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天下武功 筋髓功 易筋經(jīng)之體·洗髓經(jīng)重生 以武學打開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無懦夫 初月行功 練習者仰臥在床上,解開衣物,放松雙手,自然地放置在身體兩側。進入靜謐狀態(tài),雙目內(nèi)斂神光,耳不聞外界聲響,調勻鼻息。右手按在心下臍上的正中位置,由右向左緩緩推揉,揉力要均勻,既不過輕也不過重(以避免皮肉游移為宜)。在推揉的過程中,練習者需要冥心內(nèi)視,守中存想,意念集中,這樣精、氣、神就能全部貫注并積累于手掌之下。如果推揉時雜念紛飛,精神分散,那么練功就不會有效果。 二月行功 經(jīng)過約一個月的揉功練習,內(nèi)氣已經(jīng)逐漸凝聚。練習者可以感覺到氣海變得寬大,腹部兩側的筋都隆起,各有寸余寬。如果運氣鼓脹,會感覺硬如木板。此時,在原先揉按的一掌兩旁各擴展一掌的寬度,繼續(xù)按照之前的方法進行推揉。兩肋之間以及由心至腹部的各處下陷之處,是由于膜的存在。膜與筋不同,它深藏于皮肉之下,推揉難以觸及,因此必須使用木杵進行搗擊。隨著時間的推移,膜體會逐漸騰起,浮至皮下,與筋氣同樣堅硬,沒有絲毫軟陷,這才是正確的練法。 三月行功 當練功滿兩個月時,腹部的凹陷處逐漸隆起,此時應使用木槌輕輕敲打。兩旁各擴展一掌的位置則用木杵輕輕搗擊。再在兩旁至兩肋處各擴展一掌的寬度,按照之前的方法進行推揉。 木槌、木杵的制作:應選用文楠、紫檀、白檀等堅硬木料作為材料。木杵的頭部要制成尖而微圓的形狀。木槌的頭部則要制成圓而微長的形狀。中間部分都應略微向外鼓起。 四月行功 練功至第三個月時,中間揉按的三掌位置都應使用木槌敲打。外側的兩掌位置則先用木杵搗擊,然后再用木槌敲打。練功超過一百天后,腹部已經(jīng)氣滿筋堅,膜體也都騰起。 五月至八月行功 當練功滿一百二十天時,從心下兩旁至肋梢的位置,由于經(jīng)歷了掌揉、槌打、杵搗的過程,膜體都已經(jīng)騰起。此時是內(nèi)壯與外壯的分界點,必須格外謹慎。如果此時不將內(nèi)氣向外引導,所積累的真氣就會行至骨中。因為真氣是按照杵槌搗打的路線運行的,所以應當從心口向上至頸部,再從右肋梢向上至胸部,然后從左肋梢向上至肩部。這些部位都是先用掌揉按,再用杵搗擊,最后用槌敲打。如此循環(huán)往復,不可逆轉。再行百日之功,則氣滿前胸,任脈充盈。 九月至十二月行功 練功至二百四十天左右時,前胸氣充,任脈已經(jīng)充足。此時應將真氣運入脊背以充盈督脈。 行功的順序:先前的真氣已經(jīng)上達肩頭?,F(xiàn)在從右肩開始,從頸側向上至玉枕穴,再從左肩由頸側向上至玉枕穴,然后從玉枕穴向下至夾脊再至尾閭穴。行功方法如前所述:先揉后搗再打。循環(huán)往復,不可逆轉。脊旁柔軟的地方先用掌揉按,再密集搗打,最后再用掌揉按,使其變得圓潤。如此再行百日之功,則脊背也充實了。此時任脈和督脈已經(jīng)貫通,周身氣血充盈,舉手投足之間都能感受到力量充沛,仿佛有用之不竭的精力,至此功法便大成了。 【注意事項】 1.每天早晚各練習一次,初學者每次練習40~60分鐘。隨著功夫的加深,練習時間可逐漸增加。注意不要間斷練習,一年后功法即可練成。 2.行功前需要服用湯藥。藥方如下:人參、甘草、白術、當歸、川芎、地黃、白芍、朱砂、刺蒺藜、白茯苓,各3~9克,共同研磨成末,制成丸劑或煎服。 3.練功前排空大小便,飯后一小時內(nèi)不宜練功。 4.練功期間應適當增加營養(yǎng),并停止性生活。 5.練本功時不能穿著厚衣,以免影響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