構(gòu)總的層數(shù)可以多達15層,其中Mx層數(shù)在3到6層之間。在先進的制程節(jié)點中,每一層的厚度取決于金屬層的順序和其在堆棧中的作用,從幾百納米到一微米不等。通常,靠近晶體管層的金屬層(較低層)可能會更薄一些,用于精細的信號傳輸,而遠離晶體管層的金屬層(較高層)一般會更厚,用于電源分配或長距離的信號傳輸。下面這張圖是一個十層BEOL的SEM(掃描電子顯微鏡)表征截面。金屬互聯(lián)填充均為Cu,其中1x 和 2x 層中塞在Cu之間的絕緣材料為SiCOH(氧化碳硅),6x 層中的絕緣材料為FTEOS(氟化四乙氧基硅烷)。 隨著制造工藝的提升,金屬的尺寸越來越小,加上介電材料的低導(dǎo)熱性,BEOL的熱阻變大。在3DIC中,隨著焊接厚度的減薄,BEOL的熱阻成為3DIC中最主要的熱阻。過往的研究中BEOL的等效導(dǎo)熱系數(shù)不一:0.7-3.3W/mK、2-12W/mK、0.1-10W/mK,差異較大。畢竟,BEOL是Die level的設(shè)計,類似封裝級的基板、板級的PCB,對這類結(jié)構(gòu)的精準模擬還是較難的。 03 從晶體管到PCB 下圖給出了前段工藝FEOL和后段工藝BEOL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先在硅基底上制造晶體管,然后通過金屬互連將它們連接起來并引出到芯片的PAD。 ![]() 通過鍵合線Bond Wire將芯片的PAD連接到封裝基板或者引線框架,然后再連接到外部引腳。根據(jù)引腳的排列方式,可分為BGA,CGA,QFP,LCC,SOP,DIP等多種封裝形式。 ![]() 此外,還有一種倒片封裝方式(Flip-Chip),即舍棄引線,在芯片頂側(cè)形成焊球,然后將芯片翻轉(zhuǎn)貼到對應(yīng)的外部電路的基板上,利用加熱熔融的焊球?qū)崿F(xiàn)芯片與基板焊盤結(jié)合。相對引線鍵合(Wire Bonding)封裝而言,倒片封裝方式可以實現(xiàn)更高的傳輸速度和更低的延遲時間,而且背面無需塑封,直接接觸散熱器,散熱效果也會更好,廣泛應(yīng)用于高性能處理器(如CPU和GPU)以及其他要求高密度互連和緊湊尺寸的集成電路封裝。 ![]() (該圖對倒裝的描述應(yīng)該夠形象了吧。。。) 想要將很多芯片疊起來,實現(xiàn)他們之間的互聯(lián),可以采用下面左圖所示方案,每一層都通過引線鍵合連到最下面的基板上,通過基板來實現(xiàn)芯片間的互連。但是這種方案沒有很好地利用垂直空間,引線太多且比較長,信號傳輸比較慢。于是人們就發(fā)明出了能打穿整個芯片體的通孔技術(shù),并在孔內(nèi)填充Cu,進行疊層芯片之間的互聯(lián),被稱作TSV(Through Silicon Via)技術(shù)。TSV的引入使得裸片之間可直接互連,而不需要通過大量的引線在基板上再實現(xiàn)互連,可以提高更高密度的集成、以及更快的信息傳輸速度,最典型的應(yīng)用就是HBM儲存。 ![]() ![]() 最后,我們給出一張從晶體管(Transistor)到PCB的集成全圖,如下所示:晶體管(NMOS或PMOS)在硅基底上制造完成后,通過接觸孔連接到芯片上的金屬布線,再連接到芯片的Pad,然后通過RDL連接到3D TSV,通過uBump連接到硅轉(zhuǎn)接板上的RDL和2.5D TSV,再通過Bump連接到封裝基板,然后通過封裝基板上的連線和過孔連接到BGA,最后連接到PCB上的布線和過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