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夏日炎炎,古詩詞中卻藏著絲絲清涼。蘇軾,這位北宋文壇巨匠,于炎炎夏日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動而清雅的畫卷。他的夏日詩詞,既有“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的閑適自在,也有“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磅礴氣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蘇軾筆下的夏日世界,感受那落筆生花的八首夏日古詩詞,體會那份獨屬于文人的清涼與雅致。 ![]() ![]() 1 ![]() 阮郎歸·初夏 蘇軾〔宋代〕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fēng)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名句譯文:細雨過后,輕風(fēng)把荷葉翻轉(zhuǎn)。石榴花襯著濕潤的綠葉,更是紅得像火焰。 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四月,蘇軾剛剛調(diào)離黃州。初夏的熏風(fēng)拂去蘇軾心頭宦海浮沉的倦意。蟬聲初透綠槐濃蔭,南風(fēng)如絲弦輕撥心緒,碧紗窗內(nèi)沉香裊裊,棋子叩落驚破南柯。忽有微雨掠過荷塘,新荷擎露翻轉(zhuǎn),石榴花烈焰般灼灼欲燃。少女纖手撥弄清泉,濺起的水珠碎玉般散落又重圓,恰似他歷經(jīng)宦海風(fēng)波后頓悟的生命韻律——世路本多舛,何不偷取浮生半日閑,在榴花照眼的季節(jié)里,且惜眼前清歡。 ![]() ![]() 2 ![]()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蘇軾〔宋代〕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zhuǎn)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名句譯文:昨天夜里三更時分,天公殷勤地降下一場好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涼了。 元豐六年夏,蘇軾謫居黃州已三載。烏臺詩案的驚魂未定,歲月卻將鋒芒磨成筆鋒。他拄著藜杖走向城郊,但見遠山林斷,翠竹掩映籬墻,蟬鳴攪碎草間暑氣,池塘浮著將謝未謝的殘紅。忽有白鷺掠過天際,翅尖蘸著流云,水邊紅蕖低垂,暗香如絲如縷。斜陽將古城染成琥珀色時,他忽覺昨夜天公憐人,三更驟雨換得此刻清涼。這浮生半日之閑,恰似荷葉托住的雨珠,在將墜未墜間,照見東坡心中的朗月清風(fēng)——世味如茶,且將炎涼作清歡。 ![]() ![]() 3 ![]() 浣溪沙·麻葉層層檾葉光 蘇軾〔宋代〕 麻葉層層檾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luò)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名句譯文:村外的層層麻葉因雨的滋潤而泛著光澤,村內(nèi)處處飄散著煮繭的清香。 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蘇軾時任徐州太守。當年春天發(fā)生嚴重旱災(zāi),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這組詞就是當年初夏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檾麻青葉在烈日下泛著銀光,村頭飄來煮繭的清香,那是農(nóng)人辛勞的芬芳。竹籬間紡織娘的嬌啼,應(yīng)和著繅絲車的轆轆聲。白發(fā)老翁醉眼惺忪,拄杖徘徊麥壟間,捋一把未熟麥粒搗碎充饑,卻惦記著豆葉何時轉(zhuǎn)黃。東坡以筆墨為鋤,將百姓的饑饉艱辛,化作詞中跳動的光斑。那聲聲“豆葉幾時黃”,是赤子對蒼生的叩問,更是歷經(jīng)宦海浮沉后,與土地血脈相連的深情。 ![]() ![]() 4 ![]()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蘇軾〔宋代〕 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yīng)。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fēng)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名句譯文:柔軟的青草和長得齊刷刷的莎草經(jīng)過雨洗后,顯得碧綠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騎馬不會揚起灰塵。不知何時才能抽身歸田呢? 元豐元年夏,蘇軾冒雨赴石潭禱雨得應(yīng),歸途見天地澄明如拭。軟草平莎含翠欲滴,沙路無塵任馬輕馳,他忽生歸隱之念:“何時能重拾耦耕舊夢?”日頭蒸起桑麻地里的青氣,如潑墨般洇染開去;熏風(fēng)卷著蒿艾香浪,沁入心脾。這位與民同憂樂的太守,本就是從蜀中田園走來的赤子。夏日蓬勃的生機里,他暫忘宦海浮沉,只愿做回“此中人”——不是繡衣玉帶的使君,而是赤腳踩過田埂的耕夫。 ![]() ![]() 5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宋代〕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名句譯文:忽然間狂風(fēng)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蘇軾任杭州通判。某日醉游望湖樓,忽見黑云潑墨般漫涌,尚未蔽山,白雨已如跳珠亂濺入船。他正欲躲雨,忽有疾風(fēng)卷地而來,霎時云開雨霽,憑欄望去,水天相接處澄藍空闊。這驟雨來去不過須臾,恰似宦海風(fēng)波——昨日尚困于案牘,此刻已放舟西湖。蘇軾提筆將這場夏雨寫得驚心動魄,卻在收筆處留一片水天浩渺。世間事何嘗不是如此?墨云翻涌時且任它翻涌,須知疾風(fēng)過后,自有萬里澄空。 ![]() ![]() 6 ![]() 浣溪沙·荷花 蘇軾〔宋代〕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花多。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花里聽笙歌。 名句譯文:四面垂柳圍繞著十里香荷。請問哪里蓮花最多?畫樓南畔,夕陽西落。 夏日慵懶,蘇軾泛舟湖上。四面垂楊如翠幕低垂,十里荷花似紅云漫卷,他笑問云朵:何處花兒最盛?畫樓南畔,斜陽正為蓮塘鍍上金箔。忽覺天氣微涼,笙歌自花間漫來,恍若神明的絮語。這位半生顛簸的詩人,慣以酒意澆胸中塊壘,卻在荷香深處聽見光陰流淌的聲音。且拋卻世事如棋的焦慮,任裊裊清音載著半醉的魂靈,在接天蓮葉間,尋一處清涼地。 ![]() ![]() 7 ![]() 菩薩蠻·回文夏閨怨 蘇軾〔宋代〕 柳庭風(fēng)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fēng)庭柳。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 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 名句譯文:紅潤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塊拌藕絲的小碗。盛有冰塊拌藕絲的小碗冰冷了她紅潤的手。 夏日冗長,蘇軾以回文織就情思。柳影篩風(fēng),庭院寂寂,佳人薄衫浸透香汗,蟬鳴與倦意交織。冰碗盛著脆藕,她指尖泛紅,郎君笑指藕絲綿長,她回眸巧笑,反詰郎心何嘗不如藕絲纏綿。正讀倒誦皆成韻致,如夏日流螢明滅。這位慣寫江濤云海的詩人,在此卻以閨閣細語,將炎炎夏日化作繞指柔,讓人窺見豪放背后的溫情。 ![]() ![]() 8 ![]() 賀新郎·夏景 蘇軾〔宋代〕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zhuǎn)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fēng)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秾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fēng)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名句譯文:小燕子飛落在雕梁畫棟的華屋,靜悄悄四下無人,梧桐陰兒轉(zhuǎn)過了正午。傍晚清涼時美人剛出浴。 夏日深深,蘇軾以筆蘸墨,勾勒出一幅幽獨的思婦圖。乳燕掠過雕梁畫棟,桐影悄然轉(zhuǎn)過正午,她沐浴罷,輕搖團扇,玉手與素絹相映成涼。孤枕漸困,好夢正酣,忽被風(fēng)竹叩窗驚破。簾外石榴半吐,紅巾蹙損,似含千重心事。蘇軾以花喻人,嘆浮浪都盡,唯留幽獨。那秾艷一枝,既恐秋風(fēng)摧折,又盼君來共賞,矛盾如夏日驟雨前后的晴陰不定。詞盡意惆,粉淚簌簌,分不清是花泣還是人愁。 ![]() 備注:文章/資料皆為個人整理學(xué)習(xí)用,如有錯誤,歡迎指正,一起學(xué)習(xí)共同進步! ![]() ![]() ![]() |
|
來自: 一卷詩書慰風(fēng)塵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