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yī)80多年的百歲老道長(zhǎng)張至順傳下來的經(jīng)驗(yàn) 1、【少年白頭】 處方:黑芝麻、制首烏,做成小丸,每服六克。 2、【血熱脫發(fā)】 ![]() 服 七天后,可以增強(qiáng)記憶力。 出處:李光明傳 5、【經(jīng)年頭痛】 單方:用家槐花曬干細(xì)末,煮熟雞蛋蘸吃,喝黃酒發(fā)汗。 6、【血虛白發(fā)】 處方:制首烏、熟地黃各十五克,水煎服。 又方:制首烏十五克、生地黃三十克(酒洗),開水沖,代茶常飲。 ![]() 10、【鼻中流血不止】 單方:用大紅蒜,不拘多少,搗泥敷足心內(nèi),其患自止。 ![]() 14、【牙痛】 單方:韭菜子或蔥子,用一湯勺油放到鍋內(nèi)燒熱,捏一點(diǎn)韭菜子到 ![]() 處方:用屎爬牛(即金龜子)一個(gè),用頭放新瓦上焙干為末,再加 梅片少許,研末吹入喉內(nèi),立愈。 出處:李至林傳 17、【食道癌】 辨癥:水不入、粒米不進(jìn)、咽喉疼痛等癥 ![]() 又方:冰糖、杏仁各一兩,水煎服。 20、【肺結(jié)核病,俗名肺癆】 單方:老母雞一只生姜二百五十克白糖適量 共煮,吃肉喝湯,連服二至三次。 21、【哮喘】 又方:用蘿卜熬水當(dāng)茶飲 22、【一切胃病】 方名:百霜靈 處方:炙黃芪二兩 白胡椒二兩半 良姜一兩半 香附二兩半 陳皮半 兩 肉桂(即元桂)半兩 小茴香半兩 共為細(xì)末,另用豬肚一個(gè),用白紗布把藥末包好,入豬肚內(nèi), ![]() 痛。 出處:李至林傳 24、【小便出血】 又方:用棉花花一團(tuán)(經(jīng)霜的花蕾更好), 熬水服之。 又方:劉寄奴當(dāng)茶飲,空心服,自愈。 25、【小便遺尿癥】 ![]() 克共水煎服,一至三次全愈。 ① 三根:又名老虎七蔸,現(xiàn)通用名為老虎七。 ② 蔸:指某些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莖,如禾蔸。也指植物一棵或一叢之稱,如一蔸白菜,一蔸稻子。 28、【尿血】 ![]() 指導(dǎo)下使用。 方中藥味具體分析 黃芪 【性味】甘,微溫。 【功能主治】補(bǔ)齊固表,托瘡生肌。主治體虛自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慢性腎炎,體虛浮腫,慢性潰瘍,瘡口久不愈合。 (白)胡椒 【性味】辛,熱。 【歸經(jīng)】歸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用于胃寒嘔吐,腹痛泄瀉,食欲不振,癲癇痰多。 (高)良姜 【性味】辛,熱。 【歸經(jīng)】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溫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 香附 【性味】辛微苦甘,平。 【歸經(jīng)】入肝、三焦經(jīng)。 【功能主治】理氣解郁,止痛調(diào)經(jīng)。治肝胃不和,氣郁不舒,胸腹脅肋脹痛,痰飲痞滿,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 陳皮 【性味】苦、辛,溫。 【歸經(jīng)】歸肺、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肉桂 【性味】辛甘,熱, 【歸經(jīng)】入腎、脾,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補(bǔ)元陽(yáng),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yáng)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jīng)閉癥瘕,陰疽,流注,及虛陽(yáng)浮越,上熱下寒。 小茴香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歸肝、腎、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痛經(jīng),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睪丸鞘膜積液。鹽小茴香暖腎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經(jīng)寒腹痛。 制首烏 【性味】苦、甘、澀,溫。 【歸經(jīng)】歸肝、心、腎經(jīng)。 【功能主治】解毒,消癰,潤(rùn)腸通便。用于瘰癘瘡癰,風(fēng)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 熟地黃 【性味】甘,微溫。 【歸經(jīng)】入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滋陰,補(bǔ)血。治陰虛血少,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崩漏,月經(jīng)不調(diào),消渴,溲數(shù),耳聾,目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