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是六邪之首,風神在古代神話中被稱箕星。而樹木能生風也能擋風疏風,尤其桑樹,有“箕星之精,散而為?!钡恼f法。
所以桑樹尤其是搖動的桑葉,對于疏散邪風有著奇特的本領。尤因其性涼,善于疏散風熱。是風藥中的風藥。
顛頂之上,唯風藥可到。人體的頭發(fā)就如樹木的葉,頭發(fā)若變白或脫,就像樹葉搖落,需要用上風藥。桑葉把顛頂?shù)娘L熱散了,頭發(fā)就不容易被搖動,毛囊也不容易因熱脹大,正常吸收營養(yǎng),防止頭發(fā)的變白與松脫。樹木在人體又對應于肝,肝主怒,怒與火組成怒火。若情志失控,肝之怒火就像肝木的大幅度搖曳,易致肝中包不住火?;鹦允巧献叩?,走到由肝開竅的目中,于是頭眩目花。若是風吹過,更助火勢,于是眼睛難招架,淚液流出。桑葉來到肝中,平息肝中的怒火,甚至將因肝之怒火導致的血熱涼下來,讓血液回歸正常狀態(tài),從而養(yǎng)眼睛,使明眸善睞,使目力及遠。甚至進入毛囊養(yǎng)頭發(fā),頭發(fā)得優(yōu)質(zhì)的血液,變白與松脫都止了步。樹木的搖曳又需要水養(yǎng),此正對應于肝木需要腎水的供養(yǎng)。而腎水之獲得,又須通過肝之疏泄,把脾化生的氣血入藏于腎,充養(yǎng)先天之精。所以腎精充足則腎水充足,肝氣調(diào)暢則腎水充滿活力。二者精血相生。故而補肝腎,益精血,潤五臟的黑芝麻,被東漢魏伯陽所著《周易參同契》稱為長生不老的“還丹”。用于頭暈眼花、須發(fā)早白、脫發(fā)等。獲得滋補肝腎、清肝平肝,養(yǎng)血明目、烏須黑發(fā)之功效。二味均為藥食同源之品,其配合運用最早記載于宋代《保生要錄》。明代醫(yī)家龔廷賢在《壽世保元》中,將它倆的配合稱為扶桑至寶丹——至為寶貴之仙丹。將黑芝麻打細熬濃汁,和蜜煉到一定的標準。這個標準是:用攪拌棒沾藥汁,滴入清水,藥滴不會馬上散開溶解,此所謂滴水成珠。這時候加入桑葉末,制作為丸劑。每次服用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用于肝腎不足、陰虛血燥之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迎風流淚,須發(fā)早白、脫發(fā)。另外,肝腎不足、陰虛血燥,又常表現(xiàn)為舌質(zhì)紅,皮膚干燥、大便干結(jié)等。熬夜太多,思慮太深,以至傷肝傷腎傷精血,也即所謂的傷陰,都可造成此類癥狀。糖尿病、高脂血癥、眼干燥綜合征、甲狀腺相關眼病、慢性肝病、蕁麻疹,甚至肌膚甲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