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徐霞客,兩次登上黃山,感慨地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p> 可是當下的人,卻焦慮地說:“我想去桂林,可是有錢的時候沒有時間,有時間的時候卻沒有錢?!?/p> 其實,人生的樂趣,在一日三餐之中,還在山水之間。 退休之后,旅行和不旅行的人,過不一樣的人生。 01 旅行,長見識。 作家李娟,寫了一篇文章,講述自己的母親,是如何愛上旅行的。 母親去參加四十年同學聚會,開開心心地出門,心情低落地出門。 原來,同學們在一起,都聊起九寨溝、兵馬俑等,把分享旅行當成了最快樂的話題。 作家的母親,卻悶悶不樂,因為她哪里都沒有去過。 過了幾天,作家給母親報名,隨團去臺灣。 跟著一群老太太,繞臺灣一個大圈,看了風景,也逛了不同的店鋪。 母親很節(jié)儉,就買了一支口紅。 一路上,母親和另一個老太太,同住一屋。住了好幾天,母親才知道,自己打呼嚕,吵到對方了,趕緊道歉。 對方老太太也大度,不僅不生氣,還幫忙買了治療打呼嚕的藥。這份友情,算是接下來了。 在一家小店里,母親看著一條絲巾,看了很久。店家就走上來,告訴母親四種系絲巾的方法。這一來,母親就感覺自己大開眼界了。 后來,母親愛上了旅行,還說:“六十六歲之后,跟團就要漲價,得抓緊時間。”
是的,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若我們一直待在家,恐怕什么稀奇的東西,都看不到。手機里看到的,又都是別人的見解,是一些大套路,到底不夠細致,或者說,壓根就沒有細節(jié)。 不同的風土人情,不一樣的群體,不一樣的歷史事件,進入了我們的眼簾,那就會帶來不一樣的智慧。 一次次外出,還會體驗到不同的出行方式,讓我們不再是出門,兩眼一抹黑。 人老了,需要讀書,但是讀書不是每天抱著書,而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02 旅行,促健康。
很多退休老人,還沒有真正老化,就每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過日子,就小心翼翼地走路。結果,活成了小老頭,老太太。 門外的陽光多好,天空多燦爛,為什么不去感受呢? 農(nóng)村有句土話:“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用書本里的話說:“生命在于運動。” 有一個叫高志俠的老人,大半生都在工作。退休生活還沒有好好享受,就得癌癥了。 丈夫谷向東看到妻子被病痛折磨,自己也很痛苦。 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治療后,谷向東帶著妻子,開始去看風景。他們二十多年,都在路上。風餐露宿,確實是生活條件很苦的體現(xiàn),但也感受到生活的不一樣,讓人耳目一新。 夫妻一起走了25萬公里的路,還自駕去過泰國和老撾。病痛,奇跡地消失了。
退休了,總是不出門,總是看窗外的幾間房子,幾塊空地,也真的固定了自己的腳步。 走遠一點吧,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脫離了兒女的照顧,以后就要想盡辦法照顧自己。你照顧自己,就是在幫助自己,會打起精神去活。 我們是自然界的一員,那就到老,也要行走的自然界里,是吧。 03 旅行,調(diào)心態(tài)。 人活一生,總是有煩惱的。 很多人,煩惱的時候,就喜歡出去走一走。這還是很神奇的,可以讓你暫時忘記煩惱。 若是你長期旅行,那么煩惱就長期忘記了。 退休,是離開職場,開始人生的第二個春天。你走出去了,那就真的和職場保持距離,能夠眼不見為凈。 世界不夠好,人生不夠精彩,但是你的心情好了,就不會心累了。 作家梭羅,寫了一本很有名的書《瓦爾登湖》。 很多人都向往他獨居的生活。 事實上,梭羅在湖畔,是一次長期的旅行。也是用旅行來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 他在《河上一周》中,這樣描述去湖畔之前的自己:二十多歲,各種不如意,把自己關在屋里三個月,懶得看人,懶得讀書,吃飯都懶得動。 直到他走到湖畔,一個蓋房子,一個人看風景,一個人種地,一個人吃飯,才正在擺脫過去的煩惱。 還有一段時間,哥哥拉著他,一起出門,做了一個木筏,丟到家門口的康科德河里,兄弟一起漂流。激流中,什么都忘記了,只記得一次次和流水“搏斗”。 廢掉一個人,是從心態(tài)崩潰開始的。拯救一個人,是從心情豐富開始的。旅行去,豐富多彩的生活,就開始了。一路上,總有那么一些特別的人,特別的事情,治愈你的心。 04 要記住,旅行不是旅游。 很多退休老人,總是跟著他人,走馬觀花,這是旅游,不是旅行。 一段風景看過了,留下一堆照片,卻啥滋味都沒有。發(fā)了朋友圈,有人點贊,但是很快就淡忘了。 一些歷史景區(qū),你若是隨便走一走,那就一點味道都沒有。 旅行就好多了,自己做攻略,也會提前了解景區(qū)的歷史,把房子、古塔的故事,講給同行的人聽。 也可以在一個地方住幾天,和當?shù)氐娜肆奶?,一起品嘗當?shù)氐拿朗场?/p> 忙碌了大半生,也應該去旅行了,就當是犒勞自己,就當是救贖自己。 一次出發(fā),不能到夢想的彼岸,一次次出發(fā),就一定會抵達。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