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人總是勸我們:“以和為貴,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p> 關(guān)于家庭和睦的好處,我們也如數(shù)家珍。 但現(xiàn)實情況,卻不會如意。畢竟家庭關(guān)系,不是你一個人可以決定的。 一旦緣分散盡,你再去找回來,往往是碰一鼻子灰。 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明白,兄弟姐妹翻臉后,如果出現(xiàn)這幾種情況,就沒必要和解了。 01 父母走了,兄弟姐妹關(guān)系好不好,隨便。 做人最大的底氣,不是有錢有勢,而是“問心無愧”。 如果你在大家庭里,對父母盡孝了,并且比較其他兄弟姐妹,吃虧最多,也毫無怨言。這就說明,你做到了問心無愧。 父母在的時候,你不得不忍受來自于兄弟姐妹的指責(zé),誤解等。父母走了,大家庭里的關(guān)系,就應(yīng)該告一段落了。 也許你會顧及到,來日去上墳,還要一起來。這完全是多余的。 父母走了,各自去上墳,也不是不可以。你幾年不上墳,也不能說你不孝順。 在墳?zāi)骨翱蘅尢涮?,不如在父母活著的時候,多去送幾碗飯,多一些陪伴,拉一拉家常。 俗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p> 對于不和睦的家庭來說,父母去,就只剩下“各自的小家庭”了。父母的大家庭,誰都回不去了。以后大家變成了普通的親戚,是否交往,都隨便,別特別苛求自己如何。 02 自己抱病在身,就沒有必要去看兄弟姐妹的臉色了。 看過一個“野馬效應(yīng)”。大概意思是說,非洲的草原上,有一些野馬,被吸血的蝙蝠傷害后,就暴跳如雷,活活把自己氣死。 被氣死,在平時看來,是一個笑話。但是對于生病的人來說,隨時可能發(fā)生。 我們可以想到這樣的場景:自己躺在病床上,聽到兄弟姐妹來了,就掙扎著起來,想要聽幾句安慰的話。 但是兄弟姐妹一開口,就指責(zé)你,繼續(xù)鬧翻臉。 病痛在此刻,就加劇了不少。這是身上的病,和心中的病,雙管齊下。 世上沒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了,就是血脈也比不上。 當(dāng)你老了,帶病生活。對于已經(jīng)翻臉的兄弟姐妹,就不去交往了,他們假惺惺地來看你,也要拒絕。 人不要在同一個坑里,跌倒了一次,又一次。得有自己的記性。 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看臉色,不停難聽的話,不理會已經(jīng)變質(zhì)的關(guān)系。讓身體和心靈都輕松一些。一切不好的,眼不見心不煩。 03 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交往的兄弟姐妹,別再去陪笑了。 看過這樣的一個問題:給親戚送年貨,禮品被當(dāng)眾扔出來了。怎么辦啊? 過年的時候,本想和親戚改變關(guān)系,把過去的恩怨,都放下。 但是親戚一點面子都不給,直接扔掉年貨。尷尬的人,永遠是你;受傷的人,還是你。 類似的情況,在我家也有過。 我的外婆過世前,小舅舅把錢財都轉(zhuǎn)移給自己了。 就因為這一件事,我的母親、四舅舅、阿姨都不和小舅舅交往了。 過年的時候,小舅舅安排女兒到長輩家拜年。但是長輩把禮物如數(shù)退回。 退回兩次之后,小舅舅家的兒女,和所有的長輩,都處于斷交狀態(tài)。小舅舅也從大家庭里,消失了一般。
同樣的事情,發(fā)生了三次,那就沒有必要做第四次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矛盾,是誰的過錯。如果幾次想辦法和解,都被拒絕了,那就算了。 人是要臉面的,也有自尊心的。哪能自尊心碎了一地,撿起來,又砸碎呢? 你作為主動和解的一方,給對方幾次臺階,也陪了不是,還是不能諒解。從今往后,彼此是路人。 04 借了一大筆錢,就是不歸還的兄弟姐妹,只能撕破臉,保護自己的利益。
兄弟姐妹交往,互相借錢是常有的事情。 特別是一方落難的時候,大家拉一把,也是恩德。 但是有人,爛泥巴糊不上墻;或者把借來的錢,當(dāng)成自己的錢。 多年后,你討要錢,對方不給,還說你“小氣,不給面子”,似乎你什么都錯了。 小錢的話,很多人會想:“算了?!?/p> 但是一大筆錢,借出去了,不要了嗎?也許因此你的生活都困頓了,事業(yè)都垮了。 對于借大錢,又賴賬的兄弟姐妹,我們要把他們當(dāng)成老賴看待。一次次討要不成功,那就只能是打官司了。
打官司不是好事,但是你被逼無奈啊。自從官司之后,兄弟姐妹就徹底翻臉了,收回的余地都沒有。 從此以后,你保護自己的利益,拒絕借錢,也不再去關(guān)注對方的生活好不好。懶窮,賴賬的人,是不值得你同情的。 05 我們總以為,血溶于水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伴隨一輩子。 但,也是就“我以為”而已,對方不會以為這樣。 有人一針見血地說:“人生最大的痛苦,也是親人帶來的?!?/p> 血脈關(guān)系變質(zhì)了,對方的人品變壞了,道德素質(zhì)沒有了,甚至都違法亂紀了,你還珍惜他,這不是要被“反噬”嗎? 關(guān)愛一個人,應(yīng)該是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之下,不要輕易舍身為人。 事實上,每個人都退一步,家庭關(guān)系就好了,可有人就是寸步不讓,有什么辦法呢? 根據(jù)家庭的具體情況,去改變關(guān)系,這才是上策。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