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907—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 )的合稱。 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滅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區(qū)的五個政權(quán),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qū)之外存在過楊吳、桀燕等許多割據(jù)政權(quán),其中前蜀、后蜀、南吳(楊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馬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jù)政權(quán)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學家統(tǒng)稱十國。北宋建立后先后統(tǒng)一了尚存的南平、武平、后蜀、南漢、南唐、平海軍、吳越、北漢等地方割據(jù)政權(quán),形成了與契丹(遼)對峙的局面。 接下里讓我們了解五代十國的歷史,這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感較低的時期,我們都知道唐宋元明清,可很少有人知道在唐和宋之間,還夾雜著一段53年時間的五代十國,這段歷史的混亂程度絲毫不亞于南北朝時期,在短短的53年里經(jīng)歷了14位皇帝,老百姓還沒記住上一位皇帝是誰,這天下就又換了主人。 其實五代十國就是十五個地方性政權(quán)的混戰(zhàn),這15個政權(quán)都沒能統(tǒng)一天下,只不過其中有五個政權(quán),以及中原地區(qū)之外的十個政權(quán),五代從公元907年,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溫,唐帝賜名全忠,受禪前夕改名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禪讓,在中原地區(qū)建立后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五代十國開始。后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接受周恭帝禪讓,建立北宋,五代結(jié)束,一共經(jīng)歷了53年,而十國直到979年才先后統(tǒng)一。所以十國存在時間為77年。只不過我們截取的時間點是從唐朝滅亡之后,到宋朝建立這段時間。 公元878年黃巢起義爆發(fā),朱溫雖受黃巢重用,但卻在黃巢危機之時,背叛了黃巢率軍投降唐朝,后來朱溫又趁唐朝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混亂之際,帶兵進入關(guān)中逼迫昭宣帝退位,自己稱帝建了后梁,可朱溫竟然喜歡自己的兒媳婦,誰的媳婦好他就選誰當太子,僅僅五年就因為繼立問題,被親兒子朱友珪殺死奪了皇位,沒想到朱友珪跟他父親一樣,因為荒淫無度,致使民怨四起僅僅當了243天皇帝,就被自己的弟弟朱友貞殺死,后梁經(jīng)此內(nèi)亂之后日趨沒落,在統(tǒng)治16年后。 于公元923年被李存勖所滅,因為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一直奉唐朝為正統(tǒng),所以李存勖在滅掉后梁之后,沿用了“唐”為國號史稱后唐,但他其實是地地道道的沙陀族人。 公元926年僅僅在位3年的李存勖,因重用伶人殺戮功臣,在興教門之變中被殺,他和父親李克用的后人,盡數(shù)被李克用的養(yǎng)子李嗣源所殺,李嗣源稱為后唐的第二位皇帝,正所謂因果輪回李嗣源病逝后,他兒子的皇位也在短短五個月時間里,被自己的養(yǎng)子李從珂所取代。 公元936年,石敬瑭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為交換代價,勾結(jié)契丹軍隊攻入洛陽建立了后晉,但石敬瑭割地稱兒的做法受到許多人的反對,這可坑死了他的繼承者,石敬瑭死后,生活的浪濤在五年里,便把他的繼承者石重貴無情地摔到了谷底,成為了亡國之君。 公元947年契丹占據(jù)中原,燒殺擄掠之后北撤,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建立后漢,可這個劉知遠剛剛稱帝不到一年,就因病去世他的次子劉承祐繼位后,發(fā)動藩鎮(zhèn)叛亂,劉承祐對奉命討伐叛亂的將軍郭威起疑,逼得郭威不得不造反,后漢僅僅持續(xù)了3年,就被郭威建立的后周所取代。 郭威登基后減免徭役整頓軍紀,打擊腐敗,別看后周僅僅延續(xù)了10年,可他卻是整個五代最強的朝代,郭威死后其養(yǎng)子柴榮即位,這個柴榮可以說是五代最強皇帝,在位雖然只有五年,但他改革禁軍擴建東京,三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帝號,割讓長江以北地區(qū),北伐遼國收復三州三關(guān),打遍天下無敵手,只可惜柴榮英年早逝,其幼子柴宗訓繼位一年后,便經(jīng)歷了陳橋兵變,禪位于趙匡胤后周自此滅亡,中國進入宋朝時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