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的臺九壩子 文/李斌 宜昌向東臨荊州接壤的河溶鎮(zhèn)星火村,山巒透著綠意,繁茂的香樟,挺抜的楠樹,擁簇著一片百十畝平平展展的壩子,當(dāng)?shù)乩先朔Q臺九壩子。當(dāng)你在似迷宮般森林中踏上這片土地時,神秘的氣息便撲面而來。 這里的過去很偏辟荒涼,貧窮又落后??墒牵耘_九壩子為核心不足三平方公里的周圍,卻散落著一批十分文雅而優(yōu)美的古代名址:君子山,五花冢,瓷器冢,熊家冢,君山冢,連三包,戒荊廟,皇陵廟,皇家店,荊公土地,御井,官道,四十八石課。 弄清這個問題,首先從“臺九”二字進(jìn)行分析。 2000多年前的楚國,“臺”為墓地;“九”是最大數(shù),君王為九五之尊。由此可見,臺九便是楚王的墓園。壩子,通常指的是山間平坦,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的地方。臺九壩子的當(dāng)年取名,定義就是楚國王室墓域中一片平原。 那么,臺九壩子的千年面紗被揭開時,解秘的真相是什么呢? 遺存的證據(jù) 臺九壩子的地理形制,是在沮漳河沖積平原以東隆起的一片丘陵,十分像渤海灣伸向太平洋的半島。渤海灣大陸是地殼運動和板塊構(gòu)造形成后構(gòu)造環(huán)境,到了中生代和新生代太平洋板塊向西俯沖,導(dǎo)致地殼和巖石圈減薄,地溫梯度升高,造成華北克拉道破壞及地幔隆升的結(jié)果。渤海灣三面臨海,臺九壩子這塊地面,北面,西面和南面,是一望無垠的平原。千百年前,平原便是洞庭湖最西端水域。到了二十世紀(jì)四十年代末,平原從北到南,分別是鷹落湖、趙湖、螺絲港、五里三湖、草埠湖和菱角湖。湖泊一個接著一個,擁簇著臺九壩子周圍的山崗。 山崗上生長著遍野的松樹、橡樹,黃洋樹和奶皮郎樹。森林中有一條十里官道連接著接龍橋與臺九壩子,官道寬約三米,全由青石板鋪就,雖然段段殘節(jié),完整的石板卻泛著青光,似乎在展示著千年之前的輝煌。接龍橋以南,順著坡道,便是皇家店;皇家店再往南,過孫家灣,至君山冢;君山冢再往南,至荊公土地(廟);到了荊公土地不足百米,便到了臺九壩子。 為什么從接龍橋至臺九壩子這爿偏僻的崗丘上依稀殘存著官道?其實,官道是從現(xiàn)在的河溶古鎮(zhèn)為起點,向臺九壩子延伸。河溶古鎮(zhèn)便是三國時期的麥城。麥城的前世名叫烏扶邑,公元3200多年前是權(quán)國首都。公元前1250年至1192年之間,武丁的后裔分封在這里建立古權(quán)國。公元前738年,楚武王熊通滅權(quán)國,在這里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權(quán)縣。到了公元前518年,楚平王為了抵御伍子胥入侵,擴建烏扶邑,將這里定為楚國陪都。 楚平王為了祭拜爺爺楚莊王出行方便,從郢都修建官道至臺九壩子是必然之舉。從楚王宮至接龍橋這段約六公里路面,于沮漳二河之間,兩千多年河水泛濫,漳沮水改道,官道被淹毀,僅剩下一座漳河故道上的石橋。 此橋規(guī)模之大,宏偉致極。橋面并列三塊六條巨大條石,每石寬約一米,長七八米,中間立一石頭橋墩。橋墩上雕一巨龍,龍頭向東,龍尾向西,石龍栩栩如生,盡顯磅礴之勢。橋頭有兩尊石碑,均于石龜背上。從殘留龜背上的凹糟推測,石碑均在丈余。此橋建筑,耗資巨大。非皇家方有財力修建,民間絕無如此錢財,既使現(xiàn)在,耗資也在數(shù)億元! 過橋之后,沿著官道,爬上楊家大山,便是皇家店?;始业晁埔还糯鷱R宇,其實應(yīng)是王室驛站。日本人侵略中國來到這里,一把火將偌大殿堂焚為灰燼。 所謂楊家大山,也是沮漳河沖積平原至鄂西大山緩沖區(qū)一處丘陵,山高不足二十米。楊家大山緊連著君子山。 君子山呈東西走向,長約五六里。君子山的東端建有一廟,名戒荊廟;君子山中間另有一廟,名皇陵廟;君子山尾部還有一廟,名皇陵廟。這三座古廟,中間的皇陵廟離臺九壩子約半里路,清朝時期自然倒塌。山尾的皇陵廟二十世紀(jì)五十年初改建成學(xué)校,名皇陵小學(xué),筆者在皇陵小學(xué)讀完小學(xué)。山頭戒荊廟,1966年9月,由紅衛(wèi)兵拆除。 君子山中部以北約百十米處,一字?jǐn)[開,并列五座土地(廟)。一色青石,高二丈,宏偉挺抜。為什么在這里要建設(shè)如此高大的土地(廟)?又如何一色青石?至今無法解釋。唯一的結(jié)論是二千年之上的古物。 君子山中部皇陵廟前,還有一座土地(廟),名荊公土地廟。這座土地廟,比石頭土地廟規(guī)格更高,土地(廟)前有一片平地,兩旁生長著粗大的冬青樹。離荊公土地(廟)百十米,便是四十八石課。 所謂四十八石課,老人們口口相傳的是,這片土地上收獲的莊稼,每年上繳租子四十八石!這一帶的土地,除了四十八石課以外。其余都是地主所有,唯獨這片土地歸屬國有! 臺九壩子的神秘氣息,理所當(dāng)然應(yīng)該從四十八石課上捕捉。 臺九壩子是一處平平展展的地面,約三五畝地大小,官道在此便是盡頭,從東往西,三條肥沃的沖田在這里匯聚。這里的田地,面積都在一畝以上,最多的達(dá)到了五畝。當(dāng)?shù)匕傩辗Q之為五畝大塊。在丘嶺,水稻田達(dá)到了五畝,便有了人為痕跡!遙想當(dāng)年,這些土地定是官家或者王室所為。官家或王室,將這片土地打理得十分地精致,東西南北,形成了四面環(huán)抱,只有西方一個出口,顛連直接沮漳,若遇大水,長江之水,洶涌倒灌,波浪滾滾,浸漫至臺九壩子邊,水天一色,汪洋一片!站在臺九壩子上,東邊可見熊家冢,南邊可見五花冢,西邊可見瓷器冢,北邊可見君山冢。如此四個大冢,每一個冢子,離臺九壩子約一里路左右。神奇么?肯定。如果從臺九壩子沿著官道,行至君山,走上戒荊廟山門四望,君子山似一條長龍,靜靜地俯臥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綠樹翠竹叢中,三十幾座千年古冢,散落在君子山周圍,似一座一座烽火臺,有節(jié)律地矗立。再看,君子山環(huán)抱著臺九壩子,似乎在守護(hù)著這個神話般的臺九!臺九又似乎在照管著四個大冢周邊的若干小冢,小冢呢?又似乎是這些大冢的衛(wèi)士!臺九壩子,便是長眠于這些冢子之中的統(tǒng)帥!那么,這些冢子的主人又是誰呢? 楚國的墓域 臺九壩子,這個淹沒在歷史塵埃中3000多年,早已被世人遺忘,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卻真切地傳遞給現(xiàn)代人一個有趣的事實。 臺九壩子向西南方向約7公里,是楚國早期都城季家湖;向西北方向約7公里,是楚國中早期陪都烏扶邑;向東北方向約30公里,是楚國都城紀(jì)南。 三座楚國都城,臺九壩子正好處在中央。 季家湖位于當(dāng)陽市草埠湖鎮(zhèn)。二十世紀(jì)五十年代初,湖北省政府(應(yīng)該是中南局),發(fā)現(xiàn)了這片面積100平方公里,人跡罕至的蘆葦蕩子。1952年2月,國家從上海市,武漢市,宜昌市三地動員了萬名知識青年,成立了湖北省國營草埠湖農(nóng)場,草埠湖農(nóng)場直屬省政府管轄,行政級別為副廳級。 農(nóng)場在草埠湖和菱角湖的蘆葦蕩挖渠筑壩,開墾出九萬畝耕地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季家湖楚國都城遺址。經(jīng)國家文物局多次考古發(fā)現(xiàn),季家湖是一座楚國早期的都城:郢。城址南北長約1600米,東西寬約1400米。夯土南城垣長約86米,底寬約13.4米,殘高約1.4米,疊壓在新時期時代晚期遺址之上。這里出土了"秦王卑命競坪王之定救秦戎”銅鐘和大型青銅構(gòu)件。還出土大量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銅箭鏃,劍,戈,矛等兵器,豐富的楚國時代文物表明,季家遺址,是楚國早期郢都。2001年6月25日,季家湖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季家湖作為楚國都城似乎已經(jīng)定論,那么,這座古老都城是否與臺九壩子有著某種聯(lián)系? 臺九壩子的東面約30公里的地方是古紀(jì)南城遺址。 紀(jì)南作為楚國鼎盛時期的都城,歷經(jīng)411年,共有20代楚王在這里建都,這里是繼季家湖之后的郢都。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建,至公元前268年秦將白起"抜城”,先后有楚考烈王,楚文王,楚莊王這些歷史上著名的君王在此建功立業(yè),名垂青史。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公元前613年在郢都繼位。楚莊王是中國歷史上很有成就的一位君主,在位期間,他通過政治改革和軍事行動,為國家的統(tǒng)一做出了貢獻(xiàn)。一嗚驚人,問鼎中原這些成語創(chuàng)造者便是楚莊王的行動所致,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在郢都去世。楚莊王的墓葬在那里?雖有荊州八嶺山和紀(jì)山之說,至今尚無實證。楚莊王前后,楚國800年,先后經(jīng)歷了43位君王。楚國之輝煌,創(chuàng)造了楚文化,但是,眾多楚王們身后葬于何處,至今為止沒有答案,僅有臺九壩子?xùn)|面的熊家冢被認(rèn)定為楚王陵。臺九壩子與楚王陵熊家冢近在咫尺,肯定存在某種聯(lián)系! 臺九壩子以北七公里的烏扶邑,這座楚國的陪都,相較于考古發(fā)現(xiàn)的季家湖楚城遺址,紀(jì)南城楚城遺址,留給今天的都只有在地下挖掘出來的文物!而烏扶邑則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了一個擁有二萬多人口的城鎮(zhèn)。 這里在楚國時期名稱烏扶邑,三國時期名稱麥城,現(xiàn)在稱河溶古鎮(zhèn)。至民國,古城仍然遺存一條官道連接著臺九壩子! 公元204年,大文學(xué)家王粲登上麥城,寫下千古名篇《登樓賦》,文中"挾清漳之通浦兮,依曲沮之長洲,北彌陶牧,西接昭丘”。至今,清漳仍舊在,曲沮繞鎮(zhèn)流,昭丘和陶牧仍保存完整。解放初期,過街樓宏偉挺拔,上半、下半、鐵龍三座古橋苑若游龍,九宮十八廟金碧輝煌,護(hù)城河依稀可見! 古城奇妙般遺傳下一種飲食文化:隨朝席。如果從字面上理解,可以解釋為跟隨朝庭的一種席面?這個席面概括稱之為"四冷四熱六大六小一碗湯”。其實,這個席面非常講究:四冷為四碟果蔬;四熱為四碟涼菜。這八碟菜入席后分別擺放在方桌的四方,是不撤走的。六大為六個大海碗,一碗一碗上席,客人吃不吃完,第二碗上,第一碗撤下;六碗全撤下桌之后,六個小盤一齊上桌,同時上來的便是一碗湯!這碗湯可不簡單,特制的土缽湯具相當(dāng)目前的臉盆大小。整只雞,被八只雞蛋和肉丸子擁簇,猶如母雞孵蛋。壓軸碗湯上桌,席面顯得莊嚴(yán),高貴,華麗,奢侈超過滿漢全席。試想,只有在富饒的楚國,才有如此豐富物產(chǎn),上等食材,烹飪美味佳肴。隨朝席流傳下來的席面,在全國范圍,恐怕僅剩下楚國陪都千年不衰,形成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 文化底蘊的傳承強有力地證明河溶的古老,而這座古城(鎮(zhèn)),行政權(quán)由都城變府衙,降至縣城,然后再變更為區(qū)公所和今天的鎮(zhèn),她作為一個地方政權(quán)的存在,一直管理著臺九壩子這片土地,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是緊密地。 以臺九壩子為中心的存在,她的周圍,有著數(shù)不清的墓冢。充滿神秘氣息的臺九壩子,被三座楚國故都。環(huán)繞。那么,八百年楚國王公貴族們,他們身后安葬果真葬于此處? 1975年,人民公社在皇家店山腳下修建趙湖水庫,因為需要溢洪,從山腳處開挖了一公里的溢洪道,在短短的溢洪道上,一下子發(fā)掘出297座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古墓,雖然歷經(jīng)3000年,其巨大噸余的金絲楠木棺槨仍然沒有腐爛,精美至極。一槨一棺,無槨單棺,無槨無棺中2500多件青銅器,漆木器,金銀器,陶器的出土文物,轟動全國。這里,離臺九壩子僅一點五公里。到了2005年,在離臺九壩子千米的地方,國家文物局批準(zhǔn)建設(shè)了熊家冢楚文化博物館,于是,"北有兵馬俑,南有熊家冢",再次轟動全國。要知道,熊家??墒潜缺R俑早整整500年歷史啊! 由此,我們已有足夠的證據(jù)和理由斷定,以臺九壩子為核心的這塊地區(qū),實屬楚國的重要墓域,這一點已經(jīng)不再存疑!那么,臺九壩子周邊已知的遺存和蛛絲馬跡中,能否尋找到神秘的楚王國3000年前有那些楚國王公貴族們長眠于此?進(jìn)而揭開"臺九”神秘的而玄妙的面紗? 陵園的主人 臺九壩子南邊距離最近且最大的墓冢當(dāng)屬五花冢。站在臺九壩子看到的五花大冢,約20多米高的封土堆氣勢磅礴如巍峨城闕,聽當(dāng)?shù)乩先藗冎v,五花大冢長生長著粗大的古松和古柏,似一座綠色山巒,靜謐而肅穆。掩著沉積地下千年歲月的痕跡,又仿佛一部歷史長卷,令人去探索古墓的未知。 這個大冢應(yīng)該是楚莊王的陵墓。 春秋五霸楚莊王墓在什么地方,至今沒有定論,有荊州八嶺山和紀(jì)山之說。而在臺九壩子這座古墓,憑什么判斷是楚莊王的墓? 公元前7世紀(jì)至公元前5世紀(jì)初,楚莊王、齊恒公、晉文公,秦穆公和宋襄公五位春秋時期的君王被稱為春秋五霸。莊王將自己定位于精神品質(zhì)的花,故將他的墓冢命名五花之冢;同時,在他的神道北邊,修建了五座規(guī)格極高的石頭土地(廟),在五座土地(廟)南,又修了一座規(guī)格更高的土地(廟),荊公土地廟。如果說五座土地廟是在暗喻著春秋五霸,那么,荊公土地廟就在實質(zhì)性告訴后人,他楚莊王是五霸中的姣姣者,因為莊王,自稱荊公。臺九,是王陵。王陵,須守衛(wèi)。在荊公土地(廟)以東,君子山頭,那座古廟,曰戒荊廟,不正是警戒護(hù)守荊公這個人間曾經(jīng)的五霸名花嗎? 那么,楚國時期臺九壩子墓域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五花冢的主人便是楚莊王。他安葬在這里的時間是公元前591年,此時大楚,問鼎中原,繁榮昌盛,國力雄厚,泱泱大冢,實不為過! 臺九壩子西邊有座瓷器冢,冢邊并列三座大冢,名連三包。連三包下的丘陵,有一個古怪的名字,叫斷頭山。斷頭山其實不是山,而是一處高不到五米的斜坡坡。 斷頭山腳,是螺螄港。港邊北端便是君子山尾,這里地勢低洼,水泊湖汊建有一廟,又稱曰皇陵廟。君子山上的兩座皇陵廟,一座皇家店,當(dāng)年應(yīng)該稱王陵廟。臺九壩子一帶居民,千百年來口音"王"和"皇”二字不分,廟宇又不見銘文,將王陵演變稱之皇陵也說得過去。 臺九壩子至湖邊的皇陵廟邊有熊家灣,這里的人都姓熊。楚王43位,他們的祖先都姓熊,皇陵廟邊,臺九壩子存在熊家灣,他們是不是楚王的后裔呢? 公元前516年去世的楚平王,封王之前,人民稱贊,君子之風(fēng)。而他身后卻被稱偽君子。臺九壩子以西眾多疑冢,君子山皇陵廟被毀的三架子冢,是否認(rèn)定為楚平王墓。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破楚,掘平王墓,鞭尸三百,故事便真實發(fā)生在斷頭山下。當(dāng)?shù)厝藗髡f,君子山最大的墓冢君山冢是平王墓,在君山冢南三里地有伍子胥之墓,在沒有得到論證之前似乎說不通,楚王怎么可能批準(zhǔn)平王的敵人葬在自己一側(cè)? 楚平王被伍子胥拋尸荒野之后,王墓被毀,楚人沒有將平王重葬原址,而是在離皇陵廟二公里處,再葬平王。因為再葬楚平王的君主是平王之子昭王,民間便將平王二次安葬地誤稱為昭丘。這便是王粲在三國時期所作《豋樓賦》之"北彌陶牧,西接昭丘"之所在。 然而,真正的"昭丘',便是臺九壩子?xùn)|面的熊家冢。 臺九壩子?xùn)|約1000米左右的熊家冢楚墓,是迄今為止全中國四個之最:規(guī)劃設(shè)計最科學(xué),建設(shè)規(guī)模最大,分列布局最完整和目前最罕見的楚王墓。 熊家冢由一大一小兩座大墓并列,主墓高約10多米,附墓高約6米多,兩座古墓,生長著百十棵古松,占地約200畝,生長著茂盛的狗娃根草,絲毛草和絆根草,是當(dāng)陽縣星火村和江陵縣張場村的放牛場。地勢優(yōu)越,鮮草繁密,兩縣農(nóng)人便將耕牛隨意棄于此地。勞作了一天的耕牛在熊家冢草坪子上愜意進(jìn)食,農(nóng)人或躺或臥在綠色草叢,您閑吸著旱煙,孩子們在草塬子上戲嬉,白鷙則蹲在牛背上,似乎在照看著牛群。至上世紀(jì)七十年代初,熊家冢歸宜昌地區(qū)行署當(dāng)陽縣管轄,還是由荊州地區(qū)行署江陵縣管轄,均無明確界線。(1974年10月,星火村展開轟轟烈烈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運動,將戒荊廟后山約100多畝荒地開墾,卻遭到張場村民的強烈反對,無奈之下,時任當(dāng)陽星火大隊黨支部書記的筆者,請時任江陵縣革委會委員、印市大隊黨支部書記王先銀舅舅出面調(diào)解。張場大隊書記李天炳與筆者三人商定,戒荊廟后山星火村占用80畝,20畝歸張場村。同時劃定,熊家冢改田造地,以冢中心為界,兩個大隊,各占一半。筆者注。)分屬于兩個縣的村子邊界劃定后的1975年,漳河二干渠改道,熊家冢楚墓被發(fā)現(xiàn),露出冰山一角。 至2012年,熊家冢發(fā)掘出楚昭王時代的玉器,瑪瑙,青銅器,水晶和陶器共1000多件,人殉坑92座。在熊家冢西面原星火村地面,發(fā)掘出長131、4米,寬12米的罕見車馬坑,在車馬坑邊,排列有序30座小型車馬坑。大車馬坑發(fā)現(xiàn)43座戰(zhàn)車,164匹戰(zhàn)馬,形成了一個堪比兵馬俑更加壯觀的車馬陣。因為,秦王兵馬俑是人工制作的陶俑陶馬,而熊家冢出土的卻是整體真車,活體戰(zhàn)馬,在地下埋葬了近3000年,車馬均已物化變成了化石,其震撼人心程度遠(yuǎn)超兵馬俑!"北有兵馬俑,南有熊家冢"一經(jīng)對外開放,世界各國游客和專家學(xué)者慕名而來,孤獨寂寞的臺九壩子,守護(hù)著楚文化遺產(chǎn)這片土地開始進(jìn)入人們的視線。 臺九壩子以東中國第一大王陵熊家冢是不是楚昭王熊珍的陵墓,有專家質(zhì)疑熊家冢是楚慧王熊章或者昭王的后代墓葬。從熊家冢92座人殉墓判斷,墓主是昭王后代可以否定。因為,從楚昭王之后,殘忍的人殉隨葬,走完了長達(dá)292年的歷程,這一制度被取消。熊家冢是不是慧王熊章,在主墓發(fā)掘后才有結(jié)論,但是,臺九壩子邊這座古墓,安葬著一位楚國君主己成定論無疑。 臺九壩子的神秘面紗隨著三座大墓主人被判定而揭開,但是,圍繞臺九壩子周圍無數(shù)座小墓大冢,這些墓葬中安臥著誰?在臺九壩子旁邊除了五花大冢之后的第二大冢的主人又是誰?這座與君山冢并列的撮箕冢,在撮箕冢旁的皇陵廟又是那位楚王的家廟?目前還找不到證據(jù)!從史料考證,臺九壩子為核心所呈現(xiàn)的墓冢,是楚國王室的重要墓域,這里安葬著楚莊王熊侶,楚平王熊棄疾,楚昭王熊珍,楚慧王熊章,楚將伍子胥,申包胥,還有,四位楚王的嬪妃,臣妾和楚國的達(dá)官貴人!從皇家店山腳已發(fā)掘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古墓密度推斷,臺九壩子周邊的古墓中,安息著楚國故人超過30000之多,居世界之首! 臺九壩子深邃的面容被慢慢揭開,她向世人展示出了一個嶄新的秘密,臺九壩子,是楚國王朝墓園守護(hù)人的居住區(qū),或者是楚王陵守護(hù)墓園的兵營。3000年滄桑巨變,臺九,盡透王者之氣的壩子被發(fā)現(xiàn),雖然已不知昔日楚王朝臺九是什么模樣,但她又是楚文化燦爛輝煌的歷史長河中,融入的一滴新鮮水珠! 2025年4月記于怡馨家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