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很多小伙伴私我,說想要提升文筆,想要發(fā)表文章,但是不知道從何入手??我之前給大家拆解的散文,就是很好的入手方式。 從拆解+仿寫開始,抽出一個月時間,死磕一種類型的文章,逐字逐句拆解,然后再按照拆解的邏輯去仿寫,這樣反復練習,一個月后,這類型的文章絕對沒有問題了~ ??那拿到一篇文章后怎么去拆解?給大家整理一下,直接可以套用。 1??拆解主題 一篇文章的主題就是作者寫這篇文章想表達的內(nèi)容,就像一條線一樣,將全文串聯(lián)起來了。整篇文章都是圍繞這條線來寫的。所以拿到文章后,先認真讀幾遍,看看這篇文章到底講了什么內(nèi)容。 ??以遲子建的《母親的文化》舉例,整篇文章都是圍繞遲子建母親對文化的理解,講了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母親對《紅樓夢》對感受。 第二個故事:母親對康有為的評價。 第三個故事:母親對京劇的感受。 2??拆解結(jié)構(gòu) 主題有了,就可以去學習文章的結(jié)構(gòu)了,也就是作者的寫作邏輯,是怎么將想要表達的主題講出來的。 ??以遲子建的《油茶面兒》為例,作者是通過過去和現(xiàn)在對比的方法講述了過去生活的艱苦,以及坦然面對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 過去:講了過去油茶面兒都是自己家做的,甚至可能胃痛、哈喇不好吃,大家也都喜歡吃。 現(xiàn)在:油茶面兒在外面可以買到,但是不如過去的味道。 3??拆解句子 大師的文章,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是仔細斟酌的,句子和句子之間,也是有邏輯關系的。這個也是小白通常會犯的錯誤,前一句和后一句完全不搭嘎。所以我們在拆解時也要學習句與句怎么做到有邏輯的。 ??以遲子建的《照相去》這篇文章舉例,這篇文章是一篇敘事散文,是按照事情的發(fā)生過程寫的,但是句與句之間的邏輯感非常強: 在描寫路上的見聞時,作者既想寫農(nóng)人,又想寫路邊的花,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內(nèi)容,如果直接過渡,會非常亂,但是作者加了一句過渡句,“當我們走累了的時候,就會在草甸子邊上坐上一刻,這時女同學的眼睛就不夠使了”,這個時候就把視角轉(zhuǎn)移到了眼睛看到的花了,非常自然。 4??拆解表達 這里的表達是指作者在描述時用的具體手法,比如用詞的準確性,擬人、比喻等等。這部分就是哪里弱補哪里。 ??以遲子建的《春天是一點點化開的》為例,遲子建在這篇文章中用了很多非常貼切的擬人手法,比如她形容小草發(fā)芽,“嫩綠的草芽像繡花針一樣頂破豐厚的泥土,以它的妙手,給大地繡出生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