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與“周”是相當特殊的“王朝”,可能將它們視為二個朝代,也可以視為二個“族群”,甚至可視為二種“文化”。商不同于周的一大核心就是“神權(quán)統(tǒng)治”,周朝雖然也是“君權(quán)神授”,但“君”還兼任解釋“神權(quán)”的職位,商朝神權(quán)的解釋權(quán)不歸君王,而歸“巫”,比如伊尹囚禁商王太甲三年(史稱“伊尹放太甲”),用的就是“神權(quán)”。 因此,商朝的官制與后世相比,多少有些不合群。 如圖,商朝的官制依類別可分為五類,政務、 事務、 宗教文化、 生產(chǎn)經(jīng)濟(宮廷內(nèi)職)、 軍事等五類;也可以分為三類,政務,宗教與軍事;甚至可分為二類,“國之大事,在戎在祀”,軍事與宗教,這種分法就是將政務歸并到宗教里。 下文以五種分法為準。 政務 政務又分為最高政務與一般政務。 最高政務官有“尹”之稱,比如伊尹?!耙笔菚庾郑?/span>左部為權(quán)杖,右部為“又”,“又”就是手。其本義是指握有權(quán)杖,是管理民眾的官職。又說左部為“筆(商代為刀刻記事)”與古代的“聿”相似,“又”是手,“尹”記載事務向祖先或者神報告,因此“尹”有祭祀權(quán),“尹”為神權(quán)的代理人,又成為各分族的“族長”,稱為族尹,多尹等。 此外商朝的尹從無帶兵征戰(zhàn)的記錄,這一點倒符合神職人員的特點。 “保”,也是商朝的官名,通”爽“,且”?!芭c爽、傅、姆、輔、弼聲符與字義相近。周初召公任“太保” 又尊稱“君爽”,就是源自商朝。伊尹為成湯輔佐而被后世尊稱為“保衡”、“伊爽” “黃爽”, 完全一致。 伊尹又稱為 ’“阿衡”“保衡”,“阿” 是古代世族教育青少年的保育人員,類似于周朝的“太?!?。伊尹在成湯時只能稱“尹”,還不能稱“?!?,此后繼續(xù)輔佐幾代幼主,至太甲時已是元老重臣,自應被尊稱為“保衡”。 此外,“黃爽”的“黃”與阿衡、保衡的“衡” 古音相通,當是同一族名的不同寫法,后人懷疑伊尹可能來自“黃族”。 “相”,伊尹亦被稱為“相”,相傳成湯時還有一位“左相”仲虺。不過“相”并非是商代的官名,應當是輔佐名稱。 “宰”和“卿事” 在武丁時曾有“百官總己以聽于家宰” 之說,家宰就是后來的大宰,職位很高,約為卿士之首。商朝甲骨文中雖然也有“宰”的記錄,但并無“卿士之首”的含義。 如甲骨文有““王錫宰豐寢小脂兄觥”、“王既賞宰甫貝五朋”,這些“宰” 的活動都是跟隨商王田獵、 祭饗而受到賞賜,并能自作銅器以記榮寵,顯然是商王近臣且與內(nèi)廷事務有關。 “卿事”又稱“鄉(xiāng)事”,“鄉(xiāng)”與“卿”是同源字,均表示二人對著吃飯,后指主持飯局的人。商朝正式的”飯局“通常是祭祀,先用食物祭祀祖先,后人吃下這些祭祀祖先的食物(胙肉),寓意會得到祖先的祝福。 事務 也可稱一般政務官。這其中也有“尹”,“尹”可理解為“行業(yè)”之首,官員之首為尹,某部門之首也可為尹,比如“族尹”,類似族長。 比多尹低一些的就是“御事” ?!笆贰?即是“事” 字,“御”字的原義是迎、逐,“御事” 就是迎受政事。這些人本來就是經(jīng)常被王室調(diào)遣來接受差事的,故多見“呼某人御事”的卜辭形式,后面也就成了官職名稱。 還有只以“事” 名官的,如“我事”、“南事”、“東事”、“大事”、“小事”等等,周朝還有“大事寮”這一機構(gòu)。 “事”字如圖,表示手里拿著捕獵工具去狩獵。本義是捕獵,后來指事情, 引申為事故、職業(yè)、工作等,還有從事、侍奉的意思。 宗教 商代奴隸主階級憑借神權(quán)來建立統(tǒng)治權(quán)威,神職人員居于特殊的地位。 此類人員可分三類;一是稱為”巫“的官,比如商朝大臣中有巫咸、巫賢。地位高的巫可參與占卜命龜?shù)幕顒?,地位底的巫一般參與求雨、 降神的巫術活動;更底的巫可能被當用祭品給燒了。 二是貞人集團。貞人大多來自各方國的進貢,他(她)們掌管王朝的占卜事宜,運用溝通人神之際的法術,在商王左右對政治決策起實際的參謀作用。這些官員乎時在卜辭中只寫私名,有時則連以職名,如“卜賓”、“卜出”、“卜即”、“卜竹”等。 三是司理典冊和冊命的職官,稱“作冊”,這是史官的起源。商朝武丁朝就出現(xiàn)“冊命”的舉措,即對重點人物進行“冊立”。事實上,當時數(shù)以萬計的甲、骨上契刻的占卜、紀事文字,各類器物上的銘文,本就是典冊的組成部分。 生產(chǎn)類職官 這類官員主要為商王室經(jīng)營農(nóng)業(yè)、畜牧、漁獵、手工業(yè)等產(chǎn)業(yè)。 比如田獵中設置“犬”官,用以考查山林鳥獸活動行跡,及時向王室報告,并引導獵隊進行狩獵。如甲骨文解釋,比如“獸”、“器”、“臭”字。 “獸”的原義是狩獵,右下方上狗,左上方是工具。一群人帶著狗與工具去狩獵。 “器”字是會意字,一只狗,加四只“口”,用以警戒外來異物?!捌鳌弊侄嘤迷谡滟F物件上,所以“器”又有貴重,珍貴的意思。 “臭”,原義就是狗的鼻子靈。 商代的田獵不僅是狩獵行動,更多的是為保衛(wèi)莊稼不被動物吃完。春秋時代有一種災為“鹿災”,就是大量鹿吃光農(nóng)家的作物,人們發(fā)現(xiàn)殺不盡鹿群后,選擇種樹圍住果園農(nóng)田。 商朝養(yǎng)殖和捕撈魚類的活動也相當可觀,有專人主管,有“司魚”一職。 手工業(yè)方面最高的職官稱為“司空”,也稱“司工”,司是主掌之義。 種田方面的官稱為“男”,“男爵”的“男”,這是一種小官,小貴族階級。商朝在王畿周邊平原開墾農(nóng)田,由“男”監(jiān)管?!澳小敝戮褪莿谧鞯呐`階級,如小耤臣管理農(nóng)田耕耤,小臣則掌管莊稼的收割,小眾人臣專管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者眾人,還有小丘臣、州臣等等。 軍事職官 商王朝是有常備軍隊的,此常備軍不是專業(yè)軍隊,專業(yè)軍隊全脫離生產(chǎn),商朝此時的水平還做不到,只能保留少量的商王護衛(wèi)脫離生產(chǎn),戰(zhàn)時再召集其它人。 商朝軍制等級為三級——旅,大行,行。 “旅”是一桿旗下站二個人。一般情況作戰(zhàn)是由血緣相近的人在一起,這種字為“族”,比如卜辭中的”王族“,”多子族“等等。站二個表示血緣不同的族聯(lián)合在一起,去遠征,因此”旅“也有遠方的意思?!奥谩钡囊?guī)模比“族”大,后人估計應該萬人左右,這大概是遠征能承擔的最大數(shù)量了。 大行與行,相當于周初的千夫長、 百夫長的規(guī)模。 商朝根據(jù)打獵經(jīng)驗,行軍作戰(zhàn)按照”三三制“,每級各編為右中左三列,其實就是”圍三缺一“的狩獵版本。 商朝最高軍官稱“師”,故在卜辭中就出現(xiàn)“右?guī)煛薄ⅰ爸袔煛?等等,武丁朝經(jīng)常率軍出戰(zhàn)的沚或又被稱作,“師或” , 同時還有“師般” “師丙” “師戈” 等人。到商后期,以此職而兼任王的輔弼并教育高級貴族子弟者稱為,”師氏” 或“大師”、“少師”等。 “師”以下的軍事主官為“亞”,“亞”為血緣關系中僅次于商王的人,所以有次等,副職之意。 “師”“亞”之下常備軍官一般以部隊性質(zhì)為職,或以個人名字為職,比如戰(zhàn)車上的射手合稱為“多射”,其率領者稱“射亞” ,或連該官長所在族名稱“射臿” 、 “射或(一個名或的射官)” 等等。 戍卒的射手稱“戍射” , 戍率之長稱“戍某”。 嚴格意義上說,商朝是無官制,都是一些因事而設的職位,且無工資發(fā)放。但商朝畢竟是一個大型團體,內(nèi)部一般有相應的組織架構(gòu),也就是后人稱的“官制”。 |
|
來自: 炫葉楓雪 > 《11.政(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