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脊梁》講解系列 ![]() ![]() 遙遠蒼穹最亮的“星”——朱光亞 ![]() ![]() ![]() ![]() ![]() part 01 ![]() 開篇語 ![]() ![]() ![]() ![]() ![]() ![]() ![]() 朱光亞:遙遠蒼穹最亮的“星” 大家好!我是河南省實驗小學三年級13班的紅領巾講解員朱星翰,非常榮幸能與大家一同走進“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波瀾壯闊的人生,領略這位科學巨擘為祖國科學事業(yè)奉獻的熱血征程。 1924年,朱光亞出生在湖北宜昌,彼時的中國正被列強欺壓,積貧積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目睹這一切的朱光亞,從小就立下了科學救國的志向。他憑借著超乎常人的努力,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在物理的世界里刻苦鉆研。后來,他又前往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深造,在核物理領域嶄露頭角。 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朱光亞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優(yōu)厚的科研條件和生活待遇,沖破重重阻礙回到祖國。他牽頭起草了《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號召海外學子回國建設新中國,信中那一句“祖國在向我們召喚”,點燃了無數(shù)海外學子的報國熱情。 回國后,朱光亞迅速投身新中國科研建設。1955年,我國決心發(fā)展核事業(yè),朱光亞臨危受命。當時,國內(nèi)核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科研設備匱乏,專業(yè)人才稀缺,連基礎資料都極度短缺。朱光亞卻沒有絲毫猶豫,帶領團隊白手起家。他親自制定科研規(guī)劃,從基礎理論研究到關鍵實驗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嚴格把關。為攻克技術難題,他常常和團隊成員在實驗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廢寢忘食地研討、計算、測試。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那一聲震驚世界的巨響,是朱光亞和團隊多年心血的結晶,標志著中國從此擁有了捍衛(wèi)國家安全的堅實力量。然而,朱光亞并未停下腳步,緊接著投身氫彈研制。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再次讓世界見證中國速度。此后,朱光亞作為我國核事業(yè)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參與領導核電站籌建、核燃料研發(fā)等重大項目,推動我國核工業(y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朱光亞一生淡泊名利,始終默默耕耘。他常說:“我這一輩子主要做的就這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武器。”這份對事業(yè)的專注執(zhí)著,令人動容。2011年,朱光亞先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和中華兒女。他用一生詮釋了愛國、奉獻、拼搏與擔當,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英雄。 ![]() ![]() ![]() 掃碼獲取聯(lián)系方式 ![]() |
|
來自: 郭寧寧4rin3e1h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