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對道路的稱呼因功能、形制、地域或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豐富多樣的名稱。 ![]() 硯耕整理編寫了一些常見的古代道路名稱及其文化內(nèi)涵,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 ![]() ![]() ![]() 路: 能三輛馬車同時并排行駛的,叫“路”。 如成語“輕車熟路”說的就是這種路。 ![]() 道: 能兩輛馬車同時并排行駛的,叫“道”。 如《史記》記載:“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 ![]() 途: 只能容下一輛馬車行駛的,叫“途”。 成語“道聽途說”說的正是此“途”。 ![]() 徑: 只能牛馬通過而馬車過不了的窄路,叫“徑”。 多用于鄉(xiāng)野,如成語“另辟蹊徑”。 ![]() 蹊: 開始不存在,逐漸被人踩出來的小路,叫“蹊”。 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黃四娘家花滿蹊”等,說的就是這種路。 ![]() 阡: 南北向的田間小路,叫“阡”。 如成語“阡陌縱橫”。 ![]() 陌: 東西向的田間小路,叫“陌”。 如《桃花源記》中:“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 畛 在田地之間,可容車輛通行的小路,叫“畛”。 如成語“不為畛畦”。 ![]() 街: 兩邊有商鋪的城市主干道,叫“街”。 如漢代長安有“八街”,唐代“天街小雨潤如酥”(韓愈詩)描繪朱雀大街之景。 ![]() 巷: 城市中的狹窄通道,多見于民居之間,叫“巷”。 如《詩經(jīng)·鄭風(fēng)》“叔于田,巷無居人”,漢代稱“里巷”,宋代發(fā)展為“胡同”,并沿用至今。 ![]() 棧 在懸崖峭壁上用木板鋪的路,叫“棧”。 如《史記·高祖本紀(jì)》:“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 甬: 兩側(cè)筑墻的專用通道,叫“甬”。 如秦漢宮廷中的“復(fù)道”(空中廊道),或戰(zhàn)時運糧的隱蔽通道。 ![]() 衢(qú): 四通八達(dá)的道路,叫“衢”。 如《爾雅》云:“四達(dá)謂之衢”,如“通衢廣陌”(張衡《西京賦》)。 ![]() 康莊 寬闊平坦的大路,叫“康莊”。 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載“康莊之衢”,后衍生為“康莊大道”比喻前途光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