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人造的草原也是草原|呼和浩特

 書中淘樂 2025-04-24
圖片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在呼和浩特,坐公交車就能抵達草原。

敕勒川草原,距離市中心二十多公里,位于陰山山脈大青山南麓,屬于人造草原,或者說,是一片被精心呵護的大草地。原本想著抽空去那兒看個日落,不過最終也只是一個念頭,并未兌現(xiàn)。

可能覺得人造草原,不去也罷;

也可能怕天黑之后不好叫車,有點落魄。

使我著迷的是「坐公交車就能抵達草原」這件事。

聽起來就很內(nèi)蒙古,有種「我在內(nèi)蒙古」的真切感受。在刻板認知里,去內(nèi)蒙古約等于去草原。

從呼和浩特出發(fā)最暢銷的一日游小團就是去希拉穆仁草原或烏蘭哈達火山,單邊車程差不多兩個半小時。這感覺似曾相識,天然壯闊缺乏人味的景觀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成本,即使是交通如此便利的當下。時間,也是寶貴的旅行貨幣。

在呼和浩特,「草原」并不重要。

「敕勒川」這個名字更浮生聯(lián)想。

在北魏時期,敕勒川主要指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的廣闊平原,就在呼和浩特這片。歷史上有名的《敕勒歌》創(chuàng)作年代就在北魏至北齊之間(公元4到6世紀),最早是鮮卑語牧歌,后來被翻譯為漢語,成了語文必背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如此聯(lián)系,呼和浩特好像就沒那么「遙遠」了。

圖片

說起來,去呼和浩特是個臨時的沖動的念頭。

去年六月端午加節(jié)后那周休假,湊了九天假期準備奔赴山西。臨行前要訂機票了,盯著地圖,突發(fā)奇想,要不咱先去呼和浩特逛兩天?于是,在原本已經(jīng)滿滿當當?shù)臅x北之行里,硬擠出來兩天給了呼和浩特。

最初只是不想走回頭路,從呼和浩特去大同,再到太原,一路南下,順理成章。

做決定的當下,我并沒想到呼和浩特與山西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只把它當作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首府,是我還未去過的北方城市,也是個順手的目的地。

結(jié)果這一安排歪打正著,

成就了山西晉北之行的完美開篇。

圖片

身處呼和浩特市區(qū)的兩日,著實與自以為的「內(nèi)蒙古」沒啥強關(guān)聯(lián),除了行政規(guī)劃下的地理意識,以及作為「中國乳都」必須擁有的奶味兒蒙餐。

并不是它不夠「內(nèi)蒙古」,

是它不僅僅是「內(nèi)蒙古」。

或許這也是一種「我在內(nèi)蒙古」的真切感受。在壯闊無垠的自然風光之外,內(nèi)蒙古各個地區(qū)都有獨屬于自己的多元混雜的人文景觀,而在呼和浩特,從說話的口音語調(diào),到飲食習慣上的貫通,再到寺院里充斥著的中原印記,山西的存在感一點也不比內(nèi)蒙古低。

也許,該從「呼和浩特」這個名字說起。

在歷史中,這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擁有過很多名字,從趙武靈王的「云中郡」,到北魏第一個首都「盛樂城」,再到遼代延用至金、元的「豐州」等等,歷代戰(zhàn)場和兵鎮(zhèn)遺留下來的瓦礫堆無法造就一座供后人憑吊的千年古城。

直到明隆慶五年(1571年),蒙古右翼?默特部首領(lǐng)阿勒坦汗最終達成可與明朝「通貢」與互市的隆慶和議,開創(chuàng)了明蒙友好往來的和平新局面。翌年,阿勒坦汗和妻子三娘子,決定在這建一座城市,即呼和浩特舊城,據(jù)說是比照「元大都」北京城規(guī)劃的。

明廷賜名「歸化城」,當?shù)貪h族老百姓稱之為「三娘子城」,而蒙古人則叫它「青色的城」,蒙語念作「庫庫和屯」,現(xiàn)在使用的「呼和浩特」就是它的音譯名。

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朝廷在「歸化城」的東邊另筑新城,并屯兵于此,以加強邊防、屏藩朔漠,新城「綏遠城」由此誕生。清朝末年,又將歸化和綏遠合并,稱「歸綏」。

民國時期,北洋政府把它從山西省劃出來,成立「綏遠特別區(qū)」。國民政府上臺后,在1928年又改名成立「綏遠省」,持續(xù)到1954年才被裁撤,全部并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歸綏市隨即改名為「呼和浩特」,成為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首府,直到今天。

圖片

至于呼和浩特與山西的關(guān)聯(lián),不僅僅是它從清朝中期至民國初期一直歸山西省管轄近兩百年,更在于呼和浩特也是「走西口」的一個重要的移民集聚地,在這場持續(xù)了四百余年的人口大遷徙中,有無數(shù)山西人背井離鄉(xiāng),長途跋涉,最終定居于此,或種地,或經(jīng)商謀生。

歷史名字的迭代,

人生軌跡的飄搖,

是這座城市復雜性的公式,

也是旅行至此避不開的前情提要。

列進行程里的一個個目的地,就是城市歷史的獨立片段。后知后覺,我們臨時被迫改變的游覽順序竟然與呼和浩特的發(fā)展進程一一對應,就像當初決定來到這里一樣的「巧合」。

呼和浩特之行從內(nèi)蒙古博物院開始,可以了解草原文化的歷史脈絡(luò),以及多元文明交融的過程和結(jié)果,尤其是古代各草原民族(包括蒙古族)的通史陳列。

鎮(zhèn)館之寶就是如今城市里已無跡可尋只能透過好奇柜里的展品一窺往日輝煌的珍貴遺存,且大多都在「歸化城」誕生以前。例如金燦燦的匈奴王冠,以及挪不開眼睛的遼代彩繪木棺,據(jù)說是《鬼吹燈》系列電影《尋龍訣》里棺槨的原型。

圖片
圖片

彼時還趕上了一個壁畫臨展,雖臨摹本居多,依然足夠震撼,也能看到不同朝代的畫風演變,為后續(xù)在大同和太原與壁畫相關(guān)的行程打了一個基礎(chǔ)。

邊看邊說,這趟行程咋這么合適啊,要啥有啥,一脈相承,不好好看展都說不過去了。所以,不知不覺,我和旅行搭子在博物院待到廣播即將閉館了才出來。

圖片
圖片

跨出門的時候,眼見周遭的人都在仰望天空,我們也條件反射般抬頭。哇,天空中懸浮著像羽絨被一樣的碩大云朵,仿佛就在頭頂,一朵接一朵,猶如在木偶劇里會見到的那種扎實涂滿白色顏料的云朵形道具。在藍天的映襯下,它們齊刷刷朝著一個方向流動,不一會兒就從這頭飄到了那頭,好似溜得比我們還快。

嗯,趙武靈王給這地方取名「云中郡」是有道理的。

圖片
圖片

在博物館惡補歷史之后,就該逛寺廟了。

圖片

明萬歷六年(1578年),阿勒坦汗赴青海仰華寺會晤藏傳佛教格魯派(也稱黃教)領(lǐng)袖索南嘉措,以其為首的蒙古右翼?小領(lǐng)主及部屬拋棄薩滿教,皈依藏傳佛教,大量貴族子弟出家為僧,使藏傳佛教開始在蒙古廣為傳播。此后,「歸化城」中曾陸續(xù)建有大小廟宇近百座,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個綿綿召,所以,歸化城也被稱之為「召城」。

建城初期由阿勒坦汗主持創(chuàng)建的「大召寺」,漢名「無量寺」,是七大召之首,也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第二召是「席力圖召」,漢名「延壽寺」,離大召寺步行幾百米吧。第三召已不復存在,留下一座牌坊和屬廟「五塔寺」。對我來說,這幾處都在步行距離內(nèi),所以一氣呵成,拉通看了個遍。除了「五塔寺」免費參觀,其余兩處都是售票景區(qū)。

圖片

「召」,為藏語寺廟之意。流轉(zhuǎn)于各個廟宇之間,觀賞結(jié)合藏、漢形式的建筑風格,香霧繚繞,陽光奪目,一時恍惚,直到蒙文字樣的出現(xiàn),才確定是在內(nèi)蒙古。

我對藏傳佛教并不熟悉,印象里滿是轉(zhuǎn)經(jīng)筒、唐卡、經(jīng)幡,以及異域風情的佛造像。某年春節(jié)在西安古城里逛過廣仁寺,是我第一次接觸藏傳佛教寺廟,據(jù)說是康熙皇帝在西巡西安時自己出資創(chuàng)建的寺院,是全國惟一綠度母主道場。時隔多年,我依然記得那是全國惟一綠度母主道場,可我卻忘記了綠度母是誰,可笑的記憶。

「大召寺」有三絕:銀佛、龍雕、壁畫,都在大殿內(nèi)。大殿由前殿,后衛(wèi)經(jīng)堂和佛殿構(gòu)成,連成一體,是整個寺廟中唯一一座漢、藏結(jié)合風格的喇嘛廟,其余建筑都是漢廟形制。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銀佛在佛殿正中,近三米高,是全國最大的釋迦牟尼銀佛像,鑄造于明代,用純銀三千斤。但采光問題,肉眼看上去,佛像和壁畫并沒有那么突出,感覺是霧蒙蒙的隔了層紗。銀佛前面通天柱上盤著的龍雕更清晰可觀,濃濃的山西味兒。

趕上端午假期,寺廟里不少人,挺熱鬧。在我們順時針參觀大殿時,經(jīng)堂里坐著一位僧人,戴著黃色僧帽,正在給身旁兩位游客(身著沖鋒衣)講經(jīng)。說者語氣很溫和,嘴角微微上揚,上臂微微抬起,聽者眼神真摯,身體前傾,一動不動,仿佛他們已入畫。

「大召寺」還有一處值得看,是“九邊第一泉”,指玉泉井,有一個康熙皇帝平定噶爾丹之亂路過大召“御馬刨泉”的傳說?,F(xiàn)在大召所在的市區(qū)也叫玉泉區(qū)。

現(xiàn)在所見匾額是清代山西文人王用楨以棉書技法書寫,有獨特的審美趣味。

圖片

走到「席力圖召」,世界都安靜了,游客很少。與這最有名的傳說便是朱元璋曾在這里做過小沙彌了。

寺廟最大、最中心的殿堂就是大雄寶殿,藏式平頂、小窗、梯形墻,后部巧妙連接漢式歇山頂。四壁用彩色琉璃磚包鑲,殿前的銅鑄鎏金寶瓶、飛龍、祥鹿與朱門彩繪相輝映,色彩飽滿,領(lǐng)略到了一絲藏地寺廟的風貌,不再是濃濃的山西味兒了。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清朝康熙皇帝御制“平定噶爾丹紀功碑”立于大殿前列,與“九邊第一泉”又連上了,可見這兩座寺廟的距離真的很近。

另外,寺廟東南隅還有一座漢白玉石雕砌覆缽式喇嘛塔,高15米,可上臺階圍繞游覽。特別之處在于它有一對金色大耳朵,莊嚴之余有了一點俏皮感。

最意外的收獲是古佛殿,是「席力圖召」歷史最久的殿堂,建于遼代,已有千年歷史。殿內(nèi)木板已有許多破損,腳步再輕盈,每走一步都有哼哼唧唧的正面反饋。雖然建筑體小小的,藏在了大殿背后,但有最強的能量磁場,難怪這是歷代活佛習經(jīng)傳戒的場所。

圖片
圖片

最后一站,五塔寺。原名金剛座舍利寶塔。

塔始建于清雍正年間,由塔基、金剛座、塔頂三部分組成。這種造型源于古印度早期的伽耶式佛塔,塔頂?shù)奈遄鹚阆笳髦Y拜金剛界五方佛——中間為大日如來佛,東面為阿閦(chù)佛,南面為寶生佛,西面為阿彌陀佛,北面為不空成就佛。

中國最早的金剛寶座塔造型出現(xiàn)在敦煌中北周石窟的壁畫之上。最早的塔形實物是山西朔縣崇福寺北魏石刻中的金剛寶座塔?,F(xiàn)存最早的建筑實物是北京真覺寺金剛寶座塔。中國現(xiàn)存的金剛寶座塔僅十余座,它們在五塔寺的室內(nèi)展廳都可見照片。

呼和浩特的這座也在四大金剛寶座塔之列。

圖片

或許是下午陽光的角度,站在樹下望向塔,覺得它在發(fā)光,需要戴著墨鏡才能看清楚石雕的花紋。這樣式越看越覺得眼熟,一定是在哪兒看到過,接著腦袋突然嗡了一聲,是彭州!彭州龍興舍利寶塔!世界最高的金剛寶座塔!嗯,又多了一份親切感。

行前查資料說五塔寺中最有價值的是緊靠北墻的蒙文天文圖石刻,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標注的一幅天文圖。不過現(xiàn)在不允許近身塔周,無法走進去看清楚這塊石刻,只能在外圍墻面的鏤空處遠遠地望一下。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這一圈寺廟逛下來,印象深刻的是「十相自在」。

這個圖案是藏傳佛教寺廟氛圍感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雖已不是第一次見,但是我第一次認識它,圖一個好兆頭,也增加一個無用的小知識。

「十相自在」符號由7個梵文字母和3個圖形豎向組合而成,10個符號象征須彌山和人的身體的各部位與物質(zhì)世界的各個部分,是一整套復雜的理論體系。

這個圖案在塔門、壁書、唐卡上都有,其作用可免除刀兵、疾疫、餓饉及水、火、風等災難,使所在之處吉祥圓滿、眷屬和睦、身心安康、去處通達、所求如愿。(全是好詞)

多看看,由眼及心,也能汲取一些神秘力量吧。

圖片
圖片

最后一個行程,是將軍衙署,被稱為“漠南第一府”。

最直觀的是可以看到清代「綏遠城」的建筑遺存本身,它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地位等級最高的清代邊疆駐防將軍府之一。在被裁撤之前,綏遠省政府也一直在這里辦公,包括傅作義和董其武等人,后來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和高級人民法院都曾在此辦公。

室內(nèi)展廳部分可以看到清代「綏遠城」的城門石匾,以及相關(guān)的歷史事件闡述。還有一個挺大的展廳用來回溯「走西口」的大遷徙,能速成很多山西方言。

將軍衙署的文創(chuàng)店設(shè)在一個略顯突兀的蒙古包里。六月的天氣,鉆進去悶到窒息。巡視一圈,無從下手。相比之下,還是內(nèi)蒙古博物院的文創(chuàng)做得更養(yǎng)眼。

后來在線上的文創(chuàng)商店還搜到了用陳年牛糞制作的「蒙古養(yǎng)生香」,也是一大特色了。

離將軍衙署不遠就有一家紅墻下的咖啡館,取景拍照都有點帝都那味兒了。決定在這吃點甜品,點了奶皮子拿鐵和咸奶茶盒子蛋糕,飽腹感很足。吃到一半,我和旅行搭子抬頭,眼神交匯,懂了,有些懷念前一天在另一家咖啡館吃到的蒙古奶茶切塊。

那家咖啡館叫「4000m」。老板應該是蒙古族姑娘,因為蒙古元素遍布店內(nèi)裝飾。三層書架上有一大半都是蒙文書籍,架子最上面一層還放了一幅鐵木真的畫像,就是歷史書里常見的那張。雖然開著窗,但線香的味道特別明顯,或者這就是「蒙古養(yǎng)生香」?比在寺廟里的味道還要濃烈,剛坐下時還有些不適應,鼻子和眼睛都感覺有點熏,可幾分鐘后,完全適應了,甚至有點依賴那個味道,整得有點玄學了。

圖片
圖片

我們左手那桌是一個女生,穿著很居家,像是???,塞著耳機立著pad看古偶,一聲不吭。右手有兩桌,一桌是跟我們一樣的游客,女生,在店里找角度各種自拍,絲毫不覺得尷尬,甚至還去彈起了鋼琴,對,店里有一架鋼琴;另一桌應是本地人,兩男一女,聊裸辭和在呼市考公的話題,討論很激烈,不用認真都能聽清內(nèi)容,言語間沒有憧憬,全是憂慮,不確定,不甘心,和破罐破摔的罵罵咧咧。

在他們準備離開前,其中一個男生對那個女生說,趁你還沒到35歲,先考了再說唄,萬一你努力了也考不起呢,那就死心塌地去上班了唄。

真是好朋友。哪怕未來好不了了也要過下去。

我們對面還有一桌雙人沙發(fā)椅的座位,靠著書架,是兩位女生,應該是在呼和浩特讀書的大學生。聊天的內(nèi)容是畢業(yè)后何去何從,要不要離開呼和浩特,不回老家又能去哪兒,以及自己認識的前輩(男生)在呼和浩特定居后被房貸車貸和老婆孩子牽絆的雖然不缺錢但也不愉快的成年人的生活。不得不感嘆這房間的聲場不錯,她們的對話全都聽得清清楚楚。

這是否也算一種存在主義咖啡館呢。

身處于愉快的旅行之中的閑適感立刻被談話的內(nèi)容拉回現(xiàn)實。盡管那些都已不是我需要面對的問題,但似乎也無法給出一個像樣的答案。日子可能就在這樣看似熱烈但是空洞的掙扎中溜走了,問題還是那個問題,答案一直在變,卻好像什么都沒變。

圖片

吃一口奶茶蛋糕,什么都好了。

蒙古奶茶與動物奶油組合成一種平衡的油脂感,配上蓬松的蛋糕胚,甜中帶咸,口感充盈,一口就能上頭,也太好吃了,應該再點第二塊的。

在我們嘗試了咸奶茶、奶皮子、酸馬奶、奶油拌炒米等當?shù)靥厣?,都感嘆好像我們對奶制品過敏了,消化不良??墒沁@口奶茶蛋糕徹底升華了,一下理解到了它的妙處。反思我們可能不適合太夯實的不加修飾的原汁原味,雖然那是旅行途中最被推崇的正宗體驗。反倒是這樣變通的感受,更符合我們被食品工業(yè)規(guī)訓了的味蕾。可能不好,但也好。

圖片

在呼和浩特吃到的最棒的食物,

是開花兒的羊肉燒麥。

不論是到店還是外賣,都是一樣的美味,特別是沙蔥羊肉餡兒的,直接吃到沉默。我們甚至先入為主,感覺比在大同和太原吃的都要美味。

有一種說法,燒麥的起源就是明末清初時的「綏遠城」,即現(xiàn)在的呼和浩特。當?shù)氐貥嗣朗持痪徒小咐辖椩獰湣?,值得一吃?/span>

除了當?shù)氐难蛉夂秃橛停?/span>

麥的成功還需要河套平原的高筋面粉。

這又會追溯到河套平原種植小麥的歷史。兩千多年前,匈奴呼韓邪單于請求和親,漢元帝將后宮宮女王牆(字昭君)賜之。隨后是昭君引種小麥并傳授耕作技藝于河套地區(qū),推動了當?shù)氐霓r(nóng)耕文明發(fā)展。然后歷史推展到「走西口」,隨著人口的聚集,包括小麥在內(nèi)的多種農(nóng)作物開始在這里大規(guī)模種植,并通過開渠等方式解決了灌溉問題,使得產(chǎn)量大增。至今,高筋面粉成為了河套平原最驕傲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之一。

所以燒麥從一開始,就融合了游牧民族的豪放和農(nóng)耕民族的細膩,兩者缺一不可。看似家常和普通的食物,卻藏著文化遷徙和交融的歷史演變。

這就很「呼和浩特」,不是嘛。

圖片

坐上離開呼和浩特的高鐵,窗外就是草原。

天然的、杳無人煙的草原。

我又想到了敕勒川草原。如今快過去一年了,當初想去的這個念頭一直存在著。當時怎么就懶了呢,該去那兒看個日落的。

那是離呼和浩特市區(qū)最近的草原。

人造的草原也是草原。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日

圖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