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拳的習練是一場身心合一的修行,每一個動作、每一次呼吸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與技法。 在基礎動作要領上,肩部的松活至關重要。習練時需通過肩來引領動作,松肩井穴,達到松活的狀態(tài)??刹捎眉绮糠潘傻膿u擺法,讓肩部在運動中自然舒展。同時,腳下始終保持平行,前腳尖外擺時,后腳尖也與前腳平行,為身體的穩(wěn)定奠定基礎。 重心轉(zhuǎn)換是太極拳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大立園劃圈時,重心從一側轉(zhuǎn)向另一側,胯部必須松活,才能實現(xiàn)從一側的沉到另一側更沉的過渡。此時后腿膝蓋要撐起來,做到 “定膝”,即有規(guī)定限制地保持膝蓋的穩(wěn)定,避免跪膝。上半身也要注意不能過偏,否則會導致重心不穩(wěn),易被 “拿住”。 陰陽開合是太極拳的核心哲學。一陰一陽謂之道,這不僅體現(xiàn)在呼吸上,也體現(xiàn)在動作的開合中。手上升時重心下沉,手下降時重心上升,形成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動作的開合不能超過膝蓋與腳尖,要符合內(nèi)三合外三合的要求。初學時需小心翼翼遵循規(guī)則,隨著熟練程度的提升,方能像高手那樣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勁力的運用和氣息的配合是太極拳的精髓?!熬毼洳痪毠Γ嚼弦粓隹铡?,功從勁力角度而言,講究力發(fā)于腳,力點在前腳掌。氣沉丹田,力發(fā)四梢,氣要沉到腳上,體會螺旋下降和上升的感覺。螺旋下降上升通常在一個方向或一側重心進行,若重心移動時上下浮沉,會讓人感覺重心不穩(wěn)。練習時動作不能太快,否則難以體會松沉和氣沉丹田,還可能導致氣息處理不好、身體勞累甚至膝蓋疼痛。 身體各部位的協(xié)調(diào)與勁力的整合不容忽視。起式舉手臂時,蘊含著棚勁,是筋的提動與外撐的結合。肩與膝存在對應關系,左肩對應右膝,右肩對應左膝,要注重擰裹勁兒。上半身和下半身需勁力整順,避免脫節(jié)。胸腰折疊要與手臂動作的開合結合,該頂命門時要頂,不能松。兩臂開合的角度有攻防意義,翻臀翹臀是開合的體現(xiàn),也是胸腰折疊的表現(xiàn),同時要注意斂臀和尾閭的調(diào)整。 隨著練習的深入,會有更多高階感悟。比如 “拳打人,而不能人打拳”,強調(diào)熟練后讓拳自然催動人的動作,而非刻意為之。膝蓋、肘、手與腳不僅要位置相合,力道的方向和大小也要相合。像倒卷肱動作,雙手上托時身體要下墜,前手外撐時胸腰要后撐;六封四閉要用上腳的力量往下按,按的時候臀部左右分開松沉;捋的時候,身體重心下沉旋轉(zhuǎn),用此力量破壞對方重心。 習練太極拳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最初注重動作的規(guī)范,到體會氣與形的相輔相成 —— 氣至形至,形至氣隨,再到后期勁力的整合與身心的自然流暢,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專注。只有不斷鉆研,才能在太極拳的世界里感受到身心合一的奇妙境界,領悟到傳統(tǒng)武術的博大精深。 (AI參與本文整理) 我們建立了一個“易道醫(yī)武研修”的IMA知識庫,它是騰訊生態(tài)的軟件,可以有電腦版、APP版,還有微信小程序版。 可以看資料,也可以在知識庫里問中醫(yī)知識, IMA能夠調(diào)用混元大模型和DEEPSEEK大模型 在知識庫里的資料里查找答案。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加入知識庫,共同學習研修。 |
|
來自: 癡夢龍吟 > 《傳統(tǒng)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