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時光如梭,歲月無情,卻在古詩詞的韻腳間,鐫刻下最深情的悼亡之音。這十首經(jīng)典之作,穿越千年時光,以文字為舟,載著生者對逝者的無盡思念,緩緩駛來。它們或哀婉凄切,或深情繾綣,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詩人心血凝成的淚珠,滴落在歷史的長河里,泛起層層漣漪。在這些詩詞中,我們看到了蘇軾“十年生死兩茫?!钡母文c寸斷,感受到了元稹“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的刻骨銘心,也體會到了納蘭性德“當(dāng)時只道是尋?!钡淖坊谀啊r光或許能抹去許多痕跡,卻無法抹去那份深植于心的思念。 ![]() ![]() 1 ![]() 葛生 詩經(jīng)·國風(fēng)·唐風(fēng)〔先秦〕 葛生蒙楚,蘞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蘞蔓于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后,歸于其室。 名句譯文:葛藤覆蓋了一叢叢的黃荊,野葡萄蔓延在荒涼的墳塋。我的親密愛人長眠在這里,誰和他在一起?獨守安寧! 《葛生》是《詩經(jīng)·唐風(fēng)》中的悼亡名篇,相傳為晉獻公時期戰(zhàn)亂中失去丈夫的婦人所作。詩中“葛生蒙楚,蘞蔓于野”以荒野蔓草起興,既暗喻夫妻如藤草相依,又烘托出孤墳的凄涼。三章“予美亡此”反復(fù)詠嘆,從“獨處”“獨息”到“獨旦”,層層渲染亡夫在幽冥世界的孤寂。后兩章“夏之日,冬之夜”晝夜更迭的意象,將思念熬煉成無盡時光,而“百歲之后,歸于其居”的誓言,則迸發(fā)出穿透生死的深情。全詩無華麗辭藻,卻在荒草與寒夜的意象中,凝結(jié)著最古樸的生死相依,堪稱悼亡詩之祖。 ![]() ![]() 2 ![]() 悼亡詩 沈約〔南北朝〕 去秋三五月,今秋還照梁。 今春蘭蕙草,來春復(fù)吐芳。 悲哉人道異,一謝永銷亡。 簾屏既毀撤,帷席更施張。 游塵掩虛座,孤帳覆空床。 萬事無不盡,徒令存者傷。 名句譯文:雖然明知世間萬物終有消亡之時,人亡物空本是自然規(guī)律,卻仍讓活著的人平添無盡悲傷。 詩人以“去秋三五月,今秋還照梁”起興,用秋月的恒常反襯人世的無常,道盡物是人非之悲。詩中“簾屏毀撤”“帷席施張”等句,既是對亡妻遺物不忍觸碰的深情,也是刻意回避舊物的刻骨思念。尾聯(lián)“萬事無不盡,徒令存者傷”,將個人哀痛升華為對生命共相的感悟,與潘岳“死生亦大矣”異曲同工。全詩無雕飾之詞,卻在“游塵掩虛座,孤帳覆空床”的意象中,凝結(jié)著南朝文人特有的深情與節(jié)制,堪稱亂世中的生死絕唱。 ![]() ![]() 3 ![]() 離思五首·其四 元稹〔唐代〕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名句譯文:經(jīng)歷過波瀾壯闊的大海,別處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觀。陶醉過巫山的云雨的夢幻,別處的風(fēng)景就不稱之為云雨了。 元稹此詩為悼念亡妻韋叢所作,寫于元和四年(809年)貶謫江陵途中。詩人以“滄?!薄拔咨健睘橛?,將亡妻比作浩瀚滄海與巫山云雨,喻其愛情之深廣與圣潔。后兩句“取次花叢懶回顧”,以“花叢”喻世間美色,言自己懶于再賞,只因“半緣修道半緣君”——既為修身治學(xué),更因心中唯有亡妻。全詩無華麗辭藻,卻以平淡之語見深情,將亡妻逝后的孤寂與思念,化作“曾經(jīng)滄?!钡挠篮阕窇洠胺Q悼亡詩中的至境。 ![]() ![]() 4 ![]() 夢微之 白居易〔唐代〕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wèi)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名句譯文: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化作泥沙,而我暫存人世已然白發(fā)滿頭。 白居易此詩是悼念摯友元稹的泣血之作,寫于元稹離世九年后。詩中“夜來攜手夢同游”以溫馨筆觸勾勒夢中相聚場景,與“晨起盈巾淚莫收”的冰冷現(xiàn)實形成強烈反差,這種夢境與現(xiàn)實的撕裂感,強化了生死永隔的痛楚。元白二人同登進士第,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三十年間互贈詩作九百余首,元稹臨終前更將墓志銘托付白居易,足見信任之深。詩中“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以殘酷的物象呈現(xiàn)死亡的本質(zhì),與衰老形象構(gòu)成觸目驚心的對照,成為悼亡詩中的經(jīng)典。尾聯(lián)提及元稹子嗣“阿衛(wèi)韓郎”相繼離世,將個人悼亡升華為對生命輪回的普遍性觀照,黃泉“茫昧”的追問則流露出對未知彼岸的迷惘。全詩以平實語言承載沉痛情感,展現(xiàn)了白居易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風(fēng)格與深厚的人情溫度。 ![]() ![]() 5 ![]() 暮秋獨游曲江 李商隱〔唐代〕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名句譯文:荷葉初生時相遇戀人,不久分離,春恨已生。荷葉枯時戀人辭世,秋恨又成。 李商隱此詩為悼念亡妻王氏所作,時值暮秋獨游曲江之際。詩中“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以荷葉榮枯喻人生聚散,暗含對亡妻早逝的遺憾。妻子王氏于大中五年(851)秋病逝,此前李商隱常年在外漂泊,夫妻聚少離多。六年后的這個暮秋時節(jié),詩人重游曲江,眼見荷葉枯敗,耳畔江水嗚咽,心中悵恨難消?!吧钪碓谇殚L在”一句,既是對亡妻的深情告白,也是對自己孤獨存世的無奈哀嘆。尾句“悵望江頭江水聲”,以流水喻時間,既是對往事如煙的追憶,也是對逝者如斯的嘆息。全詩融情于景,語言質(zhì)樸,卻在平淡中見深情,展現(xiàn)了李商隱悼亡詩特有的哀婉與凄美。 ![]() ![]() 6 ![]() 沈園二首·其二 陸游〔宋代〕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名句譯文:離她香消玉殞已過去四十多年,沈園柳樹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綿。 陸游此詩為悼念前妻唐琬所作,寫于宋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時值詩人七十五歲高齡。詩中“夢斷香消四十年”一句,濃縮了與唐琬被迫分離、唐琬病逝的四十年時光,其中“夢斷”暗喻當(dāng)年琴瑟和鳴的美好婚姻如夢幻般破碎,“香消”則隱喻唐琬的離世,字字浸透血淚。而“沈園柳老不吹綿”之景,既是對沈園物是人非的感慨,亦是以“柳老無絮”暗喻自己年老無依的凄涼。尾聯(lián)“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將悼亡之情推向極致——詩人明知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化作稽山之土,卻仍要來此憑吊遺蹤,淚落潸然。全詩無華麗辭藻,卻在平淡中見深情,展現(xiàn)了陸游悼亡詩特有的質(zhì)樸與凄美。 ![]() ![]() 7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宋代〕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名句譯文:你我夫妻訣別已經(jīng)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以忘懷。 蘇軾此詞作于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時值其任密州知州。詞中“十年生死兩茫?!币痪?,濃縮了與亡妻王弗陰陽相隔的十年時光,字字泣血?!安凰剂?,自難忘”則道出了深埋心底的思念,看似矛盾,實則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而“塵滿面,鬢如霜”之貌,既是仕途奔波的印記,更是痛失愛侶后的心力交瘁。下闋“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轉(zhuǎn)入夢境,以“小軒窗,正梳妝”的溫馨場景,重現(xiàn)當(dāng)年閨房之樂,卻在“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中,將夢境的短暫與現(xiàn)實的殘酷形成強烈反差。結(jié)尾“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以明月、松岡的清冷意象,暗喻王弗長眠之地,更將這份思念推向永恒。全詞虛實相生,語言質(zhì)樸,卻在平淡中見深情,成為宋代悼亡詞中的不朽篇章。 ![]() ![]() 8 ![]() 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 賀鑄〔宋代〕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fù)挑燈夜補衣。 名句譯文:躺在空蕩蕩的床上,聽著窗外的凄風(fēng)苦雨,從今以后還有誰替我在深夜挑燈縫補衣衫呢? 賀鑄此詞為悼念亡妻趙氏所作,寫于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時值其四十九歲。詞中“重過閶門萬事非”一句,濃縮了詞人重回蘇州故地時物是人非的感慨,“同來何事不同歸”則道出了與亡妻生不同歸的遺憾。賀鑄一生仕途偃蹇,年近五十閑居蘇州三年,與妻子趙氏伉儷情深,然趙氏不幸病逝,詞人重游故地,睹物思人,悲從中來。“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以梧桐半死、鴛鴦失伴喻指喪偶之痛,凄切哀婉。下闋“原上草,露初晞”承上啟下,既寫墳前草色,又暗喻妻子生命如朝露短暫。結(jié)尾“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fù)挑燈夜補衣”通過回憶亡妻挑燈補衣的細節(jié),將思念推向極致。全詞語言質(zhì)樸,卻在平淡中見深情,展現(xiàn)了賀鑄悼亡詞特有的哀婉與凄美。 ![]() ![]() 9 ![]() 臨江仙·秦樓不見吹簫女 李煜〔五代〕 秦樓不見吹簫女,空余上苑風(fēng)光。粉英金蕊自低昂。東風(fēng)惱我,才發(fā)一衿香。 瓊窗夢醒留殘日,當(dāng)年得恨何長!碧闌干外映垂楊。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 名句譯文:我長日思念,百無聊賴,倚窗獨困倦后昏然入睡,一覺醒來夕陽已西下。在夢中夢見了當(dāng)年的歡愛之情,而夢醒后一切都是空的了,這恨該是何等長久??! 李煜此詞為悼念大周后(昭惠后周娥皇)所作,時值周后病逝,李煜三十八歲。詞中“秦樓不見吹簫女”以弄玉喻周后,嘆其芳魂已逝;“空余上苑風(fēng)光”則寫物是人非,皇家苑囿再美,亦難消永失愛侶之痛。李煜十八歲娶娥皇,二人伉儷情深,婚后十年娥皇病逝,李煜哀苦至極,親撰誄文,此詞亦為悼亡之音?!胺塾⒔鹑镒缘桶骸币詿o人共賞之花,喻自己孤苦無依之態(tài);“東風(fēng)惱我,才發(fā)一衿香”更見詞人心緒煩亂,怨東風(fēng)不解人意,偏送花香勾愁。下闋“瓊窗夢醒留殘日”追憶往昔歡愛,結(jié)句“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將短暫相聚與長恨別離對比,道盡人生無常、相思無益之悲。全詞語言凄婉,如泣如訴,展現(xiàn)了李煜作為“千古詞帝”的深情與哀愁。 ![]() ![]() 10 ![]() 浣溪沙·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 納蘭性德〔清代〕 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 名句譯文:醉酒后睡夢沉沉,妻子怕擾了我的好夢,輕輕地踱步;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曾經(jīng)美好快樂的記憶,當(dāng)時只覺得最尋常不過,而今卻物是人非。 納蘭性德此詞為悼念亡妻盧氏所作,時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深秋。詞中“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以蕭瑟秋風(fēng)喻喪妻之痛,“蕭蕭黃葉閉疏窗”更添孤寂凄涼。納蘭與盧氏伉儷情深,然婚后僅三年盧氏便病逝,詞人深陷哀痛,追憶往昔“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的溫馨場景,以李清照、趙明誠夫婦自比,凸顯對亡妻才情與深情的眷戀。結(jié)句“當(dāng)時只道是尋?!弊肿制?,道盡人生無常、追悔莫及之悲。全詞語言凄婉,情景交融,西風(fēng)、黃葉、疏窗等意象與孤獨沉思之人相得益彰,展現(xiàn)了納蘭悼亡詞特有的哀感頑艷,讀來令人腸斷。 ![]() 備注:文章/資料皆為個人整理學(xué)習(xí)用,如有錯誤,歡迎指正,一起學(xué)習(xí)共同進步! ![]() ![]() ![]() |
|
來自: 一卷詩書慰風(fēng)塵 > 《待分類》