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編篡《陸恢年譜》接觸到陸恢與過云樓及其主人顧文彬、顧滎、顧鶴逸祖孫三代近四十年交往的史料,既是藝林風雅,又不乏深情厚誼。 吳江人陸恢1882年橐筆走出同里,即為過云樓??停认嘟挥陬櫸谋颍ㄌ桇掴郑?,1886年又結識顧麟士,成為好友;當吳大澂與顧麟士發(fā)起怡園畫社時,陸恢為畫社之骨干。清末民初的畫壇,顧麟士與陸恢并稱,時人有“顧陸丹青”之譽,是吳門書畫界的熠熠“雙星”,后雖各自發(fā)展,仍保持友好且互相支持,兩人也是收藏上的密切伙伴,甚至影響到兩家后代成為通好世家。本文將一一揭橥。 一、過云樓???/span> 黃賓虹曾說“時九友中,以吳江陸廉夫恢,得名最早”,32歲的陸恢與蘇州當時書畫界顧沄、吳昌碩、金心蘭等名家相結交,也得到顧艮庵的青睞。在過云樓里,陸恢見到不少古賢名跡,并刻苦學習,繪畫水平也得到大提高,日后他多次提到,語帶感激。陸恢在臨文待詔《惠山茶會圖》后曾題曰:“卅余至吳門,見嘉道間諸家所擬文畫,類崇色澤,即以為文派固如是也,及至謁艮庵先生于怡園,出示所藏衡山真跡,始知此老精詣自有所在,不當僅于色澤求之”。除此之外,顧文彬也請陸恢做名畫的臨摹工作。過云樓藏有文徵明、仇實甫二卷《江南春卷》,其中文卷由蘇州汪氏先入過云樓,而仇卷原藏李鴻裔處,艮庵先生十分喜愛,便借來囑陸恢臨摹一本。此卷直到李去世后才收入過云樓,而陸恢的臨本后來歸顧文彬小兒子顧滎(1878-?,字筱珊,號鹿笙,別號幼庵、幼闇,亦為是晚清民國時期書畫鑒賞家、收藏家)收藏,費念慈稱贊曰“南越尉佗,何遽不若漢”,民國時曾有珂羅版印行。 ![]() 陸恢臨仇實父《江南春卷》 ![]() 陸恢1906年題《臨仇實父江南春卷》 顧文彬還時常邀請陸恢參與雅集活動,如1884年春在蘇州任臬臺的許應鑅(許廣平祖父),因署中所植牡丹盛開,有一枝呈淺碧色,便以為花瑞,征題遍吳會。顧文彬得詩十六首,顧又請陸恢、張熊、潘遵祁、朱偁、沙馥、倪田、任薰、金心蘭等作圖,并命顧星東將此十六首詩與各圖相匹配,成就了一本精美的書畫冊頁。 二、怡園畫社 1890年時任河督的吳大澂,母親韓太夫人過世回蘇丁憂。期間吳大澂與顧麟士發(fā)起成立怡園畫社。畫社宗旨“研討六法,切磋藝事”,活動頻頻,當然雅集時參與者大多攜帶名人墨跡,文物古玩,供大家把玩品賞,時而即興揮毫,或獨作或合作,相互欣賞評點,文藝氛圍濃厚。 1892年夏吳大澂服闋,陸恢入?yún)谴鬂浑S赴京、湘,1894年又北上參與甲午戰(zhàn)爭,畫社雖暫停,但顧、陸兩人研求畫理不停,“恒以郵筒代晤言,未嘗稍減意興。”顧沄曾題詩贈二人:“廉夫投筆人窮荒,一騎沙漠撼雪霜。男兒有志錦還鄉(xiāng),博得泥封貽誥黃。鶴逸杯酒洗詩腸,人日招我飲草堂。遲我不來一舉觴,滿園春意郁青蒼?!?/span> 1895年初甲午戰(zhàn)敗,陸恢回蘇。是年三月,費念慈亦“自京師乞假歸”,老友重逢,怡園畫社又熱鬧起來。隨后吳愙齋亦解組歸來,重新加入畫社,造就百年盛舉,“逢社期,或書或畫,隨意染翰,或各出所藏,互相品題。一時求畫者紛沓而至,門限幾需鐵葉矣?!?/span>(見顧廷龍編《王同愈集》)。而顧麟士、陸恢之合作更是常見,如1895年合作有山水冊頁,初由陸恢臨王湘碧(原祁)山水而未競,顧麟士為之補足,并題跋。此作收入193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顧鶴逸山水精品》珂羅版畫冊中。 ![]() 陸恢、顧麟士合作《山水冊頁》 ![]() 陸恢為顧麟士所作團扇 三、顧陸丹青 陸恢有一枚“顧陸丹青”的印章,以比東晉畫家顧愷之和南朝畫家陸探微。1906年秋,古玩商徐熙(字翰卿,號斗廬,蘇州人)游滬上,購得顧麟士山水冊頁八開,又請陸恢補寫花鳥八開,合成一冊,陸恢題簽并蓋有“顧陸丹青”章。兩人又分別題跋,顧麟士題曰:“見示丑奴(陸恢號)畫,有仙子凌云之妙,拙筆愧非其匹。展閱過,何異尹邢相見時耶?”對陸恢畫贊嘆有加;陸恢則題曰:“鶴廬此冊深得元人意趣,蓋以沉厚之筆而作疏冷之景,故能臻斯絕詣。婁東、毗陵而后,誰與抗顏?寫生冊不知有同裝之事,今以草率敵精嚴,其敗可知矣!”相互欣賞至此,實可傳為佳話。又如丁未(1907)十月陸恢作《萬松蕭寺圖》,顧麟士題書堂。后吳湖帆題裱邊曰:“顧陸丹青”。并跋曰:“聞昔虎頭、探微齊名畫苑,號曰'顧陸丹青’,近代西津、廉夫媲美古賢,姓氏巧合,移錄于此,亦畫苑異代美談也”。 ![]() 陸恢“顧陸丹青”章 (載《二十世紀中國書畫家印款辭典》) 兩人心心相印、親密無間,互品互鑒藝術品時,在題跋墨跡的字里行間隨處可見。顧題陸畫《秋嶺涼陰圖》(1912年作):“古人筆墨之妙,或可領略,其理法之微,實未易研求,茍理法精密,斯筆墨無不熨貼矣,奚蒙泉、王椒畦后能知此者,唯吾友廉夫一人而已?!?915年顧題陸畫《仿黃鶴山樵萬松蕭寺圖》(甲寅冬日畫):“年來吾友廉夫見真跡甚伙致力又甚深,此作具見鉆仰苦心,安得不令人顛倒?!?922年顧鶴逸為何汝穆題:“廉夫于畫無不能,且無不佳?!c余交近四十年,每晤必及畫理,能達古人之不盡,能正時流之積習,誠能畫而更知畫者”。 陸恢題顧麟士畫亦不少見。陸恢題顧畫《云山松溪圖》曰:“不登數(shù)仞之墻,不知宮室之富。不有半生之契,安知筆墨之情。余與鶴廬廿余年談藝友也,凡一披一拂皆能道其來歷,雖紛紛贗鼎欺世有人,而衡鑒在胸,終難瞞過。因借此得意之作書數(shù)行為后世告也”。1913年陸恢題顧畫《春風載酒圖》曰:“鶴廬是幀,大類廉州而蒼渾過之。祖芬仁兄得此精品,如遇古人,其善寶藏焉”。1910年冬為顧畫《仿徐幼文山水圖》題跋,曰:頃見鶴廬仿元人徐幼文山水圖…蓋鶴廬不茍下筆,每仿一家必推尋端緒,故古人之魂入其腕下,非時史之泛然應之者,對此覺神和氣靜不尚新奇,而數(shù)年來夢想之古人又仿佛遇之矣”。 四、吳門雙星,惺惺相惜 1896年陸恢為光緒帝《承華事略》補圖后,受龐萊臣邀入虛齋,后又為盛宣懷編檢書畫,飽覽古今名畫又勤于心摹手追,技藝大進名揚海上。二人的互動交往延綿不斷,合作繪畫之外,還以畫會友,介紹生意。陸恢有一通致顧麟士的信札,其曰:“前所委小橫披正在動筆,大約明后交卷矣,今奉到小對、碑帖、紈扇俱一一點領,即加墨數(shù)日中可以繳上”。這是兩人交往的真實記錄。 朋友間每年總有幾次聚會,揮毫談藝,出席相關活動。1903年秋八月斗廬主人徐翰卿六十壽辰,陸恢、顧麟士、倪田等一同去晉祝并合作《松鶴圖》;丙辰(1916)十月下旬陸恢與顧麟士合作《無量壽佛圖》,顧麟士款識曰:“此幀余與廉夫合仿冬心法,畫成視之,融洽如出一手,亦偶然一合也”。 光緒廿六年吳大澂贈徐熙六朝玉造像,徐熙以其名齋,并請陸恢與顧麟士及劉世生、倪田等分作《古玉佛龕圖》以記其事。又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葉品三作《鐵華館管窺海上金石圖》 冊頁,亦是邀請陸恢、顧麟士及吳穀祥、蒲華等作圖,吳昌碩題詩。1919 年補園張紫東為母親尤氏夫人作《節(jié)孝褒揚錄》邀眾人作詩作畫亦有陸恢及顧麟士身影。1920年六月六日陸恢七十生日,顧西津亦親到陸家祝壽。金心蘭卒于1909年12月16日,身后落拓,顧鶴逸、陸恢、吳昌碩為其治喪,吳昌碩撰文,陸恢書丹,吳郡陳伯玉鐫,顧親自買石及付刻資。 兩人在藝術上相互唱和,品評題跋也十分頻繁。1902年顧麟士好友費念慈贈其《供春圖》,便立即請陸恢為其題跋,說明原委。光緒壬寅(1902年)八月二日,顧麟士從仁和魏氏(魏稼孫)獲《漢孔宙碑》舊拓善本,十分高興,與倪田合作《因因盦校碑圖》,又請陸恢題跋以紀其事。1907年元宵節(jié),顧麟士邀請眾友相聚,并出《南田臨大癡富春山卷》和《南田靈巖山圖》兩卷請陸恢等友朋共賞。 五、顧鹿笙及其它 陸恢與顧滎交往稍晚,目前最早的紀錄約在1901年,時年顧滎24歲,陸恢為其繪《動植物逸品冊十二開》,畫了各種花卉鳥獸,現(xiàn)藏臺灣故宮博物院。爾后交往頻繁,或請陸恢作畫,或在藏品上題跋。1902年9月,徐翰卿請陸恢寫《百花圖長卷》贈顧滎。1903年正月,為顧滎長題璧月盦主(倪田)所繪《十二宮辰圖冊》,又題了顧沄《臨黃鶴山人怡親堂圖》并提到說,黃鶴山人《怡親堂圖》此本歸鹿笙九兄收藏。約1904年,陸恢為顧滎題《墨耕佳人梅花》扇面。1907年正月,陸恢為其作《浮嵐暖翠圖》。有時顧滎亦參與筆會活動,如:1911年五月在友朋聚會時,陸恢與顧麟士、倪田、吳昌碩合作為顧滎作書畫扇面,其中墨耕掃元鶴、西津?qū)懗嗨伞⒘虬狳S石、昌碩種紫芝。反面,吳昌碩、陸恢、費念慈、鄭文焯寫四體書。 ![]() 癸卯正月為顧鹿笙題倪田《十二宮辰圖冊》跋文 陸恢與過云樓顧家三代人的交往近四十年,他們之間發(fā)生的故事不可勝數(shù),他們的文采風流、友朋意氣是一個時代的的縮影。現(xiàn)今重新回顧前代事跡,雅人深致、管鮑之交給后人許多啟示與回響。 供稿:葛鷹 過云樓文化公眾號 25.4.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