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賀義演(1939-1948年部分義演) 1942年:亂點鴛鴦 1943年:滬上對壘 1944年:狗名狗姓 1945年:同居前后 1948年: 1949年: 待續(xù) 中國一局事先約的是馬連良,因旦角還沒確定,就由金廷蓀跟馬富祿商議,確定了筱翠花、葉盛蘭、袁世海等補檔,但還缺少老生,就由袁世海推薦了李少春。少春加入后,中國打出了十大頭牌的招牌,實際是八大頭牌(因魏連芳和葉盛長沒約到),主要賣點是筱翠花、李少春和葉盛蘭。這三個人都各有實力,戲碼的安排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最終由孫蘭亭斡旋,每人最大的讓步就是退居二牌,但誰也不肯屈居三牌。 李少春這次是為杜壽來的,沒有搭班的準備,所以衣箱行頭都在北京,配角班底也不齊整,為了充實中國的陣容,孫蘭亭、金廷蓀等再三懇請幫忙,李少春才應允。但是少春沒談包銀,也不提條件,僅要求前臺必須捧他到底,其意是和筱翠花爭排次,專唱大軸。這次中國的生意原定是指望筱翠花,并且筱翠花是前輩老藝人,有聲望,不同異流,更不能讓他難堪,故前后臺商榷,確定了輪流唱大軸,名次按出場順序的方案。 ![]() 十九日晚開鑼,演出合作戲全部《武松與潘金蓮》,第二晚李少春、袁世海《連環(huán)套、盜御馬》、筱翠花《紅梅閣》,第三晚筱翠花《馬思遠》李少春《三岔口》。 劇評家老乙觀看了《武松與潘金蓮》,并在老乙說劇中寫道:“這個武松的念法,聲韻完全不像是粗野莽漢,且又做出許多內心表情來,越發(fā)要不得,這自然是因太崇拜石揮他們的緣故所致。但少春并未了解,石揮在話劇界是個演員,若將其放到京劇舞臺上,恐怕連吳四寶都比不上呢?!蓖ㄟ^這段劇評我們不難看到,此時李少春的傳統(tǒng)戲也開始改革了。 這里還有個小插曲,李少春看到了第二天由他壓軸就找到前臺,鬧著告退,幾乎成了僵局,他朋友提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就是對外宣傳“少春因敬老自愿讓出大軸給筱翠花”。后來有報道說“李少春義讓筱翠花”,“李少春有戲德”等指的就是這次。 在有關宣傳報道上,還經(jīng)??吹接欣钌俅撼於频脑u論,為了保證本文真實性,我特意去翻了一下廣告,從十九日開鑼到月底的十二天里,除去一天三人合作戲《武松與潘金蓮》外,葉盛蘭唱了一次大軸戲,其余是筱翠花和李少春各唱五天大軸。 再看看十月份的,李少春大軸二十一天,筱翠花大軸四天,三人合作《新殺子報》兩天;葉盛蘭大軸四天,包括其中一天與李少春合作了《周瑜招親 隔江斗智 周瑜歸天》。由此而見,當年劇評所說“李少春來上海,自登臺以來,時常唱倒二,筱翠花、葉盛蘭他們倒是搶在了他的頭里?!钡恼f法是不確切的。 ![]() 為什么輪流唱大軸,就改為李少春挑梁了呢?因為李少春9月27日貼了一出《戰(zhàn)太平》賣了個滿堂后,孫蘭亭就開始力捧李少春了,后三天大軸戲,完全由李少春承擔,如《武松》《三岔口》《兩將軍》等,這使葉盛蘭大不滿意,因為在李少春之前,葉四的大軸《羅成》也曾賣了個滿堂。沒被重視的原因主要還是小生戲的叫座能力會比老生戲弱些,還有最重要的是李少春在上海的根基深,有后臺。這事是導致中國期滿后,葉盛蘭選擇離開的原因之一。 筱翠花呢,花旦戲固然是一代宗匠,但精彩的花旦戲沒有幾出。近五十的筱翠花又胖,又是用“木嗓”念白,臺上的表演也不適合上海人的胃口。后面會提到,孫蘭亭舍棄馬富祿,有事總找袁世海商議,筱翠花被冷落也是意料之中了。 葉盛章爭頭牌也不亞于乃弟盛蘭,只是除與李少春合作《三岔口》外,其余各戲大多是為他人做嫁衣,與中國交涉后,打算演《酒丐》及《盜銀壺》,最后只壓軸演了幾次《盜銀壺》,大軸由筱翠花、李少春合作《陰陽河》。中國因此局風浪太多,孫蘭亭積極敦促馬連良接手演出。 ![]() 再說李少春,年初在天蟾跟程硯秋合作時唱塌了,他是竭力地想重新振作起來,可是自從以十大頭牌姿態(tài)登臺以來,黃金有言慧珠、言少朋、高盛麟可以說勢均力敵,但梅蘭芳、楊寶森、錢寶森、楊盛春在天蟾卻是勁敵。李少春雖然須生武生戲兼擅,這次赴滬嗓子也比以前好多了,在清亮中已有了寬音,中國方面也盡量偏袒他,但是這一局的陣容里,除筱翠花外,沒有能唱青衣的旦角,所以生旦的對兒戲不能演唱,營業(yè)額也受影響,每天能七、八成座就不錯了。 正當李少春滿心歡喜地獨占鰲頭時,侯玉蘭于9月29日趕到了上海,但她不是來演戲的。自從與李少春同居后,侯玉蘭就沒有再演過戲,這次專程到滬,是為監(jiān)視李少春來的。 ![]() 李少春獨自赴滬主要是參加杜壽義演,沒想到應邀留在了中國演出,因中國戲院的后局還沒確定,所以他們的演出還要續(xù)期。獨自在滬的李少春很瀟灑,與高玉倩的傳聞還沒平息,與小北京的傳聞又在坊間流傳。 參加杜壽的很多伶人都住在金門飯店,小北京是大名鼎鼎的交際花,素與伶人們有來往,所以總去金門閑逛。少春與小北京混的也很熟,跟裘某某雙奪小北京鬧的金門飯店不安寧。有一次多喝了幾杯酒,又大吃小北京的豆腐,甚至邊做身段邊求婚,將小北京堵在廁所搞惡作劇等等,風流韻事不斷流傳出。 李少春被上海人稱為“桃色老生”“公館幫”,在女人地界也是花樣甚多,他與話劇石揮、小紙老虎小吳形影不離,人稱三劍客,經(jīng)常進出康福公寓,甚至在深夜,也可見其蹤影。李少春的二廠到滬后,每天李少春外出或演戲,也是跟隨左右,親自彈壓,這一來李少春無法再去公寓了。 ![]() 以往李少春與戲曲圈的記者混的很熟,而這次剛到上海,就傳出許多桃色新聞,看見報社的人,也在有意地疏遠。少春第一次到上海是紅得可以,第二次還是很紅,后來是一次不如一次,由挑大梁到與葉盛章合作,再為程硯秋挎刀敗北,主要原因還是縱欲造成的嗓子時好時壞,當時很多人都為李少春惋惜“一個人的本性是不易革除的,而且一個人的行動要別人來管束的話,這成何體統(tǒng)?所以李少春要上進,只有自己管束好自己了?!?/span> 再回過頭來看下劇場情況,李少春想通過中國這一局雪前恥,中國想借著李少春打開局面,但總是事與愿違,頭幾天還可以,之后除一兩次滿堂外,上座基本在七八成,有時甚至不到三成。梅蘭芳在天蟾登臺后,中國的上座率更慘,筱翠花的《貴妃醉酒》兩天虧了兩千萬元,李少春一期至少要虧兩萬萬元。中國的票價在天蟾和黃金之間,占了一定優(yōu)勢,所以偶爾也有七八成座,只有平均八成才能維持開銷。 10月12日的《飛報》有消息稱:近日中國戲院派人與魏連芳接洽,孫蘭亭擬以私人身份請魏連芳來幫忙排演《百戰(zhàn)興中唐》。說明此時李少春已著手準備《百戰(zhàn)興中唐》了,因為缺梅妃一角,準備請魏連芳擔任,但魏連芳正在天蟾給梅蘭芳配戲,所以婉言謝絕了。 ![]() 中國一局到十月二十八日滿期,這一期受梅蘭芳的影響,總體來說收入并不好,忽然在二十日左右有了起色,李少春的《空城計》《三岔口》雙出,中間是筱翠花《紅梅閣》連貼幾場都滿座,悶了許久的李少春,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 中國期滿后,本應由馬連良接演,但是跟馬連良配戲的旦角人選很費周折,一直也沒有確定下來,故孫蘭亭又請李少春、筱翠花、葉盛蘭、葉盛章等人續(xù)演半期,倒是都答應了,但最終因為《百戰(zhàn)興中唐》而使筱翠花、馬富祿、葉盛蘭宣布退出了。 請待下集更新! 請掃描二維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