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風(fēng)輕拂面,徒步山林心自閑。2025.4.20,天氣晴暖,氣溫高達(dá)31℃。天臺迷道戶外,38位驢友包車趕往樂清,欲與春天撞一個滿懷。大巴車來到樂清龍?zhí)洞宕蹇?,發(fā)現(xiàn)該村唯一的小停車場已經(jīng)停滿了電瓶車和小車,已經(jīng)沒有大巴的一車之地。車是可以移的,辦法總是有的,我們下車來依舊興致勃勃地出發(fā),大巴退回合適地段,等回來想辦法掉頭。 樂清龍?zhí)洞逦挥跇非迨械?zhèn)東北部,地處風(fēng)景優(yōu)美的白龍山南麓,交通較為便捷。沿溪邊石鋪古道前行,不久就踏入了龍?zhí)稐5?。沿途能欣賞到清澈的溪流、多個小型瀑布和水潭,瀑聲嘩嘩,溪水潺潺,潭水清澈見底,周邊植被茂盛,綠樹成蔭,空氣清新宜人。 ![]() ![]() 水泥臺階道很寬,還有護(hù)欄,這說明景區(qū)建設(shè)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 ![]() ![]() 拾級而上,發(fā)現(xiàn)一瀑布,來到瀑布跟前,發(fā)現(xiàn)需要踩著溪石,來到溪對面才能看清瀑布的全貌。原來這就是神龍飛瀑。瀑布高約30米,從高崖傾瀉而下,形成一道白綢布般的瀑面,如蒼龍翻騰;水聲隆隆,猶如龍吟,蔚為壯觀。 ![]() ![]() ![]() 賞罷美瀑,沿瀑布旁棧道上行,邊走邊聆聽嘩嘩的的流水聲,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瀑布旁還建立了一處觀景平臺,可以在此俯瞰瀑布全景,欣賞飛瀑直下的震撼畫面。 ![]() ![]() 春天的山花們各自展現(xiàn)著獨(dú)特的時尚品味,用絢爛的色彩和迷人的姿態(tài),把山林裝點(diǎn)得五彩斑斕、生機(jī)勃勃。山花帶來的不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心靈的慰藉,讓徒步者在這美好的春光中,尋得了一份自在與滿足。 ![]() 水泥臺階道走完,眾人正優(yōu)哉游哉地踏上石鋪古道,晃晃悠悠走到了一座古樸的石拱橋邊。突然,一條眼鏡蛇像是從時光隧道里鉆出來的“神秘嘉賓”,冷不丁地從石拱橋中間的石縫里探出了三寸多長的頭。幸虧前鋒范永貴眼疾腳快,飛躥了過去,沒有遭到眼鏡蛇攻擊。那蛇腦袋上的花紋,就像精心設(shè)計的酷炫紋身,它吐著信子,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前鋒,仿佛在說:“嘿,你們這些不速之客,打擾我的美夢啦!”蛇眼跟前鋒對視了半分鐘,發(fā)現(xiàn)人類沒有傷害的意思,又聽見后面有人在跟它講好話:“兄弟,借個道!借個道!”蛇頭慢慢地縮了回去。前鋒拿了塊石頭封住了石縫口,以防眼鏡蛇又伸頭嚇人!在此友情提示:春日徒步別大意,蛇蟲活躍需警惕。長衣長褲穿整齊,鞋子最好中高幫,打草驚蛇保安全。 ![]() 過了石拱橋,就不斷地碰到從上面往下跑的陌生驢友,原來今天白龍山正在舉行“樂清虹橋白龍山杜鵑花文化周暨首屆“新富爾” 杯登山徒步活動”,真的太巧了!我們這群不記成績的當(dāng)然要給記成績的讓道,大家前后互相傳話:“集體靠右走,不影響參賽者!”登上的跑下的,大家互說“加油!”互相鼓勵!原來不窄的古道因為上下兩路的穿行而顯得有點(diǎn)“擁擠”了! ![]() ![]() 一段古道,一段臺階道,在溪邊繞行,瀑布的倩影不時入眼。半路有一個此次徒步大賽的補(bǔ)水點(diǎn),我們借了參賽者的光,享受了免費(fèi)喝涼茶的待遇。天氣悶熱,連續(xù)上升過程中又累又渴,一口清涼的茶水下肚,瞬間驅(qū)散了燥熱,讓人神清氣爽! ![]() 隨著山勢的升高,右前方的巖石暴露在我們的視線中。 ![]() 從遠(yuǎn)處眺望樂清白龍山,崇頂?shù)烙^宛如一位隱居山間的智者,靜靜坐落于山巔。它那紅墻黛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古樸而神秘的光芒,與周圍郁郁蔥蔥的山林形成鮮明對比,飛檐翹角好似展翅欲飛的鳥兒,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在道觀后背的巖體上,“白龍山”三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如同鑲嵌在山間的紅寶石,鮮艷奪目。這紅色大字在青山綠樹的映襯下,更顯靈動與活力,仿佛為整座山注入了一股蓬勃的生命力。每個字的筆畫都剛勁有力,宛如巨龍盤踞,又似仙人揮毫,展現(xiàn)出一種大氣磅礴的氣勢,為白龍山增添了一份獨(dú)特的文化標(biāo)識和魅力。 ![]() ![]() 快到山頭,須右轉(zhuǎn)折向山脊,原來這里就是小白龍雕塑所在地。小白龍塑在巉石之上,龍鼻翹天,龍嘴大張,口中噴水,展現(xiàn)出龍的靈動與威嚴(yán),給人以栩栩如生之感。這雕塑與“龍水噴”景觀相符。 ![]() ![]() 小白龍旁邊的一塊巖石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從側(cè)面看,這巖石像一只女式中筒靴子。 ![]() ![]() ![]() 進(jìn)龍水噴牌坊,就到了青云道觀。這里是徒步賽的其中一個補(bǔ)給點(diǎn),有點(diǎn)心和熱開水,我們又來了一次免費(fèi)的享受。青云道觀又名“聚講堂(壇)”,道觀前有筆硯池,又名放生池,是長方形水塘,內(nèi)有朱紅色雙龍戲珠,池旁有仙人巖。還有龍水噴,一青石雕鑿的龍頭中兩股清泉噴射而出,暴雨后噴泉可高達(dá)2米左右。 白龍山歷來為道家修真圣地。據(jù)清人吳永佶《白龍山志》載,白龍山有上、中、下三座白龍圣母宮。發(fā)展至今,則有白龍宮、堂官三老殿、樊梨花廟、龍娘宮、烏龍宮、青龍宮、白龍?zhí)訉m、降龍宮、白龍圣母宮、龍王廟、天子龍?zhí)秾m、蟠龍宮等,全山上下有二十來座。 ![]() 補(bǔ)給完畢,橫切來到聚仙亭。此亭位于青云道觀右側(cè)方向的巨大石坦上,石粉色,青石構(gòu)造。下面是曬書坪,傳說是古代仙人曬書的地方。坪上巖石光滑,周圍樹木環(huán)繞,環(huán)境清幽靜謐。 ![]() ![]() 沿著聚仙亭游步道下去,看到一個沒有開的“蘑菇”,這就是蘑菇巖,古稱菌巖。 ![]() ![]() ![]() 俗話說,鯉魚跳龍門,在鯉魚巖打卡是必須的。 ![]() ![]() ![]() ![]() ![]() ![]() ![]() ![]() ![]() ![]() ![]() ![]() ![]() 坐鯉魚、騎鯉魚、推鯉魚、親鯉魚.....眾人百般折騰“鯉魚”,久久不肯離去。 ![]() ![]() 這是龍口巖(又名海豹巖),在鯉魚巖旁,其形極似海豹。也稱龍口巖(含),因龍口內(nèi)含有龍珠而名。到巖石前,俯身匍匐爬2米深處有一天然石珠,可惜我們沒有去摸摸石珠。 ![]() ![]() ![]() ![]() ![]() ![]() 鯉魚巖沿石階往下可見龍抽巖(又稱飛來石)。那巨石懸空橫架于一巨大巖坦上,從遠(yuǎn)處望去,巨石搖搖欲墜,給人一種驚險壯觀的視覺沖擊,仿佛下一秒就會掉落,氣勢十分雄壯。傳說龍王三太子在化身白龍馬,助唐僧西天取經(jīng)之前,曾來此尋找生母白龍娘以辭別,未果。失望之余,繞此巨石抽身而回,因而得名。龍抽巖四周下方,凹陷處光滑異常,如有神龍游過之痕。龍抽巖下方的大巖坦上很有2條極具特色的石英線,寬約1厘米,直達(dá)巖坦基部。站在大巖坦上可俯視淡溪水庫。 ![]() ![]() ![]() ![]() ![]() ![]() ![]() ![]() 你看!飛來石成了“仙女們”的舞臺。 ![]() 在聚仙亭解決了午餐,繼續(xù)趕路,在岔路口先往左,里面另有“乾坤”。原來里面藏有“仙人用品”——仙人屏風(fēng),屏風(fēng)前有仙人床,形似仙人席地而棲時的身形。仙人屏風(fēng)處有一片形似沙發(fā)的巖坪,平整光潔,可立可坐可倚可臥,俗稱“仙人椅”。 有老僧拜仙的石床;有仙人臉盆。旁有老僧拜佛巖,光頭叩地,身上的袈裟皺褶,惟紗惟俏。還有喜鵲巖與劍巖,緊靠仙人屏風(fēng)處。劍巖形似神劍出鞘,石劍刺天,喜鵲巖形似喜鵲窩跳銜柴草筑窩。 ![]() ![]() ![]() ![]() 走下“龍步青云”臺階,然后右轉(zhuǎn)。 ![]() 穿過“綠野仙蹤”。 ![]() ![]() ![]() ![]() ![]() ![]() 前方山頭的巖石有個大氣的名字——九州巖,也稱“仙疊崖”,是一塊形似倒靴狀的巨巖。巨石橫豎交錯,像砌墻一樣壘成城堡形狀,幾十上百塊大小不一的石頭堆疊在一起,橫七豎八、洞洞縫縫,看似隨意卻又歷經(jīng)數(shù)百年來保持穩(wěn)定,給人一種既壯觀又神奇的感覺。周圍奇峰怪石眾多,如仙鵝石、猩猩巖、仙劈巖、聽月峰等,與九州巖相互映襯,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奇趣橫生的自然畫卷。相傳仙人欲堆石以望九州,在鞭石途中,遇到老嫗詢問所見牛羊,被老嫗點(diǎn)破玄機(jī),石頭遂止,未能堆成,只留下如今的九州巖,而余石累累尚在近處。雖如今登之只能望到溫州一郡,但這段傳說卻為九州巖增添了神秘色彩。 ![]() 九州巖下方有一立石,古名觀音巖;側(cè)面看,似佛手,故又名佛手巖。 ![]() ![]() ![]() ![]() ![]() ![]() 清人吳永佶《白龍山志》云 : “九州巖,在鳧湖東,巨巖大畝許,三疊,高百十丈。舊傳仙人堆之以望九州,鞭石途中,遇老姥,問曰:“見吾牛否?”答曰:“奔石也,牛吾不知?!庇謫枺骸耙娧蚍??” 曰:“奔石也,羊吾不知?!笔熘埂S嗍劾凵性诮?,竟未疊成。今登之,祗可望溫州一郡,九州屈指可數(shù)?!薄岸阎酝胖荨保?可惜仙人鞭石途中,被老嫗點(diǎn)破,九州巖未能堆成,余石壘壘,尚在近處。 ![]() 九州巖后側(cè)互相拉一把可以攀爬。 ![]() ![]() ![]() ![]() ![]() ![]() ![]() ![]() ![]() 在九州巖北側(cè)有觀雁石,游者踞石向北遙望,雁蕩山隱隱可見。此外,站在九州巖上,還可俯瞰白龍山中下群峰,似波浪般起伏疊嶂,周邊的山海美景盡收眼底。 ![]() ![]() ![]() ![]() ![]() ![]() ![]() 告別九州巖,趕往對面的連霄峰。 ![]() ![]() 連霄嶂又叫龍鳳峰,由眾多巨石堆疊而成,石塊豎立排列,形狀不規(guī)整,上小下大,犬牙交錯,洞隙縱橫,遠(yuǎn)遠(yuǎn)望去,如同一個搖搖欲墜的“喜鵲巢”,又似“鳳凰洞”。其形態(tài)更像一個巨大的磨盤,透天飯甑形象逼真,甑上有洞穴,有文記載“如甑上有斜口,如甑蓋半掩。氣蒸蓋石,淋漓若汗,手下探,有勢氣在龍宮背”。 ![]() 連霄峰左右兩邊都可以上頂,左邊走步道,右側(cè)“下圖紅色路線”鉆龍鳳洞走泥道,較滑不好走。5年前我們是從龍鳳洞鉆下來。今天我和范永貴、竹鳥三人嘗試從中間的洞穴“粉色路線”鉆上去。 ![]() 通往上面的洞錯綜復(fù)雜,洞中有洞。有些洞巖壁高,徒手無法攀爬,有些洞似有人類攀爬過的痕跡。下半部分并不難通過,雙手緊握粗糙的石壁凸起處,雙腳尋找著可以借力的石棱,小心翼翼地往上攀爬。可是到了中段發(fā)現(xiàn)一條細(xì)細(xì)的巖縫,仔細(xì)觀察只有一米多高的地方有個不到半平方的狹長的小平臺,瘦小個子也許能鉆進(jìn)去。身手敏捷的隊員范永貴第一個攀上巖壁,解下背包躺下身子,貼在巖面,頭朝里,像蟲子一樣蠕動著往里鉆,居然鉆進(jìn)去了!不一會兒,他在上面喊:“鉆過來,上面可以爬!”第二個輪到我了,說真的,個矮的女驢要爬上這1米多高的光滑的巖壁也是挺費(fèi)勁的,下面是石棱,即使有人想幫也無法站住腳,上面又沒人拉一把,沒有辦法,只能靠自己了!兩手撐住兩邊的石壁,用膝蓋頂住,再靠手指的抓力往上攀,終于攀上小平臺。這里的高度和寬度只容得下我的身體勉強(qiáng)通過,我別無選擇,只能全身趴在粗糙的巖石上,手腳并用,一點(diǎn)點(diǎn)地推著兩個背包蠕動前進(jìn)。粗糙的石面摩擦著我的皮膚,生疼生疼的。背包也被磨得發(fā)出哧哧的響聲。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就像“難產(chǎn)”一般艱難。還好我長得不是太胖,塊頭不大,否則肯定會有卡在里面的。 ![]() “產(chǎn)”出來一看,自己成了“井底之蛙”,而且這井很小,容不下第二個人。永貴已到上面,要想爬上去也是需要手腳并用,用胳膊肘、膝蓋、后背頂,扭動腰身,擺好位置,全身用力。 ![]() 我們已經(jīng)到達(dá)中部,有一塊跳臺一般的巖石橫放在巖腰處,走出去可俯瞰腳下美景。處在危險之地,我們?nèi)素M敢貪戀“美色”,想辦法鉆出去要緊。眼前出現(xiàn)一道十幾米長的一線天,狹窄處需要解下背包才能通過。 ![]() 往里走約七八米,爬上幾塊巖石,終于發(fā)現(xiàn)通向外面的出口,同時也聽到了從后背上來的隊友的說話聲,我們?nèi)艘魂嚺d奮,長吁了一口氣。 ![]() ![]() ![]() ![]() ![]() ![]() ![]() 立于峰頂,居高臨下,視野甚是開闊,山海美景盡收眼底,“擬上仙巖覽九州,滿城風(fēng)雨一齊收”。此時此刻讓人感到心曠神怡,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清代詩人戴朝元曾在《游龍山》詩中寫道:“振策龍山頂上游,欲窮名勝更登樓。晴嵐涌翠開圖畫,孤嶂撐空逼斗牛。萬壑松濤檐外落,九天煙雨望中收?;黹_眼界知多少,千里長江作帶流!”表達(dá)了對包括連霄嶂在內(nèi)的白龍山美景的贊美之情。 ![]() 山頂還立有一塊“望遠(yuǎn)九州”的石碑呢! ![]() 山脊的前方是白龍山的伏虎長嘯石林,是山中一處獨(dú)特而壯觀的景致。遠(yuǎn)遠(yuǎn)望去,這片石林怪石嶙峋,形態(tài)各異。眾多巖石堆疊聚集,高低錯落,仿佛是一片凝固的波濤。在這片石林之中,有的巖石突兀而起,恰似一只蟄伏的猛虎,弓著脊背,蓄勢待發(fā),仿佛下一秒就要縱身躍起,發(fā)出震天動地的長嘯,“伏虎長嘯”之名由此而來。周圍的植被也為石林增添了幾分生機(jī)。樹木從石縫中頑強(qiáng)生長,盤根錯節(jié)地纏繞在巖石之上,與堅硬的巖石相互映襯,展現(xiàn)出生命的堅韌與力量。微風(fēng)拂過,樹葉沙沙作響,更給這片石林增添了一絲神秘而靜謐的氛圍。 ![]() 仰望山巔,巉巖疊壘,移步換景,仿佛進(jìn)入了一個奇幻的世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人不禁感嘆造物的神奇與偉大。 ![]() ![]() ![]() 大家登上巖頂,一邊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邊紛紛拿出相機(jī),記錄下這難忘的瞬間。有的驢友小心翼翼地鉆進(jìn)石縫中探索,感受著狹窄空間帶來的刺激;有的則站在高處,俯瞰著這片石林,試圖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它的獨(dú)特之處。還有的三兩成群,坐在平坦的巖石上休息,歡聲笑語在石林間回蕩。 ![]() ![]() 放眼白龍山,群峰似浪,起伏疊嶂。石林又形似古代武士群,又像一幅活生生的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圖,其中悟空、悟能、悟凈的形象尤其逼真;還有以及十八羅漢、龍山佛祖、觀音禮日、諸葛布陣、將軍授印等景觀。西側(cè)為五虎陣,五只石虎守住山岡。臨近一山峰為朱雀峰,因峰頂有一石形似朱雀而得名。 ![]() ![]() ![]() ![]() ![]() ![]() ![]() ![]() ![]() 這圓滾滾的巖石是誰擺上去的,好像稍一用力就能把它推下去。 ![]() ![]() ![]() ![]() ![]() ![]() ![]() ![]() 接下去我們沿著山脊步道往下。發(fā)見一塊巨大的疊巖,分三疊,底下是個圓臺,,上面一個大石球,搖搖欲墜。奇的是石球上半部被平切了一個蓋,卻仍然嚴(yán)絲合縫地蓋著,這就是木魚巖。五年前我們就在這巖底吃午餐呢。 ![]() 蜿蜒在山脊上的游步道,修得多么好啊!方便了普通的游人,卻走厭了這幫驢。 ![]() 往下俯瞰,終于出現(xiàn)了那一片如夢似幻的紅。那是杜鵑花編織的綺麗夢境,在青山綠樹間肆意鋪展,如燃燒的云霞,燦爛奪目。 ![]() 置身花海之中,眼前是數(shù)不清的杜鵑花。紅的鮮艷奪目,粉的嬌嫩柔美,紫的雍容華貴,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 ![]() ![]() ![]() ![]() ![]() ![]() ![]() 可惜我們來遲了一周,要是早一周來,這花海會更美。 ![]() ![]() ![]() ![]() ![]() ![]() ![]() 此處屬白龍山景區(qū),據(jù)傳:從前峃車村有一村姑,與嫂嫂在村口溪頭浣紗時發(fā)現(xiàn)一枚發(fā)光的卵,因為貪圖方便,在用雙手扶紗桶時,把卵含在口中,結(jié)果不小心吞下去導(dǎo)致懷孕。因怕鄉(xiāng)人取笑殃及家人,逃至此山避難,后來生下白龍,遂有白龍山一說。 ![]() 到半山橫廊,我們第三次享受到了徒步參賽者的待遇——免費(fèi)品嘗又香又甜的紅糖姜汁芝麻糯米圓。今天我們的運(yùn)氣真好,待遇真高! ![]() ![]() ![]() 現(xiàn)代的運(yùn)輸工具拍上完了大用場,把廢品用下去,再把用品運(yùn)上來。 ![]() ![]() 來到徒步活動的起終點(diǎn),結(jié)束了我們今天的白龍山之旅。隊長和幾位驢友打的回龍?zhí)洞?,接來大巴車,眾人心滿意足回家轉(zhuǎ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淡溪靈秀隱白龍, 幽徑徐行意趣濃。 頑石似言情亦切, 奇峰入霄傲蒼穹。 ![]() 這是鉆連霄洞的軌跡。 ![]() 這是不鉆連霄洞的軌跡。 ![]() 晴天悶熱步登山,節(jié)奏須調(diào)速莫蠻。 補(bǔ)水及時防不適,避炎留意護(hù)身安。 迷道隊友逢艱處,領(lǐng)隊指揮穩(wěn)若磐。 眾友齊心同助力,相幫共濟(jì)見情歡。 天臺迷道戶外,這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團(tuán)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