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人教社1987年版的初中語文教材,讀到《見大而忘小》這篇課文,頗有感慨。這篇議論文的觀點是:人應該有大的追求,不要被小的利益牽涉精力。作者認為:“見大而忘小,這是自古以來許多偉大人物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思想修養(yǎng)”,“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者,從來就是能'見大而忘小’的人”。盡管時過境遷,但讀了以上語句,我還是很感激動,挺喜歡這篇老課文的。但課文中接下來的一段話,卻讓我感到躊躇了,我想,當下的人們讀到這一段文字,會是怎樣的心情呢?是興奮感動,還是抱怨吐槽?是有為的革命者還是碌碌的庸人,分界線就在于將自己主要的心力用在革命事業(yè)上,還是用在個人得失的追求上?是“見大而忘小”,還是“見小而忘大”? 我們的目標在于遠大的共產(chǎn)主義的未來,在于整個人類的解放。列寧說過:“我們想要建立八小時的工作日,但是我們自己卻往往做了至少兩倍時間的工作。” 為了我們革命事業(yè)的勝利,為了贏得將來更加美好的日子,當前我們寧愿付出艱苦的勞動,過著艱苦的生活。 我想,如果在年輕的時候讀到這段話,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抄寫在日記里,用它去激勵自己繼續(xù)奉獻??墒牵缃裎易x到這段話,為什么覺得心態(tài)有點變了呢?我把這段話發(fā)給同學兼好友,他和我一樣,那些年也一直按照“見大而忘小”的觀念度過,我想聽聽他的看法。 記得剛工作時,我們倆都把教育當作最神圣的事業(yè),撲下身子備課、講課、做班主任,當年我們教高中,一個月只休息一天;每天早上5:30起床,6:00上早操,一直忙到晚上9:50下晚自習,查完宿舍,就是10:30了。天天如此,卻能樂此不疲,我們真算是“見大而忘小”的人了。于是我問好友:“現(xiàn)在的你,讀到這句話會感動嗎?”好友說:“讀了還是有點感動,但我不會再去這樣做了。因為自己這樣做了近二十年,什么也沒得到。當年只顧干活,連報銷都不懂,最后卻發(fā)現(xiàn),學校把榮譽給了其他人,讓他們早早評上職稱,提拔他們成了領導,自己卻還是普通教師,還在擔任班主任,你說,'將來更加美好的日子’什么時候才能到來?”不過,好友也說:“自己還會做好基本的工作,對得起這份工資,即便沒有評上高級職稱,但工資還是夠吃夠穿的,我們也得講良心,咱不是混日子的人兒?!?/span>聽了朋友的話,我想,如果社會規(guī)則能公平一些,不讓他這樣“見大而忘小”的人一直“小”下去,他的一腔熱血,一定不會冷的。天道酬勤,多勞多得,這才是人生奮斗、社會進步的最大動力,您說呢?公眾號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