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陜原以西。 四川:川峽四路。 云南:彩云之南。 河南河北:河指黃河。 廣東廣西:廣指廣信。 浙江:浙是指錢塘江。 山東山西:山指太行山。 湖南湖北:湖指洞庭湖。 上海:因“上海浦”而得名。 江蘇:江寧府和蘇州府的合稱。 內(nèi)蒙古:源于“內(nèi)札薩克蒙古”。 天津:天子(朱棣)經(jīng)過的渡口。 江西:來源江南西道和江南西路。 福建:福州和建州(今建甌)的合稱。 安徽:安慶和徽州(今黃山)的合稱。 西藏:原名吐蕃,元朝叫烏斯藏,康熙年間因在西面被改為西藏。 青海:因青海湖而得名(青色的湖)。 海南:因孤懸于南海,得名“海南島”。 貴州:趙匡胤將方言“矩州”誤聽為“貴州”。 新疆:原名西域,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更名為新疆。 重慶:源于宋光宗趙惇認為是“雙重喜慶”。 北京:朱棣遷都北平,改名為北京。 遼寧:遼河流域永遠安寧的寓意。 吉林:滿語“吉林烏拉”,指沿江地區(qū)。 黑龍江:因江水呈黑色且形狀如龍。 甘肅:甘州(今張掖市)和肅州(今酒泉市)的合稱。 寧夏:元滅西夏后改名為寧夏,寓意西夏的安寧。 臺灣:荷蘭占據(jù)時,臺南地區(qū)叫“臺員”、“大灣”等,后稱臺灣。 香港:明清時期,香港島南部是轉(zhuǎn)運莞香的集散地,因香料貿(mào)易得名“香港”。 澳門:古稱“濠鏡澳”,“澳”指船只停泊的港灣,“門”因當?shù)赜心吓_、北臺兩山對峙如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